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巧借·妙联:基于项目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新路径

作者: 刘天瑶

创设·巧借·妙联:基于项目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新路径0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中指出,教师要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教学热词由此成为教师聚力研究的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方式融入单元整体教学中。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1~3单元项目“我是校园代言人”为例展开阐述。

一、创设学习项目,实现大单元整体规划

“设”是指设计一个学习项目,包含终端产品、阶段目标、进阶任务和探究路径等。大单元整体规划,即以项目为中心,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学习内容,完成具有明确主题、目标、内容、计划等要素的结构化整体设计。

(一)设计终端产品,确立大单元教学主题

大单元教学,主题先行。主题联结、统领其他内容要素,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语境范畴。主题,也是项目化学习的原点。教师要提炼单元教学主题、设计项目终端产品,对指向同一主题的不同单元进行整合,统整范畴,确立大单元教学主题。

基于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第1~3单元的内容,笔者设计了“我是校园代言人”这一跨单元学科项目。学生小组合作,以多种形式向外界介绍校园特色。笔者增加了主题“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使大单元主题范畴从“人与自我”延展到“人与社会”,主题意义深化为“I can help to introduce our colorful school Life”(见图1)。项目凸显了单元主题,升华了单元主题的意义,提升了育人价值。

(二)设计阶段目标,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目标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教师要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相应的学段要求和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基于项目内容和阶段任务,将总目标细化为阶段性目标,并设计学习板块。

在“我是校园代言人”项目中,笔者结合“新课标”和教材内容,设定如下目标:学生能了解校园课程、校园建筑、课后活动等相关知识;能在情境中运用目标词汇和句型,准确描述校园课程、校园建筑、课后活动等;能与同伴合作,以多种形式向他人介绍校园特色(见图2)。

(三)设计探究路径,制订大单元教学计划

大单元教学所倡导的单元设计,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与项目,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建构了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项目将大单元知识的学习统一在同一主题情境下。

在“我是校园代言人”项目中,笔者确定了“6+6”个课时:前6个课时(见表1)围绕内容主题、语用功能、关键能力展开。后6个课时(见表2)赋能项目成果产出,为学生留足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的时间。

(四)设计进阶任务,重组大单元教学内容

基于项目开展大单元教学,就是要将核心知识从教材内容延伸至生活实际,将语言运用从教材语篇延伸至项目成果的输出。笔者将驱动性问题的子问题拆解成课时目标融入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知识学习以任务的形式嵌入,用结构化分课时任务链推进阶段目标逐步达成,实现学习进阶。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为例,将项目任务与教学内容整合后,学生将经历2个课时的集中学习和1个课时的写作操练,完成知能建构(见表3)。第1课时:教师整合Lesson 1和Let’s Check,带领学生认识课程表,掌握课程词汇的音形义(学习理解);组织学生两两合作,在Lesson 2对话中应用核心词汇(应用实践)。作业:制作一份英文课程表,并说一说(迁移创新)。第2课时:读前:Lesson 3的阅读文本导入,师生使用上一课时的对话语言完成问答;读中:情境迁移至Story Time,教师引导学生提炼故事中的课程、课堂活动和主人公喜欢的理由;读后:教师提炼核心语言,帮助学生复述、续编;将Fun Time中的拓展词汇,设计成word bank,丰富语言;作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课程。第3课时:教授OREO 写作模式,学生借助语言支架,练习写作My Favorite Subjects。第2单元、第3单元的教学操作,以此类推。

二、巧借项目要素,优化大单元学习体验

“借”是指借助项目学习的黄金要素,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助力学生在项目学习中习得新的语言能力、学习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借项目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启大单元学习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的“心脏”,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项目情境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驱动性问题,让学生成为项目设计的共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学科主位,如可借助疑问词,带领学生拆解驱动性问题。

“我是校园代言人”项目的驱动性问题是:作为校园代言人,如何用英语向他人介绍校园特色?三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有限,在入项课上,教师设计What、Who、How三个疑问词词卡,引导学生讨论,提出子问题:What is a Dalton Voice? How can be a Dalton Voice?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提问并记录,将问题粘贴到相应的疑问词后面,培养学生的归类意识,加深学生对疑问词概念的理解,师生将驱动性问题拆解成若干个本质问题:校园代言人讲什么?讲给谁听?校园的特色有哪些?怎么用英语讲?演讲稿怎么写?

(二)借项目探究方式,赋能学生实现大单元学习

自主与合作,是项目式学习的主要探究方式,也是给大单元学习松绑提效的关键。教师有意识地开展生本教学,思考学习活动方式、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分配比例、教学空间利用等,给学生创设更开放包容的实践环境。笔者通过分配课时、组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提供学习支架、指导小组合作等方式,赋能学生大单元学习。

“我是校园代言人”项目共12个课时,其中知能建构6个课时,合作探究、4个课时(包含2个写作课时)、“出项”展示与评价反思各1个课时。仍以第1单元为例,知能建构阶段,教师控制集中讲授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单开展自主学习、pair work和group work等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完成My Favorite Subject的初稿。项目探究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词汇、导图、行文、练习等支架,帮助学生及时获取词汇、句式等语言知识并自评学习结果;教师引导选择同一话题的学生共同探究、整合信息、相互评价,以呈现最丰富的语言表达、最全面的信息整理、最优化的探究成果;提供Hamburger 写作模式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将小组四个特色课程整合在一起。在自主与合作切换中,学习探究持续深入,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发展。

(三)借项目多元评价,引领学生复盘大单元学习

项目学习的评价多元且丰富,除知识目标外,教师要将认知策略、学习实践和对驱动性问题的回应等,在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中体现出来,以适应大单元教学对评价的要求,引领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1.进阶的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是指用以检测学习目标的具体任务。它是从学习目标到学习活动的桥梁。设计评价任务,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思考达成路径,选择学习方式,确保学习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如为当好校园课程的代言人,学生要围绕个人成果、团队成果和展示形式等,完成以下评价任务:任务1,制作英文版课程表;任务2,详细介绍几门特色课程;任务3,小组合作完成文稿;任务4,讨论并确定成果呈现的方式和内容。

2.明确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指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时,会有什么样的回答、行为、作品等,哪些表现评价的依据。在项目式学习中,评价标准一般以评价量规的形式呈现。

如在“我是校园代言人”项目的成果评价中,笔者基于多元评价分别设计了文稿撰写、口语表达、同伴合作和宣讲表现等多个方面的评价量规。以口语表达为例,评价标准包含四个方面(图3)。学生每达成一项标准,获得一颗星。

3.多样的评价方式

教师要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自我反思。为校园代言,学生需要口头操练,以掌握核心知识;学生也需要合作学习,在互助中完成集体成果。因此,教师设计了提问、表演、交流等口头评价,也启用了练习、测试等书面评价,更结合师评、学生互评、自评以及大众评价等,综合评估学生的探究过程和项目成果。

三、妙联项目与大单元,助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联”是指设计《我是校园代言人项目学习手册》,将项目式学习与大单元教学联结(见图4),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探究路径与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探究过程辅助支架,助力学生素养落地生根。

(一)项目与大单元相联结

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方式学?这是项目学习手册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可能分布于教材的不同板块,挑战着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和对信息的整合能力。教师要借助联结思维,在项目学习手册中,联结两者要素,明晰学习目标。在《我是校园代言人项目学习手册》中,笔者插入重组后的教材内容,并设计项目式学习单,引领学生“知能建构”;插入项目计划书、项目成果量规,引领学生以终为始,完成路径规划;插入方便学生自主探究的图表工具,引领学生洞悉学习规律,形成学习策略(见图5)。

(二)大单元整体相联结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提高站位,从单元整体出发,解读教材、提炼主题、整合内容,借助一连串学习探究活动,将语言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我是校园代言人”项目涉及的三个单元,话题平行,语言串联、递进、叠加。教师依据代言稿的语言逻辑,统整单元教材中的词汇、句式、语段等语言要素,梳理出适应大单元教学目标和项目要求的结构化知识;教师依据板块子话题与项目成果的关联度,打通教材板块,紧扣核心知识,制订教学计划,实现旧知识、新知识的联结。

(三)课内课外相联结

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文本信息,建构语言支架。教师要借助课内外合适的阅读文本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分析语篇、建构篇章,带领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实现以读促写。三个目标单元的语篇类型,连续性文本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对话、信件、故事、海报、说明文。而说明文恰是项目终端产品的对应文体。基于联结思维,教师补充了三个单元话题下的说明文范例,并设计了相应的阅读任务。课内,教师组织学生共读,帮助学生提炼写作框架结构;课后,教师提供广泛可参考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做事”与“做人”相联结

崔允漷认为,项目式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将当下的“做事”(项目)与“做人”(素养)建立关联,将学校学习与个人未来生活、校外社会实践建立关联。换言之,教学要从琐碎的知识点中走出来,走入项目,走向大单元。这里的素养既包含学习素养,也包含大单元指向下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借助项目学习手册,依托项目,打通单元,实现了学科育人。

《我是校园代言人项目学习手册》的设计指向真实需求的满足和真实问题的解决,包含教材相关内容、项目成果量规、项目计划书、项目式学习单以及方便学生自主探究的图表工具。手册里还装着各个课时学生要完成的探究任务与评价任务。

在探索小学英语大单元学习新路径中,笔者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学习项目;基于项目设计驱动性问题,链接进阶任务、子问题与单元各板块内容,整合项目任务与学习活动;基于学习目标,巧借项目要素和学习手册,科学处理好“四级联结”,探索基于项目的大单元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将学科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