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开放式课堂

作者: 郑浩然

[摘 要] 创设具有特色的初中语文开放式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把课堂的氛围营造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生涯的开始阶段就喜欢上语文学习,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培养语文知识素养。

[关键词] 开放式;课堂;初中语文;有效

在以往教学中,学生的想法无法真实地表达出来,所以,构建开放式课堂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这种课堂环境下,教师不再占据主导的地位,而是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真正地投入课堂教学中。

一、开放式课堂的提出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接受这一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填鸭式教学已经持续了多年。在历经几代人的总结完善以后,目前,开放式课堂教学逐渐地成熟和优化,形成一种系统化的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于学生获取新知识,形成一种更加简洁高效的教学体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模式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较少,对教师逐渐产生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而开放式课堂正是在这一大环境下提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也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开放式课堂是在传统课堂基础上提出的。教师从原有的教学灌输者变成教学引导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加以引领,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整个过程并非教师一人来做,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沟通交流,探索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教学机制。这种更加开放的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开放式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开放式课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更加自由的状态下做到真正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一系列方法,分析、整理、推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并衍生出新的学习模式。开放式课堂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开放式课堂往往与合作学习息息相关,而合作学习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定。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主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与他人沟通、协作,进行查漏补缺。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开放式课堂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而不是单纯机械地理解教师的阅读感受。因为教师和学生观察、理解的角度可能不一样,对文章的阅读感受就会有偏差,所以,教师不应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采用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把课堂留给学生。语文是一个重在感受的学科,往往很多阅读题目的答案都是开放式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在课前预选出对本班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好文章。教师只要把握本节课的大方向,更多的细节应该由学生自己发现。在学习到一些晦涩难懂的文章语句时,教师不必过分地要求学生进行解读,因为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生活还没有太多感悟。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体、全方位地学习课文篇章,不过多进行逐字逐句的文义分析。教师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从实践活动中总结规律

语文是一门从生活中总结规律的学科。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到生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课文和生字,还应该关注课后任务,在初中课本中每单元结束后都会有“语文课后活动”,在初中一年级课本中有一个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观察并指出日常生活中汉字混淆乱用的地方,而这一活动的调查方向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室。教师应该让学生“走出去”,结合这个年龄段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搜集一些报纸、杂志并发现课堂书本之外的文本上面的文字乱用的现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观察街道两旁的广告、标牌上面有没有错别字,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这种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教师根据环境条件和学生特点,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开放式教学环境改革,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的上课时间内,充分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切身体会语文科目的魅力。

(三)整理汇编学生日常作文集

收集本班学生所有的作文,总结本班学生的写作特点和不足的地方,是教师构建开放式课堂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要布置一些开放式的写作题目,最好不要有硬性规定。因为不对文章内容作出限制性规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个性,教师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教师制作的是作文集,是每个学生自己的成果。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在其他同学的文章中体会到不同的感觉,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异,好的方面要借鉴,不好的方面可以提出建议。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对课堂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设计开放式、个性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对上课学习内容的巩固。语文教学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面对新知识时能够自主思考和钻研,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来看待问题。而构建开放式课堂,不能局限于课堂,而是要将课堂知识进行纵向的延伸,课后作业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教师根据所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开放式课后作业,预留一些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业,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后作业的选择,也可以带领学生参与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后作业,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需要学生自己进行一些文本材料的搜索。这种课后作业设计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喜欢上了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开放式课堂中,师生共同交流,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正确的认知,激发创作灵感,这样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能够丰富自身的想象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曹刿论战》时,对于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役中的地位问题,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些学生认为在战役中鲁庄公占有主导地位,因为战役中最主要的是统帅,统帅如果不善于纳谏,曹刿即使再厉害也不管用。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曹刿在战役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统帅是鲁庄公,但若是没有曹刿的足智多谋,则很难打胜仗,甚至会出现不好的结果。采用辩论模式,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五)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能够让语文课堂锦上添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寻求新鲜事物的年纪,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课堂教学的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几乎每间教室里都会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施。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给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用视频和音频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最大限度地完成知识讲授。

(六)构建开放式课堂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将目的逐渐地细化和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一堂课的开展需要提前规划整体的教学目标,同样,检验一堂课是否开设成功,也是要看各个教学目标是否顺利完成。因此,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显得至关重要。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堂课需要完成怎样的教学目标,取得怎样的教学效果,都是由教师一人所决定的。但是在构建开放式课堂以后,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中。例如,在一篇课文中,哪些生字和生词是务必弄明白的,大家都可以通过预习来解答清楚。在提前制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务必做到求同存异,保证相同的部分是学生共同把握的,不同的部分是个别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完成的。

其次,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但是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讲台前讲,教师在讲台下听并加以引导,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把握。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这也是开放式课堂的特点。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以往,作业布置是由教师统一安排,当学生做完作业以后,由课代表统一收上来并由教师评价,再发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统一讲解。留作业或者留多少作业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而学生的决定也并非随心所欲,需要学生对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知识的薄弱之处,进行重点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

四、结语

开放式课堂对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注意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按照上述步骤,一步步立体地进行实践和探索,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开放式课堂,让学生热爱语文课堂,在轻松的氛围中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洁.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课外语文,2020(22):106-107.

[2]李艳云.初中语文开放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构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0):44-45.

[3]尚有权.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6):99-100.

[4]钱艺林.开放式提问成就开放的课堂——以初中语文《猫》的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8(10):27-30.

[5]柴海宾.如何构建初中语文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J].学周刊,2020(8):17-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