幼儿工程思维启蒙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高敏洁[摘 要] 工程思维是STEM教育理念的核心。文章以幼儿户外“运玩具”游戏为例,通过创设情境、调查探索、设计实施、评价交流四个步骤,初步形成了幼儿工程活动实施路径,为后期幼儿工程活动的开展和推广打下基础。在完整的工程活动中,幼儿工程思维得到了启蒙。文章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用工程思维开展活动,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关键词] 工程思维;启蒙活动;幼儿
STEM教育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多个领域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注重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工程思维是STEM教育理念的核心,它强调要像工程师一样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小开始培养,而这需要通过工程思维启蒙来实现。为了探索幼儿工程思维的启蒙方法,本文选取小二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因小二班在二楼,玩户外游戏时孩子们需要将玩具从二楼运到一楼,运玩具困难大、隐患多。当幼儿从生活中发现了运玩具难这一问题,开始有解决困难的意识时,教师带领幼儿结合幼儿园户外“运玩具”游戏开展工程活动研究,并初步构建了幼儿工程活动实施路径。这为未来开展更深入的工程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循序渐进地促进了幼儿工程思维的发展。
一、幼儿工程思维启蒙的前期准备
(一)幼儿情况分析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游戏是充满魅力的,在有趣的游戏中,他们能够获得新的经验并迎接挑战。工程活动不仅简单、快乐而且有意义,能够促进幼儿工程思维的发展。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愿意尝试,解锁未知的知识。这样就能够启蒙幼儿的工程思维。
(二)活动内容分析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更有兴致,设计的活动必须与幼儿相关,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为3—6岁的幼儿对这个世界已有一定的认知,他们通过日常生活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活动的设计必须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这样能够创造出情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培养他们利用现有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活动将选择户外“运玩具”游戏作为切入点,通过情境设置、调查、研究和设计等活动,让幼儿投入工程活动中,获得工程思维的启蒙。
二、幼儿工程思维启蒙的实施路径
(一)创设情境
教师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入手,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
例如,在户外“运玩具”游戏中,幼儿所在的班级在二楼,搬运玩具太麻烦了。怎么把玩具运下楼呢?教师把问题抛给幼儿,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围绕“运玩具”的探索由此展开。
(二)调查探索
1.分析问题。工程活动通常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幼儿在此步骤需要回顾教师创设的情境。教师引导幼儿分析问题情境,明确需要探索的问题。在“运玩具”游戏中,教师与幼儿围坐在一起思考:“玩具可以怎么运下楼呢?”教师利用幼儿园常见的材料(如笔筒、衣篓、麻绳、筐子、小车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寻找运玩具的不同方法。
2.提出方案。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方案,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对方案进行理性分析。在“运玩具”游戏中,幼儿提出了吊下去和做个滑梯将玩具从二楼滑下去的方案。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利用材料,大胆应对挑战,教师请幼儿分别去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
3.调查探索。幼儿根据提出的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为幼儿提供相应的途径和方法的选项,但不限制幼儿的选择。在“运玩具”游戏中,幼儿提出的方案是将玩具从二楼吊下去,解决班级的户外玩具搬运问题。幼儿根据自己的方案不断探究。
(1)使用水桶、麻绳。孩子们将玩具娃娃放进水桶里,娃娃大部分露在桶外,将拖线的水桶扔到栏杆外,不小心娃娃从桶中掉落,重重地摔在地上。
(2)使用衣篓、麻绳。孩子们找了个装衣服的篓子,但护栏太高了,篓子太大了,孩子们费力把篓子捧起来,还没有拉绳子,篓子就“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3)使用衣篓、麻绳、垫子。一个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娃娃如果掉下来可能会摔坏。”另一个幼儿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在下面铺上垫子,这样就不会摔坏了。”周五社区日,他们分工明确,大家搬来了七八个垫子,将“运玩具神器”装满。由于篓子装得太多了,落地时“嘭”的一声,但是垫子还是有效地缓冲了一下。
(4)使用衣篓、麻绳、垫子,并有技巧地拉绳子。在幼儿接下来的尝试中,笔者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尝试轻拉和用力拉,篓子掉下来的概率有什么不同呢?”这个简单的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让他们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孩子们发现,如果轻轻地拉绳子,篓子会很快掉下去;而如果用力拉绳子,篓子就不会那么快掉下去。
4.分享结果。幼儿将最终的结果在其他小组面前展示并分享。其他幼儿对结果进行点评,教师纠正其中不正确的概念和理解,帮助幼儿积累知识和经验。在这个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分享了他们运玩具的故事,交流了用力的技巧。在运输篓子时,孩子们发现篓子总是碰到墙壁,因此他们提议在篓子底下绑上一根绳子,以便拉开篓子。
(三)设计实施
在本环节中,幼儿需要根据前一环节的探索,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设计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实施的过程可以帮助幼儿检测探究的结果,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确定目标。幼儿首先要确定此环节的最终目标,理解工程设计实施的过程。
2.进行规划。幼儿将自己理解的概念或原理加以整合,规划初步的蓝图,设计出相应的图纸。
3.建模检测。在掌握一定技巧后,幼儿可以根据设计图纸建立模型,并进行初步测试。
4.实施完善。幼儿对建立好的模型进行分析,论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评价交流
在整个游戏探索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幼儿进行交流,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引导幼儿用工程思维来解决问题。通过对真实情境的合理把握,幼儿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工程活动,并逐步获得启蒙。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幼儿在科学、数学等领域的发展进行评价,并与幼儿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一来,幼儿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程思维能力,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幼儿工程思维启蒙的关注点
(一)关注学科领域中的学习
工程思维的培养以多种知识和经验为支撑,并形成整体的方法。在幼儿园的工程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力的作用、动手的乐趣、不同工具的用途和数学的奥秘等。这些不是工程和科学、技术、数学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将这些领域的知识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工程思维的架构。在工程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启蒙工程思维,而且能提升各个学科的素养。
(二)关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探究
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看到幼儿深层次的学习。我们应该鼓励幼儿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某一个片段。在活动中,幼儿要面对很多挑战,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和学习品质,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益。
虽然在工程活动中,教师往往有合理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优化方案,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和展示,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探究活动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工程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关注幼儿问题情境中的发展
工程活动往往源于真实的问题情境。这些情境让幼儿具有真实感和成就感,积极主动地创建美好生活。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师要注重幼儿设计、制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以确保幼儿的经验是完整的。幼儿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正和优化,这种经验会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后期能够推动工程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四、幼儿工程思维启蒙的原则
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工程思维开始启蒙,当幼儿从生活中发现了运玩具难这一问题,开始有解决困难的意识时,教师带领幼儿深入开展“运玩具”项目活动,并在活动中尝试梳理工程活动的实施路径。在一系列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天生就是工程师,他们具有工程思维的潜质,他们在运玩具的过程中设计、制造对他们有用的运玩具装备等,这些往往是工程思维或工程习惯的开端,在学前阶段就应得到保护。在工程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工程活动的实施路径,让幼儿不断探究,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活动目标的启蒙性
基于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特点,幼儿园工程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具有奇思妙想、乐于探索、大胆想象、阳光开朗的幼儿,重点应放在工程思维的启蒙上,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工程思维启蒙教育绝不是要脱离幼儿园原有课程,开发一套工程教育课程,而是在生活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点,并根据幼儿感兴趣的点进行设计、探究、操作、改进……培养幼儿乐于发现、敢于探究、愿意尝试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的生活化
说到工程活动,我们眼前往往浮现出幼儿园木工坊活动,这是工程活动的典型。实际上,幼儿园生活中有许多让幼儿工程思维获得启蒙的点。如我园教室空间小,需要每天中午抬床,可是老师怀孕了,我们怎么帮助她呢?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究,从前期的规划,到做抬床攻略,再到不断尝试、调整、优化,最后全体幼儿按角色分工合作,指挥员拿着规划图指挥小分队按图摆放,把床摆得又整齐又安全。整个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问题,设计蓝图,尝试实施,最终分享运用,所有环节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抬床的工程活动。
(三)活动方法的游戏化
虽然工程教育是一项非常严谨、系统的工程,有着自己内在的要求,但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工程教育,需要结合3—6岁儿童发展的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如“运玩具”工程活动,我们在幼儿活动游戏化的理念下,支持幼儿进行工程活动探究。对小班幼儿来说,把玩具运下楼是他们的内在需求,该活动中幼儿反复讨论、尝试、总结,教师支持他们分组大胆进行设计,尽管他们的设计图仅仅是简单的线条。我们支持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创意与团队的老师、小朋友们沟通。在这种“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氛围中,幼儿工程思维获得启蒙。
(四)活动评价的生成性
“运玩具”工程活动是一个阶段性的探究,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工程活动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如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在收拾晨练器械时,自主设计晨练器械摆放图,在实施过程中,幼儿不断调整器械摆放,进行摆放图的再设计等。其实,幼儿园阶段的工程活动应更加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的教育为幼儿工程思维的启蒙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游戏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一些场景,并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问题发现、方案设计、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价、反馈,在幼儿的心里埋下工程思维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吴迪.面向学前儿童工程思维培养的STEAM活动设计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2.
[2]董文俊. 班STEAM教育活动中幼儿工程思维发展的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3]水冰沁,姬生凯.STEAM理念融入幼儿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以“小货架”活动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2(12):67-74.
[4]陈旻.浅析工程活动中促进幼儿比较权衡能力发展的支持策略[J].考试周刊,2021(90):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