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悟真情 强国有少年

作者: 贺杰 童宇阳

诵读悟真情 强国有少年0

【设计理念】

1900年,梁启超面对腐败无能的封建统治、半殖民地国家的情势,为唤醒民众、救国图强,写下了荡气回肠、气吞山河的《少年中国说》,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是其片段节选。文中,作者极力歌颂了少年的朝气蓬勃,表达了对祖国光明前途的热切期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是让学生学懂、学通这篇课文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感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文化自信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得以培育,实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学段目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

3.感悟文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激发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百余年前的1900年,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不久前,在学校举办的“优秀朗读者”评选活动中,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少年中国说(节选)》作为朗读篇目。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有着怎样跨越百年的魅力呢?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课文。

(师生合作读)

师:很好,现在请女生读老师刚才读的部分,男生读齐读的部分。注意语气。

(男女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读课文的方式,快速走进《少年中国说(节选)》,有效检测第一课时的生字词、课文朗读等情况,形成紧凑有序的课堂节奏。

板块二 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梳理大意

师:作者心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你能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些字词来说明吗?

生:智、富、强。

生:独立、自由、进步。

生: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师:这些字词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生:不能,这些字词是逐层递进的关系。

师:请大家读出这种逐层递进的关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很好,你们昂扬的语调让我感受到了这种层层递进。

2.明晰写法

师: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生:排比,让句子结构紧凑、气势磅礴,读起来铿锵有力。

3.悟中心

(师出示内容梳理表格)

师:请大家借助表格背诵这一段。

(生背诵第一段)

师:从表格中,你们看出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了吗?请填写关联词。

(     少年强,国     强)

生:只有……才……

生:只要……就……

生:如果……就……

师:少年就是国家的希望,所以,梁启超在开篇就说——

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4.齐背诵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一自然段,注意做到连贯有气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圈点批注

师:变法失败逃亡日本的梁启超,眼见祖国的大好河山遭到践踏,目睹了广大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痛心疾首,但他仍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坚信中国少年一定能让祖国重焕光彩,迎来灿烂的前景。那么他眼中的中国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边读边在文中圈画出来。

(生轻声读文段,圈画出“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2.想象朗读

师:这些事物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事物来描述中国?

(生自由发言)

师:请大家跟我一起合作,老师读原句,你们读出句意。

(师生合作读)

师:观察插图,说一说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点,它们与少年中国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生机勃勃,有光明的前途。

师:作者连用七个比喻赞美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着光辉灿烂的前程。在梁启超心中,理想的中国就应该像初升的太阳——

生: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师:像奔腾的黄河——

生: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师:像腾飞的巨龙——

生: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师:像怒吼的小老虎——

生: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师:像展翅的雄鹰——

生: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师:像瑰丽的花朵——

生: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师:像锋利的宝剑——

生: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师:这样的中国——

生: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师:这样的中国——

生: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3.小结背诵

师:请大家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中国?

生:这是一个强大、繁荣、顶天立地、生机勃勃、光辉灿烂,有着美好前程的中国。

师:大家朗读时,发现这一段表达上的特点了吗?

生:四言韵文、双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师:全班再次朗读这一段,共同感受少年中国的活力十足、气势磅礴、前途无量。大家可以试着背诵。

(生齐背)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激情引读

师: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强大、生机勃勃的中国,他深情祝福——

生: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师: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强大的生命和强劲的力量,英姿勃发,前途无量——

生: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思辨表达

师: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少年中国需要中国少年来建设,强大的中国又会保护中国少年健康成长,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师:谁能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梁启超写《少年中国说》时的社会状况。

(生展示资料,谈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少年中国说》摘句)

[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

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

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师: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帝国主义霸道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

生:梁启超在为中华民族呐喊,他对少年中国充满期待,对中国少年满怀激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感受课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色。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作者心中的少年和理想的中国的样子,明白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补充《少年中国说》摘句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创作此文的意图。

第二自然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学生疏通文义、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笔者读原句,学生读句意,关注到全体学生,降低理解难度。紧接着,笔者说比喻义,让学生用课文原句描述梁启超心中的理想中国,起到了巩固和检测的作用。

板块三 多重对话,朗诵拓展

一、对话练习,激活思维

1.隔空对话

师:少年强则国强,这是梁启超的呐喊。这呐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请看视频片段《中国高度》《中国跨度》。

(师出示视频片段)

师:请大家以“梁公请看,今日中国”开头,续写两句话,告诉百年前的作者如今中国的模样。注意,句式要整齐、对称。

(生练笔,交流点评)

师:四字一句、六字一句、八字一句均可,能做到押韵更好。

2.正面交锋

师:历史已过百年,梁启超理想的中国已然成为现实。你们认为,现在的中国,是少年中国,还是老年中国?请说一说看法。

生:我认为是老年中国,因为中国年纪已经很大了。

生:我不认同,我认为是少年中国。国家不是以年岁的多少论老少的,现在虽然已经实现了繁荣富强、国泰民安,但我们仍要为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 的力量。每一代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使命,我们还要锐意进取、奋发图强。

师:说得好。国家的繁荣昌盛,主力军是谁?是少年,是你们,是在座的每一名同学。

二、配乐朗读,激发情感

师:请带着你们的理解,深情投入地朗诵课文。

(师播放背景音乐《沉思》)

(生合作读开场白: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挥笔成就经典名篇《少年中国说》。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在我们耳边响起。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头荡漾)

(师播放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

生(领读导入部分):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生(领读,斜伸左手臂):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生(齐读,拍胸脯):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生(齐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生(齐读,振臂):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生(领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生(齐读,举臂):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生(齐读):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生(领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生(领读):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生(齐读,高举双臂):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师:希望大家牢记——

(课件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生大声齐读)

【设计意图】设计与作者隔空对话,让学生学习用整齐的句式书写今日中国的模样,感受国家的强大。笔者紧接着抛出问题:现在的中国,是少年中国,还是老年中国?引导学生感受未来的美好和应该肩负的责任,树立爱国之心,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配乐朗读,是对课堂学习成果的展现,文字形式略有变化,给学生提供一个跳一跳摘苹果的机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反复诵读文本,理解文中真意

这篇课文生僻字较多,内容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笔者突出以读带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段文字,读出作者的语言特色,读透文字背后的深情。最后的配乐朗读环节,学生情感激扬。他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坚定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2.学习整合资料,落实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以更全面地学习课文;同样,教师也应根据学情,有意识地补充阅读资料,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课前,让学生了解梁启超生平背景及《少年中国说》的写作背景,对学生后续领悟课文内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课上,出示课文中难懂句子的句意,师生合作读,巧妙化解了难点。此外,补充摘选自《少年中国说》中的三句话,有助于学生表达感受和体会,让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中获得成长。

3.联系今日现实,践行语言表达

《少年中国说(节选)》句式整齐、情感饱满,非常适合朗诵,所以在学校举办的“优秀朗读者”评选活动中,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朗读这一课文。笔者结合这一学校活动进行导入,自然、流畅。第三板块设计与作者隔空对话,鼓励学生尝试描述现在中国的模样,学生能运用整齐的句式,领会排比、想象的技巧。“少年中国”与“老年中国”之辩,让学生能积极陈述观点,懂得肩负的责任。这样的设计在他们心里埋下了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的种子。

[作者单位: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一小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丽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