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者: 珺池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诗大多抒发的是离愁别绪,凄怨、哀凉、酸楚是这类诗的主基调。但盛唐时期的离别诗却别有一番风韵。笔者就盛唐时期的部分离别诗进行解读,探一探它们的意趣,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一、洒脱自然,显豪迈之气

盛唐时期的诗人已经从南北朝时期辞藻华丽、形式纤巧的宫体诗中走了出来,即使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也大都脱离了凄凄惨惨、哀哀怨怨的格调,以清新高雅的精神特质彰显出盛唐的豪迈之气。以盛唐诗人李白的《送杨山人归嵩山》为例。

送杨山人归嵩山

李白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李白的这首诗与常规离别诗那难舍难分、“一步三回头”的留恋缠绵不同,他以奇特的想象、独到的视角畅谈别后的重逢:年底我有可能去拜访你,到时你骑着白龙在天上迎接我。一扫离别之愁,凸显了大气和豪迈之风。不仅如此,这首诗的遣词造句也极具特色,在李白笔下,原本是高悬于空中的月亮,却挂在了东溪旁的松树上,看似夸张,却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享受,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这样的离别诗洒脱大气,摒弃了离别的愁苦,重在体现好友之间的心意相通,展示了盛唐时期的豪迈大气。

二、劝勉慰藉,含社交属性

解读诗歌,不能以理论上的普遍性遮蔽文学文本解读的唯一性。文学文本的解读面对的是感性的文本个案,读者要基于诗歌的时代背景进行个性化解读。盛唐时期,不少离别诗除了表达离愁别绪,还常用来言说志向,体现了诗歌的社交属性。以盛唐诗人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为例。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这首诗情绪积极、格调高远,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诗人着重写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蜀中风俗民情及使君政事,旨在勉励友人到蜀地上任后,能有一番作为。这一类的离别诗,同样未在“离”与“别”上花费笔墨,重在勉励与慰藉,含社交属性。

生活在盛唐时代,为时代的特色所感召,诗人在离别诗中表达的不一定是依依惜别之情,也可能是壮别之情。这种壮别之情,大多是通过一种挺拔刚健、昂扬向上的文风表达出来的。这不仅是诗人之风,更是时代之风。这样的文风,从侧面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气概。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