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栾树花开

作者: 李建

9月,暑热尚未消退,沉寂许久的校园又变得热闹欢腾。我们搬离了假山林立、小桥流水的珠媚园,走进了树木葱茏、绿意盎然的梓萱园,教室也由原先的一楼,搬到了四楼。

开学第一天,课间不少孩子兴致勃勃地趴在阳台栏杆上眺望远方,一边聊着天,一边兴奋地指着、看着。我静静地看着欢闹的他们,思考着开学第一课该说点什么话题。按照过往的经验,我第一天一般不会上新课,会找个大家喜欢的话题聊聊,或熟悉新伙伴,或分享暑期生活,或畅想未来。看着他们满怀新奇地张望园子,我突然想聊聊“新学期,我的新发现”。

课上,学生有的说班级里来了新同学,性格挺活泼;有的说教室搬到了四楼,没有了撒欢的空地;有的开玩笑说“狐狸(李)”老师肚子又圆了一圈,一定增长了不少学问;有的说新入驻的梓萱园,到处是参天大树,好几棵长到了四楼,充满了蓬勃的力量……就在这时,“调皮鬼”施同学突然说:“原先珠媚园里最吸引人的是满池幽香的睡莲,现在这里有几棵大栾树,高大粗壮。最特别的是,大树顶上飘起了黄绿的团团簇簇的云彩……”话音刚落,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飘出了窗外。教室东南角,两棵大栾树越过层层楼宇的封锁,昂然挺立到了四楼。墨绿的重重叠叠的树冠上,浅绿的、黄绿的栾花一团团,一簇簇,犹如女子的发髻别得那么精致,那么不事张扬,却又点睛似的展露出梓萱园的一点秋色。

咦,这群孩子什么时候变得敏于发现的?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教室前的池塘里睡莲开得姹紫嫣红,课间却没人在池塘边驻足观赏。他们课间喜欢的是四处追逐打闹,嘻嘻哈哈。课后,我提醒他们去池塘边欣赏、观察,可应者寥寥。他们不感兴趣。

对的,好好聊聊园子。好的语文生活应该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世界,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去年教室在珠媚园一楼,为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习惯,我曾连续五个月带领他们观察教室门前池塘里的睡莲,发现了许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左拉曾说,你要去描绘生活,首先就请如实地认识它,然后再传达出它的准确印象。今天,我们应该再接再厉,记录大自然更多的精彩。

“知道园子取名梓萱的用意吗?猜猜看。”我问道。

大多数孩子摇摇头,有人低声猜,说是色彩缤纷,郁郁葱葱,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果然理解能力非同凡响。我表示赞同,同时告诉他们,“梓”在古代是制作乐器的木材,寓意孩子多才多艺;“萱”则是一种忘忧草,希望孩子无忧无虑、快乐成长。这充满美好寓意的名字寄托着学校、老师的美好祝愿,在这样美好的园子里读书学习该有多么幸福快乐。我的深情介绍赢得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好多孩子的眼睛变得亮亮的。

“你们留意到梓萱园里的哪些树木呢?”我又问道。

孩子们的回答变得畅快,有说高大缤纷的栾树,有说笔直挺拔的银杏,有说低矮蓊郁的桂树,还有说密密层层的小叶黄杨……

“梓萱园可谓树木众多的植物园,大家新学期第一个观察的事物想选哪个?”

“栾树。”大家出奇地同声回答。

“为什么?”我疑惑地问。

“从来没有注意过。”小施脱口而出。

应者云集,同学们都表示赞同。

我提醒同学们观察过程的注意事项:“待会我们静静地走出教室,因为此刻正是上课时间,兄弟班级的同学都在教室里学习,我们要尽可能不打扰他们,就悄悄地站在自己班教室门口从四楼观察。走廊左侧尽头拐角有一片空地,身后是五年级语文办公室,可以去十几名同学在那里观察。记得我们上次观察总结出来的十二字秘诀吗?久久地看,美美地想,乐乐地说(写)。观察要带哪些工具?眼、耳、鼻、口、手、心……全身心投入。”

没有喧哗,孩子们一个个蹑手蹑脚地来到走廊里。高大的栾树近在眼前,有两棵跃出四楼楼顶。孩子们兴奋地或倚或扶在栏杆上凝视,有些拥挤,但没人声张。有两个“调皮鬼”矮下身子从教室窗台下缓缓踱到走廊最西边的厕所前去观察,那里已经离开了教室,不会打扰到任何班级,估计在边看边谈论些什么。我没有制止,心里反而暗暗赞许。因为那边离一棵大栾树更近,栾树的枝杈几乎能伸到走廊里。真是聪明!

我陪在孩子们身边不讲一句话,目光在园子里来回地穿行,我要数一数园子里有几棵栾树,记住每一棵栾树生长的位置,哪棵躲在前楼的阴处,哪棵沐浴着阳光,哪棵身形伟岸,哪棵畏畏缩缩……我还会将目光聚焦一个个枝头,一簇簇栾花,看它们的颜色深浅,嗅空气中是否有流香,幻想它们在风中摇曳的身姿与对话……我在心里默默地记,美美地想。我期待回到教室与孩子们对话,分享彼此的发现与联想。但此刻,我就是一个观察者,不会轻易告诉他们自己的发现与感触。初始观察,过多的交流会扰乱孩子观察的视线,会蒙蔽他们独到而鲜活的发现,会抑制继而同化彼此的联想。所以,我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自己打开栾树世界的大门,走进属于自己的观察想象空间。

一刻钟后,孩子们坐下来书写自己的收获。

来到走廊的最西边,静静望着那棵特别的栾树。

它身上大部分呈灿烂的金黄色,阳光普照,熠熠生辉,似一串串金黄的稻穗。有几根树枝上挂着点点粉红,许是认为和别人一样金黄太普通,给自己打上了粉色的腮红,让人欣赏它与众不同的美。(朱盛雨)

梓萱园中,栽了几棵栾树。

它们高大挺拔,在园中围成一个圈。那茂密的叶片,有的是墨绿,有的是翠绿。树顶上,一束束栾花正一丛丛地挤在一起。头抬得最高的那个,泛着土黄,底下的全是金黄,仿佛一位老人正望着周围的小孩。微风拂过,它们轻摇枝叶,似乎在向人们挥手。(俞馨阅)

树顶,一座座黄色的高塔耸立,形成一片塔林,那么森严气派;又像一片黄色的荆棘丛,长满尖刺,令人敬而远之。久久地看着,这些栾花竟然有了灵气,似乎变得很顽皮,它们变成了大狮子,盘踞绝顶,威严地看着远方,只是“发型”变得凌乱,甚至有些不堪了。那棵矮得像冬瓜,和旁边这棵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姚明,一个是小猴子。(何星泽)

窗外,一大片扎眼的黄色正向我炫耀着它鲜艳的色彩。

这是一棵栾树。从四楼看,黄色的花缀满枝头,单独看那一截树枝,就像一棵金树。它的花色也是分区域的:有清浅的黄绿色,有戈壁的土黄色,有沙漠的流金色……

移步二楼,这棵大树颜色变深了不少。粗壮的树干撑起了天地,斜伸出的根根枝干扶起了学校的崇美楼。栾花颜色也深了,它们生长在一个阳光无法照耀到的地方,但她们仍是这儿最最显眼、最最扎眼、最最耀眼的!(单陈修)

阅读此段文字,你才知道小单同学不知何时已经独自溜到了二楼。交流分享时,我表扬他转移观察位置果然获得了与众不同的发现。一篇与众不同的美文必然有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有真实独到的观察表达。有效的观察实践活动必须珍视学生的真实发现与自然联想。阅读四个孩子的片段,你会发现孩子们的观察是有序的,有重点的,有发现的,有自然巧妙而又富有童趣的联想。选入本文时我做了一点点修改,但仅限于遣词造句的简单润色,孩子的发现与联想,我遵从原意。而且,我为他们做的修改都会用不同颜色的笔触做记号或批注,督促他们阅读、体悟,如此练习,我发现孩子们既学会了观察,也提升了表达能力。

下午大课间,我带领孩子们在园子里撒欢,让他们在园子里近距离观察。此时,他们可以抱抱大树,捡捡落叶,数数栾花几瓣,嗅嗅栾花的气息,爱美的女孩将栾花别在衣领和头上冲你调皮地眨眼,爱研究的孩子发现栾花与桂花既相似又有区别……他们在栾树脚下,一会抬头望,一会儿捡拾花叶,一会儿交流探讨。今年天气炎热,桂花暂未如期开放,但因为有了往年的观察,一部分孩子在区分栾花、桂花的异同,他们研究得热火朝天。晚上,语文家庭作业自然少不了观察小日记。长期坚持开展观察活动,写观察日记,你会发现孩子并不讨厌这项作业,反而很期待。因为,他们特别喜欢第二天的作品分享活动。

栾树的花是淡黄色的,花蕊是红色的,它们一朵朵,一层层,一簇簇,形成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的花球。这些花球宛若繁星点点,散落绿叶间,欲遮还羞,透着袅袅香气,惹人沉醉。

栾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朵都拥有独特的色彩,它们密密层层,条条串串,成了秋日最动人的项链!

栾树花开,给人带来温暖与美好。(陈王欣)

远看,它是众多冰冷的绿中极少的一抹红,花呈渐变色,越往下越红,我情不自禁地走了过去 。

它生在角落里,围观的人不多。

抬头望去,虽已步入深秋,可它们还是花苞的样子,形似鸡蛋,一个个倒挂枝头。风一起,它们就上下摆动,似频频点头。

这时,几个同学走过来,认出了它们。有的同学叫唤:“这是栾树‘花苞’,里面有虫卵 !”我微微一笑,倒要看看里面有什么。

捡起落下的“花苞”(其实是栾树果),它下面是殷红色,上面是粉色。中空,由花瓣构成三处凹陷。轻轻撕开,只听“咔”地一声,庐山显出真面目了。中间有根柱子,三面花瓣相互依偎,手足相连。最神奇的是它们手牵手竟然孕育出了青白色的果子,有的里面只有一颗,有的里面竟然有四颗。四颗的是孪生兄妹,两两相对。真是好玩!当然,有这么好的花瓣房子自然就有调皮的不速之客,有的角落里就有密密麻麻的黑虫卵,看了让人恼恨。

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不管多不起眼,只要绽放得够绚烂,总会有人发现。(葛王睿)

一棵栾树头顶像三毛一样,就立着只有一片叶子的枝干,怪可怜的。又像是一条狐狸的尾巴被剪掉大部分毛,让人看着觉得奇怪!

它枝条上的花金灿灿的,煞是可爱。细细观察,金色的花瓣,花托底下一小圈是红色的,宛如给花姑娘戴上了手镯。远看,缀满栾花的枝条成了金色龙爪,它威风凛凛,仿佛主宰了梓萱园的一切。难道有好运落在这里了吗?

栾树是秋天的魔术师,它会变幻不同的颜色,每一次变幻都让人惊艳,期待魔术师的精彩演出。(施金剑)

写作时间宽裕,观察日记内容就变得更丰富。耐心阅读这些文字,你会发现孩子的语言或笔触细腻,或练达清新,或妙趣横生,有的还富有哲思。开学进入五年级不到一个月,你忽然从这些文字当中触摸到儿童思想成熟的脉动,不由得感叹,会观察的孩子自然不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好的观察实践就是要将观察与想象自然融合,在这种眼光之下,静态的事物亦会变得灵性生动。分享课堂里,一个个孩子捧着自己的作品大声朗诵,他们洪亮的声音透着自豪,浸染着喜悦。有的委托我来朗读,在我读完后,会赠给我一块饼干或巧克力作为酬谢。当然,更多的时间是读完后,交流彼此的心得。孩子们谈得充分,我就一直听着;有特别精彩的、有意味的表达他们没发现,我会请作者自己介绍观察与写作经历。当天晚上,我会要求每个孩子将自己最满意的文字打成电子稿发给我,我汇编在一篇文档里,再修改、点评;有时也会将自己的观察日记融入其中,编辑好发在班级QQ群里供全班家长、学生下载学习。此时,入选的孩子会信心倍增,没入选的孩子则充满了期待。

9月,秋台风频发,特别是9月16日,今年13号台风“贝碧嘉”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南通地区同样狂风大作。校园里低矮的桂树、樱树被吹断了两棵,绿荫如盖、身姿高大的栾树却安然无恙。于是,观察栾树时,孩子们的眼里多了几分敬重,有的说栾树叶茂根深,站得直挺得住;有的说台风里栾树经历了激烈厮杀,它自岿然不动,有毅力有豪气;有的说应该向栾树学习,它与台风搏杀的场景虽没能看见,但它的传说应该让后人铭记,为它创作故事以便流传……观察活动渐入佳境,观察故事变得异彩纷呈。

台风过后,酷暑的戾气终于远离,缤纷秋色在梓萱园里渐次登台,桂花开了,银杏结果散叶,栾花凋落,栾果缀满枝头。黄绿、深绿、墨绿,浅黄、棕黄、橙黄,粉红、桃红、玫红……栾果变得日益多彩,秋日真成了魔法师,将梓萱园的秋色演绎得迷离梦幻。我们每日行走在园子里,观察着,记录着,赞美着。校园的日子亦变得惬意而诗性。诗人艾青说,艺术的魅力来源于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丰富的想象。儿童的诗性与快乐离不开丰富的校园观察实践活动,会观察、会想象、会创造的儿童才能抵达广阔的世界,他们内心丰盈,热爱校园,热爱老师,热爱学习。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缤纷的,校园是多彩的,生活是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崇川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