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状况与优化策略

作者: 王琨

[摘 要] 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在推动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声誉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03—2018年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统计数据,陈述推动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并从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规模、学历结构和奖学金变化三个方面描述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均衡发展规模与结构、稳步提升生源和教育质量、建立多元化奖学金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 留学生教育;农科专业;教育国际化;奖学金;学历结构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农科专业来华留学高等教育是我国来华留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扩大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声誉,提升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认可度,促进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将我国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吸引海外顶尖人才来华留学,培养未来全球精英。”高等农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世界声誉。本文基于2003—2018年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统计数据,围绕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分析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推动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综观各类世界大学排名,如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其考核指标体系中均含有国际学生指标,这彰显了留学生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影响。留学生高等教育在一国高等教育规模中的占比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2020年6月印发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要“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打造来华留学精品工程和重点项目,同时利用多种措施推动来华留学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是以培养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亲华、友华、爱华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办学水平直接决定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声誉。我国高等农科专业特色学校接收来华留学生,有助于推动农科专业所在高校按照世界一流标准来建设和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有助于完善相关高校来华留学生招收、培养、管理、服务的制度和培养体系,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目标要求。

(二)推进高等农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中指出:“今天的世界是由各国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战胜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努力。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要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使教育领域的合作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先行者。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作为中外教育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林高校、科研机构与世界同行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国际学生这一群体在增信释疑、融通中外、传播中国理念、推进教育合作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高等农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进程中,尤其在赢得脱贫攻坚战胜利和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吸引了大批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农业科学,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民心相通。

(一)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规模持续扩大

留学生比例是评价一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1世纪以来,全球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随之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183万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承载力增强,来华留学教育接受容量持续扩大,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留学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亦迎来发展的春天。据统计,2003年我国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人数为241人,到2018年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达6427人,总量增长26倍多,年平均增长率为24.47%,呈逐年递增趋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年度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增长进一步加快。

(二)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学历结构稳中有进

高等教育学历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各学历层次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不同的层次代表相应的办学水平或学术层次。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的层次结构分为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学历生分为四个类别,即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非学历生分三个类别,即短期进修生、普通进修生、高级进修生。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的层次结构方面描述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图景。

1.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层次结构略有变化,但总体稳定。据统计,学历生年度招生人数由2003年的176人增长至2018年的4177人,年度平均增长率为23.51%;非学历生年度招生人数由2003年的65人增长至2018年的2250人,年度平均增长率为26.65%。学历生在总招生数中占比由2003年的73.03%下降到了2018年的64.99%;与此同时,非学历生在总招生数中占比由2003年的26.97%增长到了2018年的35.0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学历生和非学历生招生规模均呈逐年递增趋势,非学历生的增长速度较快且占比呈小幅上涨趋势,但学历生始终占主导地位,表明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多倾向于来华攻读专业学位,接受专业留学教育。

2.学历生中研究生层次的来华留学生增长强劲且逐步优化。据统计,本科生招生人数由2003年的29人增加到2018年的345人,年度平均增长率为17.95%;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由2003年的74人增长到2018年的1108人,年度平均增长率为19.77%;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由2003年的73人增长到2018年的2462人,年度平均增长率为26.43%。研究生层次留学生不仅招生规模大于本科生,年度平均增长率也更高。其中,硕士研究生年平均增长率高出本科生1.82个百分点,博士研究生年平均增长率则高出本科生8.48个百分点。可见,学历生层次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学历生招生数量的增长和层次结构的优化,是我国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的表现,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三)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奖学金覆盖面不断扩大

来华留学奖学金是扩大招生规模和优化层次结构的有效推动力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各类吸引力极强的奖学金政策,它是引领来华留学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也是支持农科专业留学生来华的主要经费来源。据统计,2003年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为149人,到2018年,农科专业来华留学奖学金获得者为2110人,人数规模增长14倍多,年平均增长率为19.33%,比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增长率高出2.55个百分点。其中,农科专业学历生奖学金获得者规模增长15倍多,年平均增长率为20.23%,比农科专业非学历生奖学金获得者规模年平均增长率高出16.32个百分点。从以上分析可知,农科专业来华留学奖学金获得者数量逐年递增,且增速快于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增长率。同时,农科专业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奖学金获得者规模均在稳步扩大,其中学历生是奖学金获得者的主体,这反映出我国留学奖学金的政策导向是优化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层次结构的内驱力之一。

三、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0年,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提出了“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推进来华留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教育的国际品牌”的来华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2017年,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别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总计约7.58万人。随着来华留学规模的持续扩大,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工作扎实、稳步、有序推进,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生源结构不断优化,中国政府奖学金吸引力不断提升。总的来说,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并逐步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来华留学生中学习农学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且增幅较大,但当前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仍存在教育规模偏小、层次结构有待优化及资助来源单一等问题。

(一)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规模占比偏小

2003—2018年,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较快,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突飞猛进。从学科专业角度分析,过去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的主导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中医等,目前来华留学教育学科专业分布日益合理,工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非传统特色专业亦发展较快。但是,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始终不温不火,与其他专业来华留学教育相比,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人数占来华留学生总数中的比例,除2018年外,均在1%以下,占比非常低;且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名始终徘徊在所有来华留学教育专业类别中的倒数第一位至倒数第三位之间,在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中并无优势。

(二)农科专业来华留学学历生占比下降

农科专业来华留学学历生总体规模大于非学历生,且研究生层次留学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年平均增长率较高,农业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层次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但是,从总体占比的角度分析,农科专业来华留学学历生的占比有逐年下降趋势,已由2003年的73.03%下降到了2018年的64.99%,连续下降了8.04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国农科专业来华留学学历生教育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有减小趋势,国内高等农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学术声誉有待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服务体系距世界一流留学教育标准仍有较大差距。

(三)农科专业来华留学奖学金资助来源单一

2003—2018年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获中国政府奖学金者占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总数的比值在29.67%~61.83%之间,而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总数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比值在5.12%~12.81%之间。对比这两个比值可以看出,在来华留学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的资助来源比较单一,仍然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尚未建立高等学校、企业、国际组织及个人多方参与的多元、科学的奖学金体系。这反映出农科专业留学需求的广泛性不足,国际学生对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留学质量和留学预期收益的认可度不高,同时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数量偏少。此外,2003—2018年农科专业奖学金获得者的比例在1.86%~3.35%之间,远低于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比例,也反映出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的优化策略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要做强“留学中国”品牌,归根到底,需要依靠提高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打造来华留学精品工程和重点项目,运用多种措施推动来华留学实现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一种以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等外延式发展为基础和前提,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出发的内在性发展模式。针对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要实现其内涵式发展,则需要在均衡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上下功夫,在把好生源入口关的基础上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发展科学的奖学金体系,不断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一)推进规模与结构均衡发展

在来华留学教育实践中,留学生的数量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数量增长是基础,质量提高是目的,没有数量增长就没有质量的提高。针对我国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规模偏小、留学生数量少的问题,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首先应加强顶层设计,逐步扩大留学生尤其是高层次留学生的招生规模。高等教育要服务于国家战略,这是国家办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农科专业来华留学教育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层面的政策,不断拓展和开掘我国农林高校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多边教育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搭建教育领域合作平台,开发学生交流项目。针对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经济占GDP比重高、农业科学教育发展水平落后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我国留学市场消费偏低等优势,加强招生宣传和优化制度设计,通过签订留学生交流和培养项目等形式,在扩大招生数量的同时,持续提高来华留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不断优化农科专业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结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