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五年中国教育研究之重点前瞻
作者: 孙勇我国未来的教育研究将聚焦“国家关切、人民关心、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未来五年中国教育研究会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如何解决德育面临的现代危机。道德观旨在指导人们如何实现和谐相处,引导人们学会友善共存。面对不断深入的全球化和科技化进程,如何处理好与熟人和陌生人的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是目前社会转型中道德教育必须正视的话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时代的道德绑架与暴力事件,我们要从伦理视角对道德教育进行适度改良,培养能够适应差异性共存的道德主体。未来教育要构建各层级的友爱共同体,唤醒个体与个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善意,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追求。
二是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战略与创新人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最迫切的任务。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抢夺顶尖科技人才的竞争是焦点。我们应当放手创新、创造,紧随科技进步潮流,打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生态。为了满足国家对优质高端人才的需求,广大教育研究者要不断探索将优质教育成果切实应用到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有效方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端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优化紧缺领域人才的培养方式,主动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三是如何实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向。随着科技的迭代更新,以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快速地重塑教育环境和实践体系。当下,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基于数据和算法的一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会广泛地运用在“个性化学习”“具身教育”等领域。人工智能在不断地冲击和挑战着人类的智慧,并促进教育向数字化转型。因此,教育要做出回应,来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人类保有适切的情感智能来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最终实现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生命成长。
四是如何构建“新质高效”的教师队伍。优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素养则依赖于教师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开放化”和“一体化”的前提是健全和优化教师教育体系。我们要凝练传统教育之精魂,打造“新质高效”的师范教育。有未来学家预言,当第四次工业革命拉开序幕时,一个人若无新观念、新知识、新能力的内存,一不留神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此,我们还要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综合考量教育体系的内涵生长和专业配置,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通过师范生的“可外溢”属性改善各地教师供给不均衡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