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像:儿童生活与表达的桥梁
执 教/葛金娥 点 评/宋运来
【学情分析】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尤其对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幽默感的漫画感兴趣。他们喜欢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对与自身生活相关的话题有较高的参与热情。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从漫画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漫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桥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四格漫画中的人物、场景等细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将视觉信息转化为文字描述的能力,包括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3.提高学生运用准确、生动、有趣、有新鲜感的词句讲述故事的能力。
4.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四格漫画中的情节进行合理延伸。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将视觉信息转化为文字描述的能力,包括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四格漫画中的情节进行合理延伸。
【教学理念】
四格漫画通常按照起、承、转、合的结构来叙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每一格漫画代表故事的一个阶段。四格漫画往往留有想象空间,学生写作时可以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创意延伸,对漫画中的情节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拓展。本教学案例利用四格漫画的特性,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通过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细节,理解故事情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交流意识。
【教学过程】
一、生活再现,聊一聊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和家人一起生活,有没有遇到比较狼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生:做饭的时候,爸爸把装盐的调料盒和装糖的调料盒记混了,把盐当作糖倒进了菜里。那天的糖醋排骨,做成了盐醋排骨。
生:一天,妈妈出门时发现自己的车钥匙不见了。她找遍了家里的每个角落,客厅、餐厅、卧室、卫生间……全家人一起帮她找。结果,车钥匙就在妈妈身上外套的口袋里。
生:五岁生日时,家里人给我买了生日蛋糕。蛋糕上面的奶油,我以为是油漆,便抹下来涂在了客厅的墙壁上。
师:真让人“哭笑不得”呢!
点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让学生在回忆和分享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为后续的读写漫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这种教学方式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教育意义。
二、走进漫画,说一说
1.第一幅漫画
师(出示图1):今天,我们来看看图片中的妈妈,说说她在干什么。
生:妈妈在奔跑。
师:妈妈跑得快不快?
生:妈妈跑得很快。
师:很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图上很多细节都体现了。
师:是的,请大家观察图上细节,试着用这个表达方式把内容说完整。
[妈妈跑得飞快, 。]
生:妈妈跑得飞快,高跟鞋都跑丢了一只。
生:妈妈跑得飞快,脸上的汗珠都甩到脑袋后面了。
师:观察得很仔细。
生:妈妈跑得飞快,抬起腿,抡起胳膊,包都要顾不上了。
师:你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可不可以运用比喻句,形容妈妈跑得快?
生:妈妈跑得飞快,脚下好像踩了风火轮一样。
生:妈妈跑得飞快,简直像一支离弦的箭。
(生纷纷发言)
师:谁可以结合前面几名同学的发言,把内容说完整?先说说妈妈的动作、神态,再用一个比喻句来收尾。
生:妈妈跑得飞快,她闭着眼睛、抿着嘴巴,脸都跑变形了,汗珠都甩到脑袋后面了。她使劲地抬腿,尽量把步子迈得大一些,连心爱的高跟鞋跑丢了都浑然不觉。她现在的速度,简直快得像一道闪电!
点评: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细节,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围绕一个“跑”字,先描绘妈妈的动作和神态,再使用比喻句结尾,逐步描绘出生动的画面。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展现了由点到面、由句到段的言语训练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2.第四幅漫画
师:大家觉得什么事让妈妈跑得这么快呢?
生:妈妈可能在赶公交车,如果没赶上,上班就迟到了。
生:超市在搞促销活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生:妈妈外出买东西,忽然想起家里厨房灶台的火没有关。赶紧回家,十万火急!
师: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事情像你们想的那样吗?(师出示图2)
(生惊讶)
师:这条狗凶不凶?
生:凶!
师(出示表达支架):这是一条凶恶的狗,你们从哪儿发现的?
[这是一条凶恶的狗, 。]
生:这是一条凶恶的狗,它龇着牙、咧着嘴,好像要把人一口吞下去。
生:这是一条凶恶的狗,它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耳朵竖得直直的。
生:这是一条凶恶的狗,它跑得飞快,腿离开了地面,尾巴翘得很高。
师:这条恶狗会怎么叫呢?
生:汪汪汪——
师:好凶的一条狗啊!狗如果突然冲到你面前,你有什么感受?
生: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生:吓得我魂飞魄散。
师:如此恶狗,难怪妈妈——
生:如此恶狗,难怪把妈妈吓跑了。
师:老师送大家几个词,带到句子里一起读。
生:如此恶狗,难怪妈妈惊慌失措、溜之大吉、仓皇而逃。
点评:教师巧妙地利用漫画中的配角——恶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把观察点聚焦在狗的凶恶上,使说话训练更具针对性。通过模拟狗的叫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使课堂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第二、三幅漫画留白
师(出示图3):其实,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在这之前还发生了一件事。你们猜猜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妈妈的高跟鞋甩在了狗的头上,狗发怒了。
生:妈妈的包里有好吃的狗粮,狗闻到了狗粮的气味,于是追了上来。
生:狗的主人不小心松开了狗绳,狗脱离了束缚,在街上狂奔,遇到了妈妈。
师: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想看吗?
生:想看!
点评:教师巧妙地利用漫画的留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围绕未知的情节进行推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这一引导策略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三、落笔表达,写一写
1.出示完整的四幅漫画
(师出示图4,生仔细观察)
师:小女孩和这位母亲是什么关系?
生:是母女关系。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小女孩说:“妈妈!你等等我!”“我是不是你亲生的?”
师:你关注了人物的语言。
2.写一写第二、三幅漫画的内容
师(出示开头):故事中的这两个场景你们看懂了吗?请大家用笔把看到的内容写下来,再来读一读,看看你们到底看懂了没有。
(生动笔写)
[“妈妈!你等等我!”女儿大声喊道。
只见妈妈
]
点评:四格漫画的表现特点是前三格蓄势,第四格“抖包袱”,教师巧妙利用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燃点”,让学生不吐不快。漫画中的留白,既为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也为学生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提供了落脚点。
四、欣赏点评,评一评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名同学所写的片段,留意哪些语句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设定五颗星为最高标准,看看这几名同学能得几颗星。
(师出示生1作品)
[“妈妈!你等等我!”女儿大声喊道。
只见妈妈撒腿就跑,豆大的汗珠一颗颗滴了下来,连高跟鞋都跑掉了。可妈妈不管不顾,赤着脚像风一般往前冲,仿佛脚下踩了一对风火轮。
“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女儿又奋力大喊,可依然没能使妈妈停住脚步。对此时此刻的妈妈而言,女儿的话好像耳旁风。
究竟是什么,让母女俩不管不顾,无法停下脚步呢?]
师:这名同学关注细节,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妈妈跑得飞快。“豆大的汗珠”“耳旁风”这些具有新鲜感的词语,读来让人耳目一新。所以,我给这名同学打五颗星。
(师出示生2作品)
[“妈妈!你等等我!”女儿大声喊道。
妈妈仿佛没听见女儿的呼喊,依旧皱着眉、抿着嘴,如闪电一般往前跑,连高跟鞋都跑丢了。
女儿在后面飞奔,努力想跟上妈妈。过了一会儿,女儿大声地、气恼地对拼命奔跑的妈妈喊道:“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妈妈什么话都没说,朝后瞟了瞟。天哪,那条凶猛的大狗还在穷追不舍!
妈妈提着手提包,继续向前跑。女儿无奈,只能继续紧紧地跟着妈妈。]
师:我们请这名同学先评价一下自己写的内容。
生:我觉得还可以,我给自己打四颗半星。
师:你很谦虚。谁有不同意见?
生:我给他打五颗星。我觉得“依旧皱着眉、抿着嘴,如闪电一般往前跑,连高跟鞋都跑丢了”这句非常精练,既有动作、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刚才这两篇作文,都围绕“跑得快”展开,在表达上做到了:有语言、有动作,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请大家对照“写作星级评价表”(表1),也给自己打上星星。
点评:本节童漫作文课的重点是细节描写。漫画中的场景、人物表情、动作等细节要描述清楚,让读者看过后就能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不仅如此,教师根据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内容形成了写作星级评价表,并鼓励全体学生对照评价表评价自己的习作。
五、拓展故事,讲一讲
师:猜一猜,故事的结局如何?
生:狗主人来了,把狗带回家了。
生:母女俩跑得快,把狗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生:有一个路人看到了他们,用狗粮把狗引开了。
师: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善良,在你们的猜想中,母女俩都逃出了困境。同学们,漫画的一大特点就是夸张,在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爸爸妈妈会因为怕狗就丢下你不管吗?
生:不会的。
师:看来,故事的题目大家心中已经有了。大家都取了什么故事题目呢?
生:《别回头》。
生:《不要停下》。
生:《妈妈等等我》。
师:同学们取的故事题目都比较口语化,也很容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大家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大家既可以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把故事讲给家人听,先说起因,再说结果;也可以倒着讲,先讲结果,再说起因。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结局、拟定故事题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意识。通过让学生拟故事题目,教师巧妙地将写作与口语表达结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既有趣又有效。
【总评】
儿童漫画图像,在儿童生活与说、写之间架起了桥梁。其一,图像给予生活艺术化聚焦,为儿童提供了表达的切入口;其二,形象的图像又为儿童的表达提供了逻辑框架,降低了构思的难度;其三,教师巧妙调整四格漫画的出示顺序,增添了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学生也在学习中提升了表达兴趣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