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村,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

作者: 黄存平 黄闰进

扎根山村,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0

“同学们,明天就开始放暑假了,我再强调一下安全事项……”梁芳根站在国旗下,和蔼可亲地对学生们说道。他给即将离开遂川县草林镇拱前小学的孩子们上了放暑假前的“最后一课”,他如操心的父母一般,再三叮嘱。

2023年6月28日,是遂川县中小学期末考试的日子,这天阳光明媚,太阳把大山照耀得更加青翠欲滴。记者驱车穿梭在半山腰的公路上,一边是溪流交错的悬崖,一边是古木参天的高山,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抵达拱前小学。很难想象,这条路,他一走就是近十年。第一眼见到梁芳根校长,他那黑白参半且有些凌乱的头发格外显眼,他穿着一件随意卷起袖子的花格子长衬衫、一双沾了少许泥巴的皮鞋,他的手臂和面庞都呈现出大山独有的黑……初次见面,他就令人倍感亲切,让人印象深刻。

历经艰辛守初心

1991年,18岁的梁芳根从泰和师范学校毕业,便被分在了遂川县汤湖镇白土小学。梁芳根自信满满,满怀对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凭一腔热血准备在三尺讲台上大干一场。

1992年3月30日上午,梁芳根像往常一样坚守在学校,学校地处雷区,那天雷电把学校的电线烧毁了,他也不幸遭受了雷击。“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是在10点左右,当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我正在批改作业,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我就倒地不省人事了。”梁芳根说,“等我醒来时,已躺在医院一个星期了。我还以为自己是在泰和师范学校读书,顿时就把家人吓坏了。我在医院治疗了近三个月后才出院。”出院后,梁芳根的大哥带他到工作地点汤湖镇白土小学寻找记忆,他才依稀记起自己已经毕业并正式参加工作了。

这次意外给梁芳根的大脑造成了很大的损伤,最主要的就是记忆力减退。刚开始的那几年,只要遇到天气变化,他就全身疼痛难忍,近些年症状才有所缓解,但记忆力仍大不如前,很多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或特意要记的事就容易遗忘。怎么办呢?他不停地问自己。

为克服记忆力下降、记忆时间短的问题,他随身携带笔记本,听到什么就记录下来,有什么重要工作也记在本子上,以便随时查阅。

“这对你上课有影响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梁芳根非常坦诚地说:“知识早已刻进我骨子里了,忘不掉了,但要重新识记的新知识,要用笔写在纸上辅助记忆。这样也就是麻烦些,自己累点,但能活着,继续追逐教育梦,我就感到很快乐了!”

在梁芳根的工作履历中,看似简单的几次调动,其中深含着他对乡村教育的情有独钟。1993年9月,他被调到汤湖镇中心小学(现遂川县阳光希望小学)任教,六七年下来,他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2000年,他被调到汤湖镇水利水电希望小学;2005年,他再次回到汤湖镇中心小学(现遂川县阳光希望小学);2011年,他被调到草林镇上海电信希望小学;2014年,他被调到草林镇拱前小学。

梁芳根服从组织安排,不管是在乡镇中心学校还是村小,他都兢兢业业,对学生亲如子女。他执着于教育事业,默默坚守着。课堂上,他倾囊相授,帮助学生解惑释疑,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课间,他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在春天种下小树,一起在夏天捕蝴蝶,一起在秋天清扫落叶,一起在冬天堆雪人、打雪仗。

在梁芳根眼里,乡村小学的天是蓝的,空气里回荡着欢声笑语。回忆起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梁芳根洋溢着满足而幸福的笑容。

亦师亦友伴花开

“梁老师,您也要离开我们了吗?”在拱前小学听到学生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一开始记者并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不对,细细品味才发觉意味深长。

拱前小学有一至五年级,共有一百多名学生、九位教师。学校距离草林镇二三十公里,并且都是七绕八拐的盘山公路;到县城也要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年轻教师来这里工作不用多久,就会想办法离开,能够坚守两三年的教师不多。

年年都换老师,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拱前小学的学生特点是‘三多’: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多、困难家庭多。”梁芳根介绍道。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梁芳根不仅仅是当老师,他更多的是充当父亲的角色,但面对长个儿的女生,他显然有些惶恐。

于是,梁芳根向中心学校领导如实报告情况,是否同意他把自己的爱人也带到学校。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梁芳根同爱人收拾好行李就吃住在学校了,这一住就是十个年头。在这期间,梁芳根夫妇无论春夏秋冬,不管风霜雨雪,他们总是早早起床,打理好一切,迎接学生的到来。

年轻教师打心底敬佩梁芳根,他用行动诠释了榜样的力量。

梁芳根所带班级的学生学习状态欠佳,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班集体的凝聚力不强,有很多让教师“头疼”的学生。“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与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梁芳根说,“尽管这些孩子很调皮,成绩也不如人意,但从他们渴望学习和改变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希望。”

下课了,学生喜欢跟在梁芳根后面谈天说地,偶尔还带有一些小淘气。拱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曾清莉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梁校长有时很温和,有时很严肃。早上,同学们做完早操、跑完步后,他就会站在台阶上,非常严肃地同大家讲安全注意事项。为了让我们理解,他经常举例子,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但是如果谁表现不好,他就会严肃地批评他,并指导他改正……”

“我通过开展学习活动,以奖励笔、本子等方式来关心他。”提及五年级的黄亮(化名)同学时,梁芳根说道,“黄亮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父亲瘫痪在床,生活基本上靠爷爷奶奶帮衬,家庭的窘困让他从一个幸福开朗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不爱说话、抗拒上学的孩子。”梁芳根经常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从他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在心灵和精神上给予抚慰,还想办法为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

在张运连(化名)读四年级时,她的父亲病情加重,家里的重担就落到年幼的她身上。她每天放学后要到邻居家提水,然后给家人做饭,给父亲、祖父洗脚,完成这些事情后,她才开始吃晚饭,洗完全家的衣服后,她才能休息。梁芳根知道这个情况后,便到她家家访。在梁芳根的协调下,终于把水从邻居家引到了张运连家门口,解决了她每天提水的困难。但很不幸,在2022年12月30日,张运连的父亲病逝,让这个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梁芳根了解后,立即同草林镇中心小学的胡水生校长反映,希望能够为她提供帮助。经过努力,张运连最终转学到博雅学校就读,解决了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在博雅学校,她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和关怀。梁芳根经常与她的班主任联系,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逢年过节,张运连也不忘向梁芳根问候,梁芳根鼓励她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渐渐地,张运连变得开朗起来,积极与同学交流互动,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笑容。

学校的学生普遍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就像落单的鸟儿,梁芳根把这些鸟儿聚拢在一起,与他们朝夕相处,对他们尽心教导,让他们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苦尽甘来梅自香

梁芳根多次放弃了上级选调进城的机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已经与大山的孩子紧密相连了,我离不开他们,他们也离不开我。”

在教学上,梁芳根也严格要求自己,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早在汤湖镇工作期间,他年年都获得奖励。1995年,他所带的毕业班,为遂川中学输送了4个优质生和3个均衡生;1997年,他带的毕业班又向遂川中学输送了2个优质生。

2011年,梁芳根调入草林镇上海电信希望小学,刚接手四年级的语文课时,班级平均分还不足40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班级平均分提升到70多分。

2014年,组织安排梁芳根到草林镇拱前小学担任校长。从普通教师到校长,身份转变了。“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考虑一个班级的成绩,要想到整个学校,所有学生和所有教师的成长。于是,我就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梁芳根说。他在校园的围墙上,定制了黑板,学生一块,教师一块,定期出黑板报。他还把教学楼后面的荒地开垦出来,划分为师生劳动基地,他领着学生到基地为南瓜、辣椒、茄子、豆角、黄瓜等蔬菜拔草、施肥;待到开花时节,他又带学生去看蔬菜花,仔细辨认蔬菜花的结构。

拱前小学位于草林镇西北部,是草林镇最偏远的山区,生活饮水是学校的一大难题。在2015年6月,曾雯同志筹措资金以父母曾庆玲、练月芙夫妇的名义捐建了一口水井。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梁芳根就地取材,他领着学生围着水井旁边的“饮水思源”碑学习,他向学生讲述曾雯及曾庆玲、练月芙夫妇的事迹,用身边真实的案例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梁芳根扎根乡村,用心教学,他在拱前小学安了家,默默坚守近十年,将一批又一批的山里娃送出大山,赢得了社会、学生、家长、学校的赞扬。正是他的这种爱岗敬业精神,将拱前学子原本蜿蜒的求学路,逐渐拉直、拉平。梁芳根,2016年被评为遂川县教育系统“师德标兵”,2019年被草林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20年被评为遂川县第二届“骨干教师”,2022年被草林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23年获得“吉安市最美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最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他到省里捧回了2023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最美书记校长”的荣誉证书。

立三尺讲坛,想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拂两袖清风。梁芳根坚守教坛三十多年,他不惧天灾祸患、山村风霜雨雪,他看淡生活单调清贫,坚守一颗教育初心,常守一颗爱心,努力让自己成为心中有梦想、眼中有光、腹中有诗书、手中有绝活的好老师!

(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中国工农红军正人红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