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写联盟
“一间辽阔的教室”这一标题本身便蕴含着诗意与哲思。它所指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广阔,更是心灵与思想的无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超越传统教室框架的学习环境,在这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索、勇于质疑的学习主体。教室的四壁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推开,知识的光芒无阻碍地照进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广东东莞市虎门镇教育管理中心 邓莲儿)
小小的教室怎么辽阔?当我看到书封的几行字“课堂能引发无尽的想象/思绪会飞往遥远的未来/当学生回望童年、少年/和青春的教室……/辽阔的空间尽是梦和诗”时,我突然有些明白了。教室不应仅仅被看作一个有固定面积、有边界的空间,而应成为一个可以引发无尽想象、思绪飞往遥远未来的辽阔天地。在这里,学生沉浸于想象和探索中,不再把学习看作一段距离内的“赛跑”。教育不应局限于教室之内,走出教室之后处处都有课堂,学习仍在继续,人生不会下课。(河南新蔡县思源实验学校 曹 瑞)
我时常“无梦地活着”,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讲评试卷。我时常在讲台上说着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在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笼罩下,我的精神也一天天变得狭窄,学生则埋头在书海里拼命地刷题。我并不关心,也不理解这群单纯热忱的孩子,我们之间也没有产生多少有意义的故事。学生的故事里没有我,我的故事里也没有学生。我常常抱怨并且后悔自己走错了方向,但似乎又无力改变。直到遇见了周老师的这本书,它像一声棒喝,让我得以瞥见教师在课堂上的尊严,让我明白作为一名老师,哪怕自己能力有限,也能在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安徽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 张 飞)
“多年后,我终于体会到这种阅读的愉快,借此对抗生命中沉重的忧郁。”相信教育的力量并不容易,但周老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对教育的守望。我想,她守望教育的力量必定源自阅读:阅读经典,与古今中外的大师对话,在经典中汲取守望的理由、信心与力量;阅读学生,与青春生命对话,发现生命的无限可能;阅读生活,与现实情境对话,把“无用之学”化为“有用之用”,提升自己,也提升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信心。(江苏盐城市明达高级中学 汤爱民)
我非常赞同周老师在书中讲到的:“别对孩子的心声‘不理不睬’。那心声可能用声音传达,也可能用文字记录,更可能蕴蓄心中,无声而丰富,等待沉静而耐心的听者。”从教以来,我始终告诉自己,无论课上课下,当孩子分享心中所想时,一定要耐心倾听。因而孩子们喜欢一下课就围绕在我的周围,分享各种各样的见闻、课余生活及心情变化。由此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各种百科小知识,还及时解决了班级几起因家庭风波而造成的心情低落事件,一步步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广东深圳市龙华区龙华第二小学 牛梦思)
周老师是心疼孩子的,她会为了那个敏感的少女花花难过很久,会十分注意自己和孩子说过的每一句话,因为那是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太多的老师从来不知道心疼孩子,嘴巴一张就是挑剔和指责,脸一绷就是训斥和恐吓,往那儿一站就让人紧张和害怕,一直在制造伤害。在这种伤害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从无梦的童年走来,生活里已没有了梦,甚至开始主动地驱逐梦”。(浙江长兴县第二小学 王 欢)
我们期待,终有一日这样“辽阔的教室”处处可见,语文课堂成为最吸引人的课堂,师生汇聚在“伟大事物”周围,老师们仿佛拿着魔法棒,点燃学生们智慧的火花。每一个学生都会被尊重,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赛道。教育,就是为了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渤海石油第二中学 胡喜平)
翻看书页,从眼前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周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和追求。一间小小的教室,就是一个辽阔的空间,它仿佛是那灿烂而辽阔的星河,那里有明亮的笑声,也有热情的等待与无奈的停留。在她的笔下,每一个时刻,都是从心灵激荡出的光芒,读着读着,天就亮了;读着读着,生命就开阔了。(河南漯河市漯河小学 贺广丽)
书中真实可感的教育故事,不仅仅是案例的展示,更是对教育灵魂的叩问。它向我们表明,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场灵魂的唤醒。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孩子被当作知识的容器,被标准化的流程和模式所束缚。然而,在“辽阔的教室”这一理念下,教育回归到对“人”的关注。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思想、情感和潜力,他们不是被批量生产的产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有的孩子如早开的花朵,迅速绽放;有的则像晚熟的果实,需要更多的时间沉
淀……(山东临沂商城实验学校幼儿园 汤 丽)
我常常苦恼自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老师,可周冬梅老师在书里告诉我们,不必用主观预设的统一标准来苛求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的个体,教育就是人影响人,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用心去与学生沟通。下课时间我学着配合学生们玩耍,拍汉字气球、打数字扑克牌、玩卡通木偶戏……开始是我带着他们玩,后来是他们教我新的玩法。课堂上我们学会真诚地“互夸”。当我们成为朋友、伙伴,我逐渐能够走进这些折翼天使的内心,透过那扇窗去寻找一起成长的最佳方式。(广东汕头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晓燕)
读了一篇又一篇,不断被周老师的教育故事感动,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阳光的教室,那里没有冰冷的墙壁,只有师生心灵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细细品味,仿佛在微风徐徐的河畔,饮上一口清茶,沁人心脾。周老师用她的笔触记下了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她对学生的关怀和信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她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为人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广东阳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冯家铎)
学生皆是大写的人,都应拥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人生,都应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我们的陪伴,虽只是短短的一程,但也应当秉持真诚、尊重与爱护的态度,以具体实在的探索,与学生共同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恰如周老师所言:“每一个人都情绪安定、性格开放,每个人的个性虽有不同,但从这种差异出发,大家更好地开展着相互学习。”(广东中山市杨仙逸中学 许纯丽)
在阅读《雪花飞》这一篇文章时,我被周老师的文笔折服,与周老师产生了高度的共鸣。语文课的奇妙之处在于有机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小学生尚处于懵懂状态,还没有多少人生阅历,虽则理解文本尚且存在局限性,未形成思考或审视个人生活的自主意识,却也能以课本为窗口,以语文课为媒介,在教师的引领下,窥见万千世界之一角,初识乾坤大,在心底埋下探索的种子。种下一颗种子,期待它发芽,怎么不算是一件浪漫的事呢?(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天连小学 李佩佩)
在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时,我发现《一间辽阔的教室》中的许多理念都值得我借鉴。例如,我在教学中,是否真正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需求?我是否在课堂上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我是否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这些问题都让我深感自己在教育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广东怀集县幸福街道初级中学 范翠丽)
“光能照进来,风能吹进来,我在一间辽阔的教室。”这句话如同一段悠扬的旋律,在我心中久久回荡。周老师不仅是一位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位心灵的引路人。她深知,教育的真谛在于呵护学生的童趣、诗性和想象力,而非仅仅灌输知识。这种对青少年心灵的关怀,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过于功利,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 刘一良)
当我轻轻合上周春梅老师的《一间辽阔的教室》,心中仿佛有一片广阔的天地被悄然打开,那是一个充满爱、尊重、自由与成长的教育世界。辽阔的教室里有爱。爱,是教育的基石,也是周老师书中流淌的温暖旋律。她笔下的教室,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孩子们心灵的栖息地。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理解,被珍视。(湖南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 梁瑞莲)
教书多年,我从来没有像周老师那样,如此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没有想到去探寻和触摸学生内心深处的那一片明镜。我害怕在学生眼中看见虚伪、怯弱、贫瘠的自己,身为教师,我竭力掩饰着自己的不安。我假装自己高高在上,在学生面前保持着高冷与严肃,自以为掩饰得很好,然而心思透亮的学生早已看穿一切。周老师直面问题的勇气以及持续耕耘的行动力,带给我很大的启发和鼓励。(广州市海珠区晓港湾小学 鲁靖元)
周春梅老师的作品,常围绕着校园里的教师、学生与她所看过的书籍、电影,经她细心敏感地咀嚼与反思,这些凡人小事也都熠熠生辉。纵览《一间辽阔的教室》全书,从辑一记录师生点滴到辑六阅读浸润人的心灵,她所写的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生活道路和心灵历程。她以柔软细腻却带着批判思考的态度,评价当下的名师课堂现象,带着悲悯之心发现学生的诗性被应试教育一点点地消磨,她努力让自己接触到的学生都能受到文学的熏陶。(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木棉湾学校 曹臻臻)
周春梅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室虽然是一个物理空间,但教育的视野却可以无限辽阔。她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展示了如何在有限的教室空间内,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这种辽阔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体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多元价值的包容上。读到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去观察世界、理解世界,以及如何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木棉湾学校 陈 璐)
在周老师营造的教学环境里,学生们开始真正地投入到学习的世界。他们在幻想与探究中流连忘返,享受着惊喜与深思的过程。教育并非一场竞速比赛,而是充满了趣味与发掘的学习之旅。在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懂得,校园外有更广阔的空间,离开了教室后依然存在无数的教育机会,学习从未停止,生命永不止息。这种教育理念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受益无穷。(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木棉湾学校 陈美君)
周春梅老师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育理念和实践,让我看到了学生身上蕴藏的无限可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木棉湾学校 黄文斯)
一间辽阔的教室,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象征。它意味着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包容、充满希望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里能够自由地探索知识的海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我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像周春梅老师一样,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敬畏之心,用心去经营那间属于自己和学生的辽阔教室,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之路。(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木棉湾学校 黎思雨)
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我们把这当作“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但周春梅老师却不这样认为,在她看来,发言是权利,沉默也是权利。学生能够在沉默中思考,在沉默中给出自己的答案,也就意味着他/她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就足够了。学习是学生的义务,但发言不是。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让手中的火炬燃起,教师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何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发言呢?沉默寡言的学生也可以是“好学生”。(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木棉湾学校 李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