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的家庭教育更需要提高屏蔽力

作者: 张振娜

女教师的家庭教育更需要提高屏蔽力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施行以来,不少热爱学习的女教师也积极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有不少教师妈妈反映:孩子上小学时和自己的关系不错,学习成绩也还不错;孩子上了初中后,跟不上学习节奏,对学习也不太上心。作为家长,自己很焦虑抓狂。自从学习了家庭教育知识之后,情绪管理好了很多,但总有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感觉,有时候一急,就会情绪爆发,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也不再主动分享学校的所见所闻。教师妈妈,无疑承担着主要的育儿责任,她该怎么办?

在成长路上,孩子会犯错、犯傻,因此走一些弯路,都不奇怪。最关键的是,作为孩子的最重要他人,妈妈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和他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还是站到了孩子的对面,成为孩子成长的压力呢?

身为孩子的妈妈,你有时平和,有时抓狂。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变化无常的情绪正是引发孩子种种问题的罪魁祸首?孩子一旦考差了、做错事了,就会担心回去面对一个怎样的妈妈,是笑脸相迎、和风细雨的妈妈,还是冷嘲热讽、勃然大怒的妈妈?孩子心里没底,心里没底就谈不上有安全感。

一个不得不花心思揣摩家长心情的孩子,一个过早学会察言观色的孩子,他还有多少精力专注在学习和自我发展上?最严重的是,长期处在压抑的成长环境中,孩子会变得自卑,形成讨好型人格,无法建立自我认同感。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妈妈陷入了“教养迷茫”的焦虑中,就业和教育资源竞争激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传统文化、社会制度、媒体渲染等都是让妈妈产生教育焦虑的因素,尤其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下,来自同事群体、社会舆论、外界引导的压力更是如影随形。如何面对这种局面,做好家庭教育呢?关于家庭教育,我很认同这个提法: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家长的问题本质上是自我成长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教师妈妈更应该提高屏蔽力。

屏蔽力,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词,其意思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次要、无效信息的能力。在这个信息时代,妈妈的屏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屏蔽不是与世隔绝,它有效的前提是能辨别杂质、筛选良莠。

屏蔽无意义的活动。闲暇时,与其逼着孩子去上他不喜欢的培训班,不想参加的才艺秀,不如多花时间陪孩子一起探索世界,和孩子一起读书、锻炼、做家务、聊天,这样,我们的亲子时光将变得更有意义。我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其实孟母的做法就是在运用屏蔽力,给小孟子创造一个安静、氛围感十足的学习环境;而居里夫人不顾别人议论,家里只摆两把椅子,把金奖章送给6岁的女儿当玩具,也是在培养孩子的屏蔽力,别人的议论、别人的眼光没那么重要。

屏蔽不必要的比较。大多数父母,甚至一些优秀的教师家长,在内卷焦虑的影响下,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落后于旁人,给孩子不断加压,孩子也逐渐沦为父母的装饰品。别人家孩子的成才路径,未必就适合自家孩子,任何教育的成功经验,都只能作为参考,绝不存在可以简单复制的成功模式,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大可不必苛求每个孩子走同样的路,能同样优秀。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理性认知和合理期望,做好正确“三比”: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这次和上次比。

屏蔽负面情绪。智慧的父母,能够屏蔽负面情绪的干扰。他们能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很快觉察到自己的状态,接纳情绪、分析情绪,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即使情绪失控吼了孩子,但事后会努力让自己尽快冷静下来,及时向孩子道歉、解释发脾气的原因,真诚地去修复亲子关系。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有些妈妈说,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畏难情绪很容易崩溃,那孩子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个“样本”呢?父母动不动乱发脾气,其实本质上这是你为自己的无能而愤怒,表明你没有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面对困难、挑战时,你的反应就是孩子模仿的“样本”。青少年的学习和模仿能力非常强大,因此,家长在成为孩子榜样的同时,也是在进行家庭教育。一旦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那么他的一生都会受益无穷,因为,一个人真正的强大,是“心理韧性”的强大。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途径。”育儿就是育己,孩子的成长之路,也是父母的修行之路。教师妈妈,要注意把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分开,摆正自己的家长身份,做智慧型家长,善用屏蔽力,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不攀比、不折腾,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这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幸运,也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单位:广东省揭西县纪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