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窥童漫作文教学的提问艺术
作者: 李凤君课堂提问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纽带”,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有些课堂提问环节存在问题难度过低或问题过于复杂的情况。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提问缺乏有效性。有效提问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巧妙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认知能力。
童漫作文教学通过多种提问方式,拉近学生与教师、漫画、习作之间的关系,既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教学价值最大化。
一、聊天式提问,重情感交流
聊天式提问,也称为对话式提问,是一种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探究的方式。它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使他们对漫画中的人物、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积极的思考探究者,他们开始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对漫画的理解和看法。聊天式提问的精髓在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种交流不是随意的,而是围绕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对事物的感知进行的。聊天式提问的基础是平等,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中是平等的参与者。只有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意见被尊重,他们才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学童漫作文《起床啦》时,授课教师用聊天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在无形中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师:早上是谁喊你们起床的呢?
生:爸爸、妈妈。
师:你可以这么说,早晨——
生:早晨,是爸爸妈妈喊我起床的。
生:早晨,有时是爸爸妈妈喊我起床的,有时是我自己起床的。
师:这名同学的回答与第一名同学的回答不一样,听出来了没有?
生:听出来了。
师:哪里不一样?
生:他用了“有时……有时……”。
师:你们都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吗?
生:早晨,大都是奶奶叫我起床的,有时是闹钟叫我起床的。
师:“大都是奶奶叫我起床的”,表达很准确。
生:每天早晨都是我自己起床的。
师:听到了没有,他用一个词就说明了自己起床的频率,哪一个词?
生:每天。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巧妙地指导学生规范表达,提高他们说话、用词的准确性。这种聊天式提问,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问题。教师的问题贴近生活、接地气,能自然而然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二、悬念式提问,拓思维深度
悬念式提问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求知的状态,形成“欲知后事如何”的期待心理,促使他们带着强烈的学习愿望进行探索。此外,悬念式提问也是一种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让学生对新知识充满期待。
在童漫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情境、积极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在童漫作文《神笔马良的难题》教学中,授课教师就巧妙地运用了悬念式提问进行教学。
师:一群小动物听说马良有一支神笔后,纷纷跑来,让马良画点东西。它们是谁呢?要马良画什么呢?
生:狮子说:“请给我画一块又香又嫩的肉吧!”
生:调皮的小猴子用尾巴卷着马良的手说道:“请给我画点香蕉吧!”
生:小老鼠恳求道:“马良先生,请你给我画一些粮食吧,我都快饿死了!”
生:小蜗牛说:“马良哥哥,请你赐给我一些又香又甜的白菜叶吧!”
生:小鸟飞到马良的肩上,对他说:“马良哥哥,快给我画一个同伴吧,好陪我一起捉迷藏!”
师:马良会怎么回答?
生:马良说:“没问题,我给你们画!”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说话之前还加了提示语,当然,这些提示语也可以放在后面,大家的愿望不同,请求马良画的内容也不同。大家觉得,马良能答应他们的要求吗?
生(齐):能!
师:真的吗?
师:但接下来,故事发生了反转。马良并没有如你们所料想的那样答应小动物们的请求,反而环抱双臂,表示不愿再画了。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授课教师通过巧妙设置悬念,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的意识。这种悬念式提问,不仅让课堂充满了张力和趣味性,更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正是童漫作文教学的魅力所在。
三、多角度设问,提升思辨能力
多角度设问即多层次提问,教师所提问题不局限在单一角度,而是从事物本质、事物内在发展规律、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等角度展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逐步培养学生理解复杂事物、多维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在童漫作文《苍蝇与蚊子》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巧妙地通过多角度设问,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师:大家读一读黑板上这两个词语。
生(齐读):苍蝇、蚊子。
师:这两种小动物,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你们也许和苍蝇或蚊子有一些小故事。是什么故事呢?简单说一说。
生: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练习跳绳,突然飞来很多苍蝇,我不停地练,不停地跳,没想到把苍蝇给甩死了。
生:暑假的一个晚上,我从床上起来,突然,有一只蚊子在我耳边“嗡嗡嗡”地叫,特别吵,然后我就把蚊子拍死了,但没过多久,又飞来一只蚊子……
师:下手真狠,一下子就把它们消灭了。如果请你们用一个词语形容苍蝇或蚊子,会是什么?
生:讨厌!
生:恼人!
师:把烦躁的情绪表达出来了。
师:这些词对苍蝇和蚊子来说好不好听?
生:不好听。
师:如果苍蝇和蚊子互送一个词语给对方,你们觉得会是什么?
生:难兄难弟。
生:朋友。
师:看来苍蝇与蚊子眼中的对方,与我们眼中的它们不一样!
师:假如要苍蝇与蚊子用一个词语形容人类,你们觉得它们会用什么词语呢?
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正是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思维能力”培养的生动诠释。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从不同视角审视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还能培养他们不轻信、不盲从的态度。
四、反馈式提问,助力倾听表达
反馈式提问的重点在于,教师不断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并提出自身观点后,教师立即给予反馈,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反馈对比、印证自身观点,避免陷入思维误区。不仅如此,这一提问方式能进一步增加师生互动交流的频率,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及时反馈并不等同于即刻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得武断否定学生观点,而应鼓励学生表达,引导学生倾听。
在童漫作文《少吃和多吃》的教学中,授课教师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由“仿”到“创”的习作能力,更在课堂上通过反馈式提问,巧妙地助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倾听。
师:在这个故事里,什么是哥哥的最爱?
生:鸡蛋是哥哥的最爱。
师:鸡蛋,这个现在很平常的食物,在几十年前是个稀罕物,一年到头能吃上几次就不错了。如今,你们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生纷纷回答)能不能将这个故事的第一句话换成你最喜欢吃的食物?
生:妈妈煮牛排,给哥哥吃了一个。
生:不对,是煎牛排。
生:妈妈煎牛排,给哥哥吃了一块。
师:你们的耳朵好灵啊,居然知道牛排是煎的,要用“块”表达。鸡蛋是煮的,要说“个”,这就提醒我们了,将喜欢的食物放进句子时,不仅要将食物名称替换,还要做什么?
生:还要注意动词和量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通过反馈式提问,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并回应他人的看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五、评问相结合,旧知孕新知
评问结合是一种在提问中加入评价的方法,其目的是判断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然而,如果课堂提问过于细碎,可能会打断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解答形成依赖。为了避免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思考—互助—分享”的互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提出问题后,应预留足够的时间供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想法,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分享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则可以将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解答进行比较。这种模式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帮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童漫作文《拾金不昧》时,授课教师采用了边评边问的交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意外”,这样的做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师:刚才这组漫画的结局是不是出乎你们的意料?
(生点头)
师:灰太狼去哪里了呢?
生:他掉进了井里。
生:因为灰太狼专心看钱,没看路,就掉到下水道里去了。
师:你交代了灰太狼掉下去的原因,但这可不是下水道。
生:是枯井、陷阱。
师:孩子们,它有一个更合适的名字——“窨井”。
(师教生认读“窨”字,并讲解“窨井”与“下水道”的区别)
生:灰太狼捡起一百元,正准备给老婆买化妆品,却一不小心掉进了窨井里。
师:老师认为灰太狼是掉不进去的。
师:想想看,如果窨井上有盖子,会掉进去吗?
生:灰太狼捡起一百元,正准备给他老婆买化妆品,却一不小心掉进了没有盖子的窨井里。
师:话说清楚了,但还可以更好。你们看这没有盖子的窨井,像不像人张开的嘴巴?
(师把嘴巴张开)
生:灰太狼捡到钱,太专注了,不小心掉到了张着大嘴的窨井里,钱落在了井外面。
师:多聪明的孩子啊!把故事讲得精彩了。
师:灰太狼掉进窨井里,让人非常意外。咱们如果不说“意外”这个词,可否表达出意外来?
生:灰太狼正往买纪念品的摊上走去。“啊——”他突然发出一声尖叫。
师:“啊”字,来得突然,用得非常好。
生:灰太狼拿着钱,心想:可以给儿子买玩具啦!他边想边走。“啊——”他突然发出一声尖叫。一眨眼的工夫,他就掉进了张着大嘴的窨井里。
师:掌声送给这两名同学。但是,老师有一点不明白,灰太狼掉进这个窨井里,没有一点声响吗?
生:嘭。
生:扑通。
生:咕咚。
授课教师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通过衔接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达,也充分体现了童漫作文教学追求的启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是仅限于表面的、显而易见的,那么,你无法让学生真正热爱脑力劳动。思维的发展总是从问题出发,优质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设计有趣且有效的课堂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