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校长
作者: 金相尧在学生考上浙大后的家宴上,我才知道,我这位尽心尽职的课代表,竟是我们退休多年的佘校长“嫡嫡亲”的外甥。
佘校长是位部队转业干部,当年分管总务后勤工作,兼任工会主席,出任校办厂的经理。他能力强,魄力大,热心肠,虽无从教的经历,却是位顶顶关心教师的校级领导。不论公事私事,只要是教职工的事,管保都会有佘校长的声音。他嗓音低沉,却有股说一不二的气场。
然而,亲外甥来读高中三年,老人家竟未来打过一声招呼,也真不知他是个什么想头。
遥想当年佘校长治下的教工食堂,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大锅菜本也价廉物美,他还要专门辟出一个窗口来给大家做小炒;早餐的包子够大,油条也够酥,可他竟然还联系上市区的大酒店又为大家送上各色西式早点,市场价购入,成本价供应,校办厂贴补差价……有一回食堂班长向他诉苦,说教工食堂根本没啥赚头,佘校长反诘道:“食堂又不是饭店,怎能老想着赚钱?食堂赚的,不就是教工亏的?”
他关爱教工,也善待厨工。年底去酒店集体聚餐,他坚持要把厨工也都叫上,他常和老师们说:“跟你们教书一样,烧菜也是个良心活。我们把厨工当自己人,厨工才会把我们当一家人。给自家人做饭菜,才会凭良心。你们老师要去大城市参观学习,他们厨工也得去大酒店吃吃看看,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品位。”
当校内食堂被一窝蜂托管外包的时候,佘校长却顶住沉沉的压力,坚决要求留下一个食堂自营,他说:“如果校内食堂全部外包,那些承包商就会联手,到时哄抬菜价,学校就会束手无策。保留一个校办食堂,就能起到标杆作用,平抑菜价。”校办食堂总算被保留下了一个,但佘校长还是放心不下,为此,每到年底,他都要亲自组织全校师生给托管食堂打分,总分最低且差第二名5分以上的,取消第二年的托管资格。他常说:“托管不是脱管,学校不能一托了之,百事不管。”
80周年校庆前夕,本地一家企业打算赠送学校一辆轿车。消息传来,全校欢喜。但佘校长却说:“送一辆轿车,不如送两辆中巴,价钿差不多,用途却大不同:一辆轿车,只能给领导当专车;两辆中巴,就可以给教职工做校车。”
那年头,我们都还是些愣头青,坐在校车上,看到路上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烈日晒的外校教师,总要有意无意地拉开车窗,探出头去,大声地跟对方打声热情的招呼。
但大家却很少看到佘校长坐校车,因为他长年住在学校,需要外出时,用的也是他自己的专车——校办厂那辆前可坐人后能载货的双排车。
当学校斥巨资把“与时俱进”的校训刻入巨石的时候,佘校长却把这校训的内涵化作了鲜活的行动。
当年电力紧张,拉闸停电是常态。为了给学校创造一个稳定的用电环境,佘校长就一趟又一趟地跑电力公司,终于说服他那位战友副总,破例为学校安装了双向供电系统。从此,城区断电,学校就供郊区电;郊区限电,学校就用城区
电——双向供电,瞬间切换。当城区学校还在为不时停电无奈的年代,地处城郊的我们却率先实现了用电的自由。
那一年教师节前夕,佘校长又跑到煤气公司,打着“尊师重教,重在行动”的旗号,不但让他的战友经理为全校教师发了煤气灶,还为大家争取到了每人每季度1瓶的平价煤气。那年头,提着个煤气瓶上楼,那还真叫个“举重若轻”。那些在楼道里摇着蒲扇生着煤炉的大妈,总会毫不掩饰羡慕的目光,直勾勾地打量着那簇新的煤气瓶,直起身子,让出道来,自语似地搭讪道:“乃学堂老师的待遇真当高!国家重视呀!”
是啊,佘校长常说:“‘与时俱进’不是跟风,而是引领潮流。”
作为工会主席,他又把维护教工权益视作自己工作的底线,为此,他没少与校长硬扛。
那天上午,有人发现老校长铜像的两只耳朵竟被水泥堵住了。大家都很好奇,围在铜像前,一边围观,一边猜测是哪个学生捣的鬼,一旦查实,严惩不贷。
然而不久就有传言,说那竟是佘校长的手笔,意在影射校长根本听不进反对的意见。
原来,根据学校新拟定的课时补贴方案,各级领导也可按职级计发相应的课时补贴了。对此,佘校长坚决反对,他说:“课时补贴,本该是补贴有课时的老师的,目的是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地位,让他们乐在一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各级领导,课时已经减半甚至没有,怎能在享受职务补贴的同时再享受课时补贴?这样的方案,导向反了,对一线教师很不公平……”然而,校长却强调起各级领导的工作难度和劳动强度,寸步不让。佘校长压抑不住满腔的愤懑,径直走到老校长铜像的跟前……
佘校长退休后。校办厂停产了,校办食堂托管了,校车到年限后也报废了,新的课时补贴方案出台
了……后勤副校长换过几任,也都兼任了工会的主席,但都是校长亲手提拔的。
老同事们有时还会聊起佘校长,念叨起那一段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岁月,絮絮叨叨。
(作者单位: 浙江省春晖中学)
责任编辑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