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教育爱”

作者: 韩庆芳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写这封信的时候,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这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相聚,不仅仅是人聚到了一起,更重要的是心聚到了一起。此刻,你们家是围坐在餐桌旁,有说有笑,吃着月饼,还是每人抱着一部手机,演绎着世界上“最近也是最远的距离”?

家是爱的港湾,家里是否有爱的氛围、爱的流露、爱的表达的确很重要。父母都很爱孩子,但不一定“会爱”孩子。您可能要说,我供孩子吃、穿、上学,到头来他还是不好好学习,一回家就知道抱着手机玩游戏。好听的与不好听的,我都说了,他油盐不进,你说我还要怎么爱呢?

我很理解这些父母的心情,我们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供孩子上学,已实属不易,看着孩子不珍惜机会和时间,心里可能会更加焦虑。说实话,谁家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家长爱孩子的方式不对。比如给孩子好的东西吃、好的衣服穿,但这只是爱的一种方式,并不是爱本身。什么样的爱是“教育爱”?怎样爱,孩子才会懂?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教育爱”是一种父母、子女的“双向爱”,十分讲究爱的态度和方法。

一、“教育爱”是有理想有目标的爱

要舍得给孩子花时间。好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陪伴,咱们不能光给孩子喂嘴,多喂喂孩子的“脑”,多用情感去滋养孩子。一个没有被情感滋养和安顿过心灵的孩子,他将来也不会懂得如何去滋养和安顿别人。孩子在长大,过了这个时期他就再没有这个时期的习性。咱们宁可少挣一点钱,少放纵一下自己,也要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的最佳教育期一旦错过,就不可能有重来的机会。

要舍得为孩子改变。父母要有大爱和大格局,父母心里首先要有一杆秤,秤砣上不只有学习这一件重要的事情,还要有物质、爱好等来协调身心。如果父母经常将“你不学习能对得起谁”之类的话挂在嘴上,可能会让孩子无地自容。如果孩子接纳了这样的“执念”,不但学习压力巨大,通常还会特别害怕考试,甚至一到大考就用生病来逃避。由于父母缺少大爱和大格局,总以“有用”为目标,孩子的思维往往会变得狭隘,遇事极易走向极端。如果父母先培养有爱、有趣的孩子,再培养有义、有志、有德、有为的孩子,最后,所谓“有用的孩子”只是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要舍得为孩子而学习。新时代的父母,不但要教育好孩子,更要做好自己。一个知性、理智、开明的妈妈,首先是一个包容有涵养的妈妈;一个豁达、勇敢、开明的爸爸,也应该是一个儒雅有抱负的爸爸。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多关注世界大事,多去了解责任和担当。如果一个人常在高空飞翔,他就不愿匍匐在地。孩子更是这样,这样的理想和梦想,父母可以从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开始,可以从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开始,甚至可以从“向孩子学习”开始。

二、“教育爱”是特别满足孩子精神生活的爱

有好的沟通才会有好的精神生活。良好的沟通是构建亲子关系的前提。父母要学会和青春期的孩子好好说话,多用尊重、共情、协商的语气,少用命令的方式,要把孩子看成小大人。即便孩子犯了错,也尽量使用“描述性批评”,你可以表达愤怒,但不要愤怒地表达。如果你的表达,少一些谴责,多一些温度,保持冷静而不是面目狰狞,通常情况下,孩子会愿意合作、愿意改正错误。正如《正面管教》一书中曾经提到矫正错误的三个R:承认(Recognize)——我犯了一个错误,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这样简单的纠正流程,让孩子知道,错误并不可怕,批评也只是帮助你认识错误而已。同样,交朋友也好,买衣服也罢,多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有“成人感”,他身上才能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少唠叨他、激怒他,多理解他、呵护他。

有好的关系才会有好的精神生活。没有好的亲子关系,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孩子和他人的关系,会复制家庭中的关系模式。我常常看到在中学阶段,孩子们特别看重同伴关系。但是总会有些孩子因为家庭、性格等原因,几乎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有了事情,和谁也不想说,只能憋在心里,经常处于一种自闭状态。心里的负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排解,就有可能爆发。这个时候,如果亲子关系得不到改善,父母没有给予孩子疏导,孩子就很容易陷入“孤立”,成为“孤岛”,甚至卷入“黑洞”。而好的教育一定是从好的关系开始,父母要从支持、接纳、认同孩子的不完美开始,关系建构起来,其他的一切教育和改变才有可能发生。好的关系给孩子温暖,给孩子安全,给孩子赋能,给孩子尊严。

有好的期待才会有好的精神生活。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和对孩子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并相信孩子。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错,植物都向着阳光生长,孩子也朝向赞美成长。心理学上“吸引力”定律告诉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强大的能量,它能改变孩子的行为。当孩子获得父母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认同,变得自尊、自信,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他会尽力去达到父母的美好期待,以避免让父母失望,从而维持这种家庭支持的连续性,获得成长最重要的资源和动力。

总之,父母要尽可能地提供好的成长环境,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尽可能地树立好榜样,引导好人生方向。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投资。父母一生中最大的成功,是培养出一个幸福的孩子。咱们当父母的,教育好孩子不但是人生最幸福的选择,更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还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

最后,我想表达一下歉意,以上是我日常教育的实践和学习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仅供大家参考。说实话,给大家写这封信,我也非常忐忑,因为我不是名人,也不是专家,做家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和我的儿子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老师,全国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们一样的老师,每天陪伴着孩子、启迪着孩子、引领着孩子、唤醒着孩子。真的非常感谢家长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正是有了大家的鼎力相助,我们才有了坚持到底的勇气和力量。

家长朋友们,“人心齐,泰山移”,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我们努力的动力。大家携手助力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家校共育会让孩子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给孩子“教育爱”,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和榜样!

家庭幸福美满!

一位爱孩子的老师

2023年9月29日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豪迈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