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作者: 段育华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是巩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作业的价值、制定作业设计的原则、探索作业设计的策略。下面笔者从作业设计的原则、作业设计的策略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作业设计的原则
1.坚持减负提质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作业要求。因此,教师要做好评估作业总量和精准把握作业时长两个方面的工作,应坚持作业少而精、难度合理、数量有限、控制时间的原则,避免机械、无效练习,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2.坚持素养导向
作业设计要紧紧围绕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教师应把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学科价值融入作业设计中。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做法,着力于强化核心素养立意,凸显作业的育人价值。
3.丰富作业形式
在以往的数学作业设计中,多是习题、试卷等书面作业,很多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的热情不高,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了抵触、排斥等情绪,出现不做或少做作业的现象。实践中笔者发现,丰富作业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分层设计
学生的学习能力先天就有差异,在各种后天因素的影响下,这种差异会随着学段的升高越来越大,如果忽视了差异,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尊重这种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层作业。
二、作业设计策略
近几年,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备受关注,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和尝试,提出了一些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旨在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着眼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1.设计生活化作业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积极与学生生活相融合,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如,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当前电子支付方式的盛行,学生接触人民币的机会变少。为此,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生活作业。
(1)请带上100元钱,和家人一起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
(2)在作业本上贴好购物小票,填写购物清单(清单内容如下)。
购物地点( ),购物时间( ),买的商品件数( ),计算所有商品的价格( ),计算应找回多少钱( ),我的感受( )。
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赚钱的不易,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设计实践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因其具有实践性、丰富性、开放性、生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因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减负提质的有效作业类型,也是目前教师积极探索的重要作业形式。
例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实践型作业。
目标:小组合作测量体验1千米有多长。
活动地点( ),活动准备( )。
实践前查资料:(1)收集有关千米的相关资料。
(2)想象10米、100米、1000米有多长。
实践中实地考察:
(1)估一估
从家到( )可能是1000米。
(2)走一走
我走100米,大约用了( )分钟,大约走了( )步。
(3)算一算
我走1000米,大约需要( )分钟,大约走了( )步。
从我家出发—直走到( ),这段路大约长1千米。
写出实践后的感受( )。
学生通过估一估、走一走、算一算、记一记等多种活动,体验感悟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估测能力。
3.设计融合性作业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关注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生活实践、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力求在减少学生作业时间的前提下,加强学科融合,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设计“诗句中的数学”的作业。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1)请朗读这首诗,看看哪个字出现得最多?
(2)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
(3)课后找一首诗,其中某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10%,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作业设计,把优美的诗文融入数学教学中,让数学充满了趣味,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达到了学科融合的目的,知识学习与素养提升并重,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注重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4.设计开放性作业
设计“低门槛、多层次、大空间”的开放性作业,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凸显作业的个性化,实现作业的自主和分层。开放性作业可以通过信息开放、结果开放、过程开放来实现。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开放性作业。
(1)下面说明(5+6)×3=5×3+6×3方式错误的是( )。
(2)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说明(5+6)×3=5×3+6×3。
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体验成功的喜悦,笔者先设计了一道选择题,再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主表达。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乘法分配律,还可以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作业富有个性化和开放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阳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