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教学现状与突围策略
作者: 翟暾
摘要:作文教难、学难,全社会头疼,其弊端在复杂。大道至简,解决办法在“简”。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出了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至简方法,这是走出当前作文教学困境的灵丹妙药。
关键词:作文现状;大道至简;刘勰;至简方法
当前,语文作文教学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头疼”。
首先,老师难教。一位老师说:“语文难教,而作文尤其难教。这种想法可能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了。也有很多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作文思路、作文方法,而且‘大全’‘宝典’之类的图书也都非常畅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写作文依然是一个字:难!”还有的老师说:“中学生作文难教,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在师范院校毕业后,近年来,我就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对此问题感触颇深。有时在上作文课时,我感到格外吃力,甚至有一种无力感。”
其次,学生难学。“很多语文教师都感慨,每次布置学生写作文,学生们都要叫苦连天,即便是给两三天的时间甚至是一周的时间,学生交作文时也都是拖拖拉拉的。”每年的中考、高考,学生作文得分的情况都不太乐观。据不完全统计,中考语文作文满分为50分,学生的平均分一般在38分上下;高考语文作文满分为60分,学生的平均分一般在40分上下。另据一项《关于初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对作文表示喜欢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3.6%,不喜欢的占51.2%;30.9%的学生喜欢上作文课,62.4%的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66.6%的学生不知道作文写什么,33.3%的学生虽然认为知道写什么,但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教师难教,学生厌写,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几成痼疾。
再次,家长“头疼”。我经常接到全国各地一些家长的电话,苦述自己辅导孩子写作文难,有时恨不能夺过笔替孩子写。有的家长更下功夫,带孩子春游、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假期旅行……可是,玩的时候都很开心,打开作文本,却总觉得“没啥可写的”。
作文教学成了如此“头疼”的问题,原因何在?又该如何破解?
有人认为是学生的问题,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当学生阅读了很多书籍,观察了很多东西,也背诵了很多名言警句、经典诗文……“储存”了很多“米”之后,仍然写作困难,究竟是为什么?其实,原因不是出在学生无“米”上,而是出在“巧妇”的“巧”上。也就是说,“巧妇”的“巧”值得商榷。
首先,“巧妇”真的是“巧妇”吗?不是。不要随便以“巧妇”自诩、自封,我们不是“巧妇”,起码暂时不是,现在不是。什么时候教会学生轻松完成作文写作了,什么时候才是。我们张口闭口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巧妙推卸责任的一个托词。学生有“米”,我们还不能马上称自己为“巧妇”。
其次,所谓的“巧妇”的作文写作方法“不巧”。我们教给学生的作文写作方法成百上千种,随便打开一本作文书,仅开头的写作方法就会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还有中间、结尾,过渡、修辞、句式、描写、谋篇布局、语言锤炼等等。但这么多方法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于教师教作文学生写作文过程中“难”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一个字“繁”,即“复杂”。
再次,“巧妇”的作文课堂教学方法“不巧”。突出表现在学生作文的松散杂乱上。作文训练是思维的训练,我们在作文课上教会学生发散思维,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发散思维不是不对,是用的地方不对。作文课上应该是聚焦思维,由聚焦思维形成思维隧道!我们的作文课上得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支离破碎,甚至于很多老师索性不上作文课,把作文课用作其他内容的讲授,其原因就是没搞明白作文课上思维训练的方法。
那怎么解决?大道至简,教师应探寻“至简”的“大道”。
把复杂变简单,是智慧的表现。作文“至简”的“大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文本身的方法;二是作文教学的方法。
作文本身的方法,早在一千多年前,南北朝文评家刘勰就告诉了我们。他在《文心雕龙》里说“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馀风不畅”“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这三句话说的就是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该如何写作。
“启行之辞”就是开头的话。“逆萌”就是预先披露,或预先包含。“中篇之意”就是文章中间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开头的话要预先披露包含文章中间的意思。“若首唱荣华”就是如果开始写树木繁荣昌盛。“而媵句憔悴”就是接下来的语句却是憔悴凋零。“则遗势郁湮,馀风不畅”就是贯穿整个文章的文势和风气就阻塞不畅、疙疙瘩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如果开始写树木繁荣昌盛,但是接下来的语句意思却是憔悴凋零,那么贯穿整篇文章的文势和风气就阻塞不畅、疙疙瘩瘩。“绝笔之言”就是结尾的话。“追媵”就是追回去接着。“前句之旨”就是文章前边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结尾的话要追回去接着文章前边的意思(说)。用现代汉语表示就是“开头点题定位,中间承上详写,结尾照应深化”。三句话就能解决问题,这是“大道”,是作文“至简”的“大道”,是作文写作的规律。我把它叫做“简快作文方法”。“简快”就是简单、快捷、快乐。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四时而皆准,“简快作文方法”用好了学生就能很快把作文写好。
笔者以课文《颐和园》为例。这篇课文的开头“点题定位”:“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开头不仅包含了题目“颐和园”(这叫“点题”),而且提示了下文要写的内容:颐和园的“美丽”(这叫“定位”)。中间“承上详写”,即承接“美丽”详细地写颐和园的四个方面:
其一,“长廊”:“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全部是“美丽”。
其二,“山下”:“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全部是“美丽”。
其三,“山顶”:“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全部是“美丽”。
其四,“湖旁”:“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全部是“美丽”。
结尾“照应深化”:“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这个结尾一方面照应了“颐和园的美丽”,另一方面“深化”了主题:其一,范围上“到处有”;其二,“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作为老师,光知道这三句话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还要懂得作文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如何通过课堂把最好的学习方法快捷高效地传递给学生。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简快作文”课堂教学方法,就很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作文课堂教学“难”的大问题。它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出发,两节课连上,具体流程为“讲——做——评——正”(见图1),90分钟或100分钟,中间不下课。
前20分钟老师讲,以经典的例文讲明白作文的写作方法(或讲评上次作文)。此处为营造氛围,激趣激欲,充分发挥自己的讲课艺术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积极性。接着,给学生40分钟写作文。此处为竞技,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而且全是无言的行动,是高度静态的写作行为。有的学生会在30分钟左右写完作文,提前进入第三环节。第三个环节40分钟为学生互评。先写完的学生举手(不要下座位),老师将他的作文在题目旁边的空白处迅速写好所用时间和字数,然后传给第二个举手的学生进行“互评”(“互评”写在文后,还可以有旁批、眉批和文中勾画圈点。用红笔评阅)。以此类推,以每本作文为起点,陆陆续续就会形成一个个“互评”“互互评”“互互互评”……的链条,有几本作文,就会有几条无形的链条(这叫不下座位的小组合作探究)。此处为新的课堂高潮。如果需要,在下课前反馈一两篇作文,这样,四个环节“讲——做——评——正”就全具备了。第四个环节(正)也可以省略,只有“讲——做——评”三个环节。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简单易学,效果奇佳。
一方面密度之高、容量之大前所未有。一次作文课(指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了方法,还写了一篇作文,同时还批阅别人平均5—7篇作文(互动环节),还有自发的点评。写作是一种高度静态的思维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从头至尾,学生都处于一种无言和亢奋的状态,你追我赶,积极参与,乐此不疲,兴奋异常,其密度和容量远远高出以前作文教学的好几倍。
另一方面,“全方位”的调动和“全方位”的效应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全方位”调动:不但调动了老师,还调动了学生;不但调动了内因,还调动了外因;不但调动了听,还调动了说;不但调动了读,还调动了写;不但调动了记叙,还调动了议论;不但调动了自主,还调动了合作;不但调动了自动,还调动了互动;不但调动了课上,还调动了课下;不但调动了静,还调动了动;不但调动了感,更调动了情。
“全方位”效应:1.思维效应。思维活动密度之高,速度之快,都从未有过。2.竞技效应。学生进入这种训练,马上就进入一种竞技状态。3.潜流效应。写作文需要安静,当高度入静的时候,灵感就会源源不绝地涌来。4.合作效应。互评时,学生不但爱看对方的作文,还爱看别人的点评,互相传看交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动态的层叠的合作探究的网。5.兴奋效应。在整个的写作过程当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兴奋之中,浑身的细胞都处于积极的状态。6.课下效应。由于有了好多人的评语,课下又展开了讨论,被说好的,偷偷乐;被说不好的,要找对方理论。三人一堆,五人一簇,论战激烈。7.家庭效应。课下没有“发泄”完,回家还要写自评,详细阐述自己的理由,甚至逐条评述各评语的优劣,有时自评比原文写得字数还多。8.期盼效应。每次写完以后,学生都期盼着下次作文课的到来。这是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所不曾有的情况,而且这种方法任何人都能掌握,即使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短时期内也能学会。
总之,这种最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作文课的教学模式,其学生兴趣之浓厚、情绪之高涨、参与之主动、互动之热烈、兴奋之异常、思维之积极、效应之突出、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一节课中,导听作评改一体、听说读写一体、记叙议论说明抒情一体、共性个性一体、动静一体、课上课下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个体和团队一体、书面作文与口头作文一体、显性与隐性一体、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一体,全都兼顾到了。
作文课堂教学,如何真正做到“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作文“至简”的教学方法不仅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而且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它真正解决了传统作文课堂教学“难”的“头疼”问题。这项科研成果,2013年9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经过专家组评审,授予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7月,在《中国教师》杂志社首届教育明星创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全国教育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年4月,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德孝中华周刊编辑部、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中国修辞学会读写教学专业委员会、校长邦联合举办的全国教育科技大会上,被授予“全国最具影响力语文教育品牌”称号。2016年和202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分别出版了笔者的著作《大道至简的初中语文教学密钥》和《突围作文壁垒,走向作文自由王国——彻底解决作文“教”与“学”难题》,全面阐述了相关内容。
大道至简,化繁为简,从“简”入手,摒弃复杂,寻求规律,抓住本质,是解决作文教学困境的灵丹妙药。
作者简介:翟暾(1959— ),男,我校1981届中文系毕业生。从事中学教育工作40余年,正式出版教育、教学、文学、逻辑等专(编)著41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学专著《大道至简的初中语文教学密钥》被教育部列为2016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原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兼任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客座教授,北大新世纪教育研究院兼职教授,北大新世纪附属博雅公学教育体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初教院“北京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特聘作文教学专家等职。曾获海淀区教育科研带头人、河北省人民政府“优秀园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所提出“简快作文”的理念和模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