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教师新基本功之“课堂组织”
作者: 夏永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高超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只有科学地组织教学,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才能做到“收放自如”,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这样,才能使课堂由无序变得有序,从而完成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一、数学课堂组织的教学误区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放羊式”教学,从而进入了教学误区。
其一,组织混乱。一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喜欢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然而,几个学生坐在一起,漫无目的地讨论,早已偏离了学习的主题。教室里一片喧哗,已经乱成一团,教师没有适时地介入,无法处理尴尬的教学局面。
其二,教学无序。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厘清数学知识的脉络和学生的认知序列,就难以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许多学生在课堂中玩学具,让课堂操作成了一种摆设,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泛滥的物质奖励,让学习偏离了知识的本质,并未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滥用表扬,表扬要发自内心,真正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知识,向数学本质迈进。
其三,结构松散。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淡薄,在课堂教学中天马行空,跟着感觉走。这样,教师不会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让课堂结构变得松散,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可见,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学会合理分配课堂中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让学生在最佳学习时间段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其四,课堂失控。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对数学本体性知识认识不够深刻,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展教学。例如,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左右”时,有意拔高教学难度,让简单的数学知识复杂化。班级中的许多学生难以清楚地分辨物体的左边和右边,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一度出现了失控的局面。
二、数学课堂组织的基本原则
教师每天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常规,坚守课堂的一些基本原则,就很难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
首先,要井然有序。数学活动未必要有游戏活动,也不一定要追求热闹的形式。笔者认为,数学活动是数学思维活动,要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一名教师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请学号是11~20的学生有序地排成一排,比较这些数的大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也让课堂变得井然有序,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要活而不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虽然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却出现了课堂秩序混乱的场面,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学生在课堂的细枝末节上争论不休,就会偏离教学方向,难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大数的估算”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再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提炼和聚焦,让学生不断探索估算方法,形成估算意识。这样,课堂就不会放任自流。
最后,要差异化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迥异,教师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经常见到学困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节奏,而学优生又在“等待”中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势必会让一些无所事事的学生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可见,教师要进行差异化教学,真正解放学生的学习时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组织的有效策略
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让课堂变得有序和高效,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其一,制定课堂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小组合作时,要明确活动规则,学生清楚具体要求,活动才会有序开展。教师要有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遵守课堂公约。在低年级教学中,要注重趣味性,多开展游戏活动,适当运用物质奖励。课堂中过多廉价的表扬,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用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和打动学生,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课堂。笔者曾多次走进特级教师徐斌的数学课堂,被他独特的课堂教学魅力所折服。徐斌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他让学生迅速整理好学习用品,就连摆放的位置也有明确的要求。这样,在课前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能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其二,做好课前预设。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可以防患于未然。有一次,笔者在一场大型观摩活动中执教“什么是周长”这节课。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面在体上”,笔者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将其中的一个面画在纸上。当笔者要展示学生多样化的作品时,却发现实物投影仪出现了故障。遇到这样前所未有的尴尬场面,许多听课教师都为笔者捏了一把汗,笔者却胸有成竹。其实,笔者课前已经预设了学生中的一些典型作品,将其张贴在黑板,让学生根据图形边线的特点进行分类。这样,不但没有出现混乱和尴尬的教学场面,而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三,处理意外生成。教师要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不能在课堂中进行无目的性的临时发挥,这样很容易使学生陷入一种盲目无序的学习状态。特级教师吴正宪就具有高超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她让学生用一个圆折出[12],学生却意外地折出了[14]。吴老师没有批评和指责学生,而是满腔热情地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这样,教师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可见,教师要有教学机智,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教学意外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神来之笔,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课堂智慧、深厚的教学底蕴。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吴昌硕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