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探究
作者: 陈金宝[摘 要]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教学应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必须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在大单元理念指导下合理设置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建立高效的大单元作业任务体系,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思路,最后提出几个“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作业设计
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作业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必须深入贯彻“双减”政策的理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合理设置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一)课后作业类型单一
在“双减”政策逐步落实和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从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设计的作业类型较为单一。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依旧采取练习题的形式,期待学生通过做大量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这种单一的作业设计模式,不仅不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而且会造成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此外,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布置的作业内容较为单一,导致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失去了语文学习兴趣,也并没有发挥出作业的辅导作用。
(二)课后作业内容较为枯燥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而达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然而从目前作业设计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很多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并未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也并未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作业。很多课后作业较为传统,只是简单地让学生重复练习与记忆。这种单一的作业模式尽管方便学生记忆基础知识,但是枯燥的内容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完成作业只是敷衍了事。如此一来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会阻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课后作业评价体系单一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很在意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激励和批评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正向反馈,能给学生学习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模式中,部分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优良差”标准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难以发挥单元作业评价的激励和推动作用。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且会导致学生无法正视自己的不足,也很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与学习习惯,也就影响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思考
(一)作业设计指向单元主题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必须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基础。而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往往是以某一篇文章或某一课时为单位,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或课后习题,导致很多语文课后作业存在零散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如此,片面地重复低效率的作业练习,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课后学习压力与负担,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降低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以及课后实践质量。
立足于单元教学主题布置大单元作业,能够摆脱传统作业设计的桎梏,打破零散的作业设计观念,推动教学评的有机统一。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能体现单元主题,落实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提高整体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度,增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课后作业负担,进而提高整体单元教学效率。
(二)作业布置指向学生主体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布置大单元作业必须指向学生这一主体。教师紧扣单元教学主题深挖教材内容,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单元作业形式与作业内容,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大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离,真正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在完成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利用语文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有层次的作业或“作业超市”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在完成大单元作业并接受评价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应当始终满足学生对作业的好奇与期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设计理念体现“双减”政策
教师必须在深入理解和研读“双减”政策的基础上创新作业设计理念,正视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的价值与功能,进一步优化单元作业设计,通过单元作业创新的手段,进一步落实减负增效的目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创新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双减”政策的要求,将学生作为作业设计的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大单元作业设计的育人价值。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一)依靠大单元教学主题,合理布置单元预习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整体单元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方案与作业设计的依据。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单元课后习题,紧紧围绕大单元的教学主题及基础知识,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大单元预习作业与导学任务,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
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主题为当代诗歌。教师可以围绕当代诗歌这一单元主题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当代诗歌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品味生活。教师在对单元中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之后,结合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主题,进一步优化课前大单元预习作业。第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当代诗歌,并将当代诗歌与现代文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当代诗歌独特的节奏韵律。第二,要求学生在课前有感情地朗读当代诗歌,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当代诗歌的节奏,并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第三,要求学生在朗读和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掌握当代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并体会诗歌的内涵及诗意,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深层次地感受当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以上三个任务,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及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在完成课前阅读任务中积累更多的诗歌知识。
(二)丰富大单元作业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当中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大单元作业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作业。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与当前的时事热点,合理设置作业形式与作业内容,使学生不断对作业产生好奇心,并产生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感。
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为新闻,而习作的主题则为奇思妙想。从整个单元的课文标题中就能够看出,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说明文或科技小文章。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单元课后作业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单元内部的小文章,将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技术或者科技产品的特性及其发展历史叙述出来。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完成单元课后作业,不仅能推动学生主动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还能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理性和完整的认识。在完成大单元作业批改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班级中分享,给予优秀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不仅能激发其他学生做作业的热情,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或者,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讨论的题目,比如“你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小组内合理分配任务,比如查阅资料、整合资料、完成报告等。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由全班同学共同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作品,不仅能够带动学生共同完成课后作业,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设置画画、看新闻、看景色等不同的作业形式,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分享自己在课后的观察心得。教师让学生组织语言,在五分钟内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用优美的词句来修饰自己的经历。因此,进一步丰富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做语文作业。
(三)丰富大单元作业评价体系,提升学生作业完成质量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设计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必须创新和丰富大单元作业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教师肯定之后保质保量完成大单元作业。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作业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为学生带来不同的语文大单元作业评价感受,从而增强学生的大单元作业效果。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何为动态描写、何为静态描写,以及两种不同描写手段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一单元的作业设置为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介绍某一事物或地方。在设计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介绍某一事物或地方。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避免采取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批改模式,而进一步丰富作业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手段。在学生自我打分的基础上,邀请班上同学和教师对其成果进行点评和评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评价主体并拥有五颗星。根据作文中描写方法的使用、语句是否流畅等,对学生的最终作业成果进行评星和定级。最终教师将每个学生所获得的星星数量进行统计并展示,给获得星星数量最多的学生颁发一定的奖励。这种极具创新性的作业评价方式,不仅丰富了传统作业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同时促使多元主体参与大单元作业评价,提升作业评价的客观性与完整性,进而使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大单元作业和作业评价,提升作业完成效率与质量。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政策的新标准与新要求,并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高质量的大单元作业,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压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新作业形式与作业评价体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都能够在完成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静.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八单元为例[J].教师博览,2022(33):35-36.
[2]邱志凯.大概念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2(27):66-68.
[3]梁俊.课程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一般路径[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2(4):29-33.
[4]金雁.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J].现代教学,2022(Z1):76-77.
[5]顾颖颖.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正确打开方式——探析单元学习整体设计视域下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J].小学时代,2020(15):44-45.
[6]张莹,张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J].教育科学论坛,2022(23):31-34.
[7] 肖猷莉,张晓岚,任明满.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J].语文建设,2022(1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