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好”教材,“教好”教材习题
作者: 胡岚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知识结构和基本线索,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素材,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道练习题为例,探讨如何“用好”教材,“教好”教材习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2页第5题:某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两种价格方案。方案一: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方案二:团体10人以上(包括10人),每人100元。提出问题:1.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算?2.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从题意来看,题目中已经设定好了买票方法。方案一是分开买单人票,方案二是成人儿童一起买团体票,单人票和团体票只选其一。学生只要通过计算,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最优就可以了。新教材中,方案二团体票是10人以上(包括10人),之前的老教材中,方案二团体票是5人以上(包括5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最优方案应该是团体票与单人票组合才是最合算的,也就是4个成人带1个儿童买团体票,剩下4个儿童买单人票,题中提供的两个方案都不可取,很显然,这与现实生活中的最优方案是相悖的。教材编写组在修订教材时,把团体票5人以上(包括5人),改为团体票10人以上(包括10人),教材中设置的购票总人数也正好是10人。
因此,教师设计教材习题时要关注数学本质,关注通性通法。现实生活中买票人数是变化的,如设置购票总人数正好10人,这道购票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可以根据人数情况,自行做出买单人票、团体票或组合票的决定。设置这样让学生有自主性、创造性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老教材体现过程性学习,弱化了数学概念、数量关系、数学公式等数学模型的描述和训练,例题的呈现跳跃性强,甚至有些题型没有例题就直接在练习中出现,知识体系的严密性有点欠缺,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024年秋季,教材将全面改版,新教材将贯彻“新课标”理念,细致分析课程性质、目标、内容等。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把握“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与教材内容的对应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材、活用教材习题,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发展,让教材充分发挥育人价值。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