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与日常生活的有效结合
作者: 郑洁琼[摘 要] 随着近些年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各种新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国家层面的方针政策也在持续出台。这些都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表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提高写作能力,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是在单纯地完成一项由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将小学语文写作与学生日常生活充分结合起来,开创新的教学局面。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写作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教师从自身的角度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自认为学生也一定能够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表达意愿。教师用自身的生活体验代替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特点,脱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不能取得很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并将自身的生活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而不是迎合教师的要求。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一方面,写作反映了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锻炼;另一方面,学生不希望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写作上,更愿意把写作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或玩游戏。小学生贪玩是由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的,真正的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赋予写作应有的趣味和吸引力,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认识不足。写作是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之上的,大部分教师的关注点在于学生有没有出现错别字、修辞手法是否合适、字迹是否工整等,而不是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的表达是否源自内心的需要和真实的生活。如果学生写作跟分享生活和表达心声没有关系,那么学生写作的目的也就只是敷衍家长和教师,这种心态是不可能写出较高质量的作文的。
二、小学语文写作深入结合生活的必要性
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落后必然导致具体做法的偏差。比如教师强调学生写作的时候要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但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对学生写进作文里的心声不作回应,那么学生就不会再响应教师的要求,会觉得这些要求没有意义,教师的要求只是挂在口头上而已。这对于一些积极完成写作的学生,会造成打击。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要深入结合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教师要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写作状态,纠正自身错误的教学理念,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打开一扇大门。
教师要深入理解并实践生活化写作教学活动。无论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还是建构主义理论或具身认知理论,都可以在生活化写作上得到应用,教师能够借此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三、小学语文写作与生活有效结合的措施
(一)加强对写作教学的认识
加强对写作教学的认识,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教师要把写作视为学生内心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意愿,在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时尽可能适应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与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虽然写作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学生对写作有一定的兴趣,愿意通过写作实现自我表达。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万花筒》之前,教师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将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事物记录下来,可以用手机拍摄照片或视频,也可以用自己画的画、做的手工,通过线上或线下途径把这些记录交给教师,还要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教师负责把这些记录制作成视频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教师播放制作好的视频,每个学生的生活记录汇集在一起,真正成为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活万花筒”,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和兴奋,学生的灵感和表达意愿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成为写作的基础。
(二)形成生活化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的生活化是以往小学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经常忽视的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进行自发的写作。比如经历了某件有趣的事情,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有些话不好直接提及,需要用比较委婉的文字表达出来;甚至很多人喜欢在网络上进行连载,写下自己心中的故事,不为追求所谓的“流量”。这些都属于生活化写作。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很难称得上是生活化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生活化写作并不是完全让学生放任自流。小学生的一个普遍特征是贪玩好动。他们在生活中也许会获得一些有趣的经历或者深刻的感受,但一般缺少将之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意识。教师可以尝试根据单元写作教学主题,提前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确定目标和内容,形式上则可以放宽。
(三)开展生活化写作实践活动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其实是生活与课堂的充分结合。在生活中,学生要开展各种与写作有关的活动,包括生活素材的收集和文字素材的创作,最后让这些素材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其实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即让课堂上的学习成果成为学生在生活中开展写作实践活动的基础,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积极推动生活化的写作实践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请家长为学生专门开通某网站的账号,上传与学生有关的视频和文字内容。这些内容都是经过学生同意的,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生活收获,通过文字与网友进行交流。如果学生有意愿,教师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帮助学生在网站上连载整本书,指导学生将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充分运用起来。当学生完成一定的积累,已经习惯这种方式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收获,启发其他同学,让大家都能积极地在生活中寻找机会进行写作,感受写作对自身的巨大帮助。
(四)挖掘学生生活化写作内容
挖掘学生生活化写作内容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学生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都比较有限。虽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得资源,但是这些毕竟不是他们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这时,就要依靠教师的挖掘能力,一方面要注意提升学生观察和总结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生活中的任何细节,从中发现生活的意义。
(五)展开生活化写作评价
教学评价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评价并不是生活化的。例如,一名学生在完成日记后,也许会思考有哪些值得记下的事情漏掉了,日记中有没有错别字,读起来是否感受到了自己在某件事情中的兴奋心情,而不只是给自己的作文评一个分数。或者说,即使有学生确实这样做了,也是下意识地模仿教师,带有较强的功利性。
小学语文写作与生活的有效结合,应该把评价也包括在内,教师应该展开生活化写作评价。教师应该让学生相互评价,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愿。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后,教师应调动学生分享的积极性,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分享为目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交给其他同学阅读。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思考:我手中的这篇作文对我有什么样的触动?同学想要分享和表达的意愿实现了吗?如果没有,问题出在哪里呢?然后给出评价。学生互评完成之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针对普遍且典型的问题给予评价与指导,鼓励学生今后完成更高质量的写作,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表达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