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引领:开启整本书阅读下素养发展的深度之旅
作者: 张丽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素养导向”的核心概念,并相机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新课标”将“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的“组织与呈现形式”,积极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旨在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将语文学习与实实在在的“做”、巧妙迁移的“用”、大胆丰富的“想”结合。此外,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与“素养导向”下的“新课标”核心理念相契合,同时与项目化学习所倡导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相照应。如何在“项目化学习”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中找到平衡点?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鲁滨逊漂流记》为例,谈谈自己的尝试和思考。
一、依托项目需要,确定整本书阅读的素养目标
项目化学习的倡导者夏雪梅认为,明确精准的目标是践行项目化学习的基础。也就是说,阅读是根本目的,而项目则是达成“根本目的”的载体。鉴于此,践行整本书阅读任务就要从具体鲜明的目标出发,确定项目化学习欲达成的素养目标:积累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更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层面统筹思考、研讨并制定准确的阅读目标,让整本书阅读具有成效。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外国名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以达成阅读外国名著的目的。《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启发作用,作品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具有多重形象定位,如“硬汉”“实干家”“智慧生存者”等。面对如此多元的解读和定位,教师不能全部照搬,而需结合具体学情,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文本。当今时代,学生生活条件较过去大幅提升,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逐渐减弱,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书本中蕴藏的生存智慧以及主人公在困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将“学会生存”和“积极创新”作为阅读核心目标。
为帮助学生梳理《鲁滨逊漂流记》的情节、品析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鲁滨逊的五次海上漂流经历以及长达28年的荒岛生活进行梳理,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结构化理解与感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生硬的灌输,更不能进行刻板化的说教,而要在明确学习目标后,鼓励学生以角色体验的方式感受人物在独特情境下的乐观坚强、意志坚定。
二、基于项目定位,明确整本书阅读的驱动任务
有了明确的素养目标,项目化学习就有了践行的方向。基于《鲁滨逊漂流记》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创设“鲁滨逊的个人天地”这一主项目。
在活动中助力驱动。教学时,教师应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以达成素养目标。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轨迹绘制鲁滨逊漂流地图,帮助学生梳理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书中关于鲁滨逊外貌的描写,说出不同时期鲁滨逊的形象特点,丰富学生对主人公的形象感知;等等。
在趣味中关联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教师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时,可以将其与日常生活结合,提升学生阅读的趣味性。“鲁滨逊的个人天地”这一主项目与生活息息相关,且涵盖了“漂流地图‘我’来绘”“荒岛食物‘我’‘制作’”等子任务。学生在这一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也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提出了许多创新想法。由此可见,良好的项目载体不仅能为整本书阅读提供明确的方向,还能引领学生将阅读思维向更深处漫溯,是促进项目化学习与整本书阅读有机融合的抓手。
三、统整项目逻辑,完善整本书阅读的项目体系
整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元,如果仅设置统整性的主项目,只能从宏观层面驱动阅读,无法真正关联书中的细节,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具体学情,设计主项目下的子任务。
以《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基于“鲁滨逊的个人天地”这一主项目,教师可以将其划分成四个不同指向的子任务:任务一,“漂流地图‘我’来绘”。这一任务与美术学科、地理学科内容相契合,要求学生根据鲁滨逊的漂流轨迹、生活足迹,为鲁滨逊五次漂流经过的地区命名,并绘制鲁滨逊漂流地图。任务二,“鲁滨逊形象‘我’来说”。这一任务旨在让学生概括不同时期的鲁滨逊形象,分析其外貌变化的原因。任务三,“历险经历‘我’体会”。这一任务旨在让学生找出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自己面临和鲁滨逊一样的遭遇,会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重在引导学生体会鲁滨逊的乐观精神。任务四,“荒岛食物‘我’‘制作’”。即让学生结合书中描述,发挥想象,设计荒岛食物单,感受人在极端条件下的生活状态。
基于整本书的项目化学习,核心是推动学生进一步阅读,提升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所以,设计主项目下的子任务时,教师既要关注语文课程要求,也要结合学情及学生生活,以设计“有情、有趣、有意义”的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持续阅读的动力。上述四个子任务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螺旋上升”的逻辑进阶关系:第一个子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梳理情节发展的轨迹,以帮助学生“鸟瞰”整本书;第二个子任务则是聚焦人物形象,让学生对人物形成初步感知;第三个子任务要求学生关注书中的主要情节,重在感受人物在极端状态下的艰难处境,进一步感知其乐观、坚毅的形象;最后一个子任务属于拓展型任务,需要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和生活经验“制作”荒岛食物,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推进项目实施,规划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活动
“新课标”积极倡导“设置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的推进也需要以活动为载体,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从以下两个维度考量。
明确项目化成果。崔允漷教授就“新课标”倡导的“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做过这样的阐释:在确定了精准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进行教学板块的规划和教学流程的设计,而是要先预设评价的标准和方向,从而借助目标与评价之间的联系,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同样,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应明确具体的项目化成果,并据此检验活动任务的设置是否合理。如《鲁滨逊漂流记》的整本书阅读主项目“鲁滨逊的个人天地”,包含了形式丰富、目标指向明确的多个子任务。这样的项目内容及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广阔的平台。
搭建适切的阅读支架。为了推动项目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要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为学生搭建适切的阅读支架,助力学生解决阅读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在引导学生完成“鲁滨逊的个人天地”子任务的过程中,笔者预设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准确绘制鲁滨逊漂流地图、荒岛上的“食材”有哪些等,还搜集了相应的阅读补充材料,以丰富学生对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此外,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极具参考价值的模板,旨在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这样的阅读支架下,学生不仅掌握了完成阅读任务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还提升了阅读的有效性,将整本书阅读的效益最大化。
项目化学习理念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是要教师在明确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和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内涵基础上,开辟项目引领的整本书阅读基本路径,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