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就是在喧嚣的名利场里写诗

作者: 李阳

倾听就是在喧嚣的名利场里写诗0

每个孩子都是“坠落凡尘的星星”,我是坚信这句话的。正如散落山野的桃树,在冬去春来的萌发时节,有的桃树,在2月初,我们就能看到点缀在枝条上星点般的花苞,而有的桃树则悄悄地趴在山坳里平淡度日,直到整个山野被暖阳沐浴,被春雨浇灌,她们才愿意孕育花蕾。可见人世间的草木各有各的样态。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而言,道理亦是如此。教师应该顿悟:“学生的起点不同,经历不同,花期自然也不同。”然而,当前,我们的教育似乎生病了,急于求成,囫囵吞枣,不经意间,我们将自己包裹在了“疯狂的内卷状态中”。如此,本该向育人看齐的教育竟然在很大程度上被裹挟在“育分”的病态中。于是乎!快餐式教育出现了,这样的教育只求教育之名,不求教育之实。对于本该幸福学习,徜徉并醉心生活的孩子们而言,这无疑是最大的灾难。如此,今日教育该何为?兴许,静下心来倾听,做一个像溪流一样的教师,遵循教育该有的节奏去育人,我们就能在喧嚣的名利场里写诗,守得云开见月明。跟着时光的放映机,我想起了多年前我在山区小学任教时的一段美好经历,在这段青葱岁月里,我成了一名“用灵魂倾听”的山村教师,而我的学生也因为我的倾听从生活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乡语呢喃,梨花开——我与小光的相遇

2013年9月,我来到“云端村小”(我们大学同学对我所在小学的戏称)任教已满一年,这所被青山包围、与云朵做伴的深山村小里,藏着许多让我感动的故事。秋季入学,除了六年级的英语课外,校长又给我安排了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和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第一天上课,一名叫小光的孩子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黑瘦矮小、沉默寡言,我布置的第一次英语作业,他一个字都没写。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直默默地观察他。在班级里,他总是独来独往,被同学们疏远。其他老师提起他,都无奈地摇头。眼看这个孩子就这样被边缘化,我的内心十分着急,我决定要让小光从自己那封闭的世界中走出来,成为一个追光的孩子。于是,我到小光家家访。我惊愕地发现,他家是一个小院子,小院子的后面是竹林,有些幽暗,前面是石头垒成的院墙,院子里有两间破败、冷清的小屋子,屋子的窗户上没有玻璃,几片塑料纸充当了玻璃。从小屋里走出来一个瘦弱的奶奶,她招待我坐下,知道我的来意后,老人家向我倾诉着自己和小光的生活。原来,小光没有妈妈,爸爸外出打工,一年才回家一次。小光因为贫困和缺少陪伴而变得木讷和自我封闭。得知情况后,我先是找到小光,用温和的语气和他套近乎,再拿出我买的新本子和圆珠笔给他,他一直躲闪,后来索性跑到屋子里不出来。奶奶告诉我,小光平时也很少和她讲话。这孩子太孤单太无助了,我不由得跟着奶奶落泪。

因为我是外乡人,很少回家,于是此后的周末,我都坚持到小光家里陪他说话,给他辅导英语,顺便也会帮忙打理家务。一晃,春季学期到来了,我清晰地记得在3月中旬的一天,村里的梨树开花了,粉白色的花骨朵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树枝上,一阵风吹过,空气里满是醉人的花香,让人好不幸福。下午放学后,我一个人在宿舍里整理衣物,突然门口探进来一个脑袋。原来是小光,他咧着嘴笑得很灿烂,我第一次看见他笑,这个下午天空格外蓝,满村的梨花争妍斗艳,而我和小光在这岁月的清浅与馨香中相遇了,是倾听的力量打开了一个孩子的心扉,也开启了我们一起追光的日子。

青山不语,岁月葱——我与小光的相知

在那个梨花芳菲的春日之后,我算是和小光成了最熟悉的人,从相遇到相知,岁月是最好的见证人。作为一个异乡人,我很少回家,故而学校成了我的常驻地。小光家距离学校不远,所以只要有空,小光就会背着书包来找我学习。在这段日子里,我一直陪伴着他,一直到他上完六年级。我清晰地记得,小光身体弱,经常不按时吃饭,因此患有严重的胃病。恰好我远在异乡的母亲有法宝,她托人给我捎来一个罐头瓶子,里面养着胃宝——一种以红茶和糖水为食的菌类,长期喝它的汁水可以缓解胃疼。小光自然成了受益者,后来他竟渐渐地康复了。他灿烂的笑脸和蹦跳的身影告诉我——他是真的找到了生活的光。而我就像他的亲人一样呵护他,饶有耐心给他讲解英语单词,顺带也辅导他的其他薄弱学科。在他学习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亦会为他加油打气,不让他半途而废。作为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师范生,我深爱着乡村,也明白乡村人家的孩子要走出大山是多么的不容易,于是我的倾听定是建立在同理心之上的。每次小光讲述自己的困难和苦恼的时候,我都会耐心倾听,尽力走进他的内心,帮他解决各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岁月的流淌中,小光已经放下戒备,将我当作他学习生涯中的引路人和知心人。在这艰苦却又质朴和谐的乡村教育生活中,我用发自内心的爱与共情,让小光感受到了温暖与信任。我们不仅是师生,更是知心朋友。青山依旧,岁月匆匆,我与小光的相知,成了这段乡村教育中最美的风景。

田园守望,初心固——我与小光的相守

小光在改变,我也在成长,因为教学成绩优异,我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2016年我接到了陇县教育体育局分配我去陇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一中)的调离文件,带着宝贵回忆,我只身到了一中担任英语教师。同年,小光也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乡镇的一所初中。在这期间,小光坚持给我写信,告诉我他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变化。通过邮寄来的照片,我知道小光长高了。在后续的光阴里,小光偶尔会利用周末时间来看我,他会跟我讲很多话,包括他的交友、学习的问题以及他个人的理想。2019年,小光初中毕业,竟然阴差阳错地进入我带的实验班,再次成了我的学生。当我们师生再一次相聚在教室里时,他满脸的欢喜和自豪,而我更是万分的激动和高兴。在高中的这段日子里,我依然坚持用倾听和沟通守护着更多的孩子,我始终认为,“倾听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倾听更是打开教育桎梏的金钥匙”。兴许小光将我当成了他人生奋斗征程中的标杆和榜样,小光的高考成绩斐然,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并顺利被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录取。如今,我仍在高三的讲台上耕耘,而小光已是大二的学生。小光在给我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敬爱的李老师,亲爱的如父亲一般的李老师,两年后我必将回到您守护我的村小,用我学习的知识和从您身上汲取的教育智慧来守护我们的乡村教育,让更多和我一样的山村孩子看到成功的模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小光的事例告诉我们:倾听绝非简单地听,而是俯下身子去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和尊重他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乐意去倾听和善于去倾听,那么你定会采撷到学生心灵世界中最美好的故事。倾听吧!我们的教育需要“更多灵魂的歌唱与诚挚的交流”。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