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作者: 陈斯

[摘 要]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幸福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文章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方面分析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策略

职业幸福感是指个人从工作中体会到的个人价值或成就感的一种主观上的幸福。以往,高校青年教师因社会地位高、收入较高、学历高,普遍被认为是幸福感很高的人群。不过,随着社会压力、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竞争压力的增加,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现状

(一)工作压力大

大部分人认为高校教师没有学生的升学压力,工作很轻松。殊不知,高校教师具有巨大的工作压力。首先,授课任务重。教师为了备好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学校为了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分配授课任务时给青年教师安排技术上比较难的课程,这就增加了青年教师备课的难度。其次,科研压力大。大部分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都是职称评定,职称评定离不开科研成绩。青年教师在做课题时,由于经验不足、职称不高,与具有高职称的教师相比往往不具有竞争力,能够成功申请的科研项目很少,即便成功立项,也将花费青年教师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使他们身心疲惫。最后,学生管理任务重。在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承担着班主任一职。班主任责任重大,平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安抚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班主任一职也占据着青年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生活压力大

青年教师处于成家立业或家庭成立初期阶段。大部分青年教师都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小孩能否就近入学、小孩的作业辅导等问题都使得教师存在一定的压力,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买房买车、赡养老人,这些压力同样也压在青年教师身上。大部分青年教师的时间都花在教学、科研、班级管理等工作上,几乎没时间锻炼身体,这使得青年教师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高校教师,在人们心中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社会普遍认为高校教师学历高、知识渊博,是无所不能的,对高校教师的期待很高,这种期待无形中给高校教师一种压力。高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被大家所认可,却忽略了他们作为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需求,如心情压抑时也需要释放。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待给初入职场的高校青年教师很大的压力,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二)学校因素

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一般都是相对较低的。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身份地位和生活质量,收入不高使教师对自己不够自信,这也是他们对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对工作不能尽心尽责的原因。生活质量不高,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目前,很多高校的职称评聘空缺岗位较少,青年教师想要在职称上有所晋升,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如教学比赛获奖、指导学生比赛获奖、主持课题、发表论文等。这些都需要青年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教师自我放松时间不够多,影响教师的幸福感。

(三)家庭因素

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主力军,还是家庭的顶梁柱。大部分青年教师都上有老,下有小,照顾老人和小孩会占据青年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也会让青年教师面临经济上的压力。青年教师因其职称和资历水平较低,收入水平也较低,对他们养家糊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个人因素主要有性格、能力、对自我的要求等。个人的性格是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有外向性格特征的人,遇事时心理压力较小,更容易在处理问题时寻求他人的帮助;有内向性格特征的人心理压力相对更大,容易降低幸福感。个人能力、对自我的要求也会影响青年教师的幸福感。自我要求高的青年教师,也可能会因为某项工作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而自责,影响幸福感。

三、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一)社会层面

1.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开展教师优待活动,落实教师优惠政策,让教师在社会尊重和享受优惠的过程中体会到职业认同感,以自己的职业为荣,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幸福。

2.正确看待教师职业。作为人人羡慕的职业,高校教师被赋予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高的。高校教师要具有教书育人的本领,能力要强,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教师也是普通人,社会对他们的过高期望增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降低了他们的幸福感。社会要降低对教师的预期,并正确看待教师的职业。

(二)学校层面

1.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的收入直接影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社会地位高让教师喜欢自己的职业,增加职业认同感;生活质量高让教师开阔眼界,专心教学。

2.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在年终考核和职称评聘时,要公平、公正、公开。学校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并采纳教师的合理意见,让教师有参与感,提高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体验到参与制度建设的成就感。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师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可以全身心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排解负面情绪奠定了基础。当教师在工作或生活中有压力时,可以向同事寻求帮助,及时排解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管理者应该畅通沟通渠道,多关心青年教师,了解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目标和工作中的困难,并及时给出指导意见。

4.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注重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与进修活动。除了提供培训,学校还应指导青年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计划,让他们在工作中有干劲,不迷茫,减少职业倦怠感。

(三)家庭层面

家是人们的栖息地和避风港,和睦的家庭关系可以让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青年教师在漫长的工作时间里,难免遇到困难,这时候家人的鼓励特别重要。家人的支持可以让青年教师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努力解决遇到的困难。

(四)教师个人层面

1.提高个人能力。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个人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适应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2.对自己合理定位。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不能好高骛远,要保持合理的未来预期。工作中难免失败,失败时不应过度自责,而应分析问题,从中找到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3.学会个人调节。面对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需求,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压力,此时需要冷静思考、放松自我,寻找释放压力的方式,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从而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工作。

四、结语

青年教师是高校重要的人力资源。我们应该尽可能从各个方面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他们从工作中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实现人生价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