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统整内容 发展核心素养

作者: 刘英 黄丽

优化统整内容 发展核心素养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8~19页例2、例3及其拓展。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掌握某一位除后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某一位除后有余数接着除的算理与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播放视频,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老师的家乡上犹县近几年旅游业蓬勃发展,2023年上犹县被评为省级旅游示范县,你们想跟随老师看看上犹县的特色景点吗?

生:想。

师:看,这是上犹县的七张名片(播放上犹县七张名片视频):一条鱼(生态鱼)、一块石(观赏石)、一泓泉(天沐温泉)、一座山(五指峰)、一湖水(阳明湖)、一幅画(油画)、一列火车(森林小火车)。上犹县美吗?

生:美。

师:现在我们就乘坐这列森林小火车开启今天的数学之旅吧。

师(点击课件):伴随着一声长鸣,森林小火车开动喽!

师:森林小火车共2节车厢,有42个座位,平均每节车厢有多少个座位?通过读题,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2节车厢的座位是42个,所求问题是每节车厢有多少个座位。

师:怎样列式?

生:42÷2。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就是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师:如果森林小火车2节车厢有52个座位,平均每节车厢有多少个座位?你还会计算吗?

……

【评析】教师以上犹县特色景点为素材,通过乘坐森林小火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问题,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将学生的原有认知、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1.尝试计算,发现问题

师:“52÷2”列竖式该怎么计算?同学们大胆地试试吧,如果遇到了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生:十位上的数除以2不能正好除完,还余1,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有余数了,该如何接着除?

(教师板书笔算除法)

【评析】基于学生已掌握除数是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笔算除法,教师让学生大胆尝试列竖式计算十位上除后有余数的笔算除法,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余1,怎么办?自然引入本节课研究的重点。

2.直观操作,探索方法

(1)动手操作

师:除的过程就是分的过程,出现了余数,接下来该如何接着分呢?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

生:摆小棒。

师:好办法!那我们要怎么来准备小棒?

生:准备5捆(每捆10根)和2根小棒。

师:现在老师给每个人准备了这么多小棒,请你们动手分一分。

(2)学生展示

分法一:先分2根,再分5捆,最后把1个十(余下的1捆)变成10个一来分。

分法二:先分5捆,再分2根,最后把1个十(余下的1捆)变成10个一来分。

分法三:先分5捆,再把1个十(余下的1捆)和2个一合起来分。

(教师用表格记录)

师:同学们用了3种分法,都把余下的数分完了,从刚才的分法中,你发现余下的1个十怎么接着分了吗?

生:都是把1个十变成10个一来分的。

师:既然方法都是一样的,为什么第三种分法只分了两次就分完了?

生:因为他是把1个十变成10个一,再和2个一合成12个一来分的。

师:谁听明白了他的想法?

生:就是把余下的1捆和个位的2合起来,变成12个一继续分。

师:看来,当分的个数单位一样时,可以合起来再分,这样会更方便!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计算方法,在交流中找到方向,在学习中应用理解。利用分小棒直观操作,深刻体会先分5捆再把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分会更加方便,亲身经历十位有余拆分后继续分的过程,为后面列竖式计算学习做好铺垫。

3.课件演示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请电脑小博士来帮忙,一起来看看分的过程。

(教师呈现用竖式表示分的过程,引导学生边说边用课件演示,先将4个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2个十,再将剩下的1个十和剩下的2个一合并,得到12个一,最后将其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分得6个一,两次分完合起来每份分得26,如图1所示)

生:5(十)÷2=2(十)……1(十)

10+2=12     12÷2=6     20+6=26

【评析】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直观演示,利用数形结合方法帮助学生再次理解“除的过程就是分的过程”,十位上的数除了之后,余下的1个十转化成10个一,和个位的2合起来变成12个一,再接着分,体会计数单位的转化。

4.独立计算,探究算法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余下的这个1怎么接着除了吗?动手试一试,相信你们一定行。

学生的列式如图2所示。

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讲解算法,然后引导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质疑问难。

预设问题一:12是哪里来的?

预设问题二:为什么从十位除起,而不从个位除起?

师:同学们都会算了吗?大家伸出手指头一起来算一遍。

师:我们可以借助摆小棒来理解数,还能通过数想到图形。以形助数,以数解形。

师: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的计算对不对,该怎么办?

生:可以列竖式验算。

师:看来,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的计算方法,你们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从十位除起,除到有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接着除。

【评析】为了使学生能充分感受除法竖式写法的合理性,教师抓住时机主动提出“十位上有余数了,怎么办?”“十位上的1为什么要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两个关键问题,就是让学生借助分小棒的操作活动理解除法竖式的算法,从而亲身体会到分步记录除法过程的重要意义在于“一眼就能看明白是怎么算的”,是算理感悟和算法表达有机结合的有力证明。

三、迁移类推,概括算法

1.笔算:726÷3

(1)独立计算

师:同学们,刚才十位上有余数的除法大家都会计算,如果是百位上有余数的除法你们会计算吗?

(2)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同时找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3)展示交流

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计算的过程,然后生生互动,质疑问难。

问题:12是哪里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生:是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的,表示12个一。

(课件直观演示,学生理解算理)

师:怎么验算?

(生板演验算)

(4)对比联结

师:咱们对比一下这两道题,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小结):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有余数,就和下一位上的数合并接着除。

【评析】通过对比联结,引导学生对比发现十位、百位上除后有余数的笔算除法算法的一致性。

2.笔算:756÷6

(1)迁移算法

师:同学们真厉害,百位上有余数的除法也会算了,你们还能解决哪里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生:千位上有余数的问题,万位上有余数的问题。

师:有余数怎么办?

生:和下一位合并接着往下除。

(2)挑战连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师:假如有一道题的百位和十位除了之后都有余数,你们还敢挑战吗?

(教师出示756÷6,学生独立计算,上台板演讲解算法)

(3)小结算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百位上和十位上都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怎么办?

生:不管是什么情况,除到哪一位上有余数,就和下一位上的数合并接着除。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对比联结,让学生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上除完之后有余数、百位和十位除完之后都有余数的笔算除法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计算方法的建构,体现了除法运算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四、全课回顾,总结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笔算除法?

生:除到某一位上有余数的笔算除法。

师: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笔算除法,从最高位除起,除到某一位上有余数就和下一位合并接着除。

师:十位上、百位上,甚至千位上除完后有余数,你们都会计算,但如果是除到个位上有余数,那又该如何接着除呢?学完了小数除法我们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之旅开心吗?让我们乘坐森林小火车结束今天的数学之旅,欢迎大家到上犹县游玩。

【评析】通过回顾梳理、畅谈收获,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总评】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表内乘法、除法、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每一位都能除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摆小棒探算法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上犹县七张名片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乘坐森林小火车开启数学之旅的情境提出问题,充分借助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算理。

三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数学学习还需要动手操作和直观表象来帮助理解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将两节车厢的总座位数简化为直观小棒图,把抽象的笔算除法问题转化成直观小棒图的分法问题,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建立竖式模型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借助摆小棒活动,深入分析除法的关系,让摆小棒成为学生思考交流的工具。学生先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作交流。教师通过电脑演示与直观操作,数与形有机结合,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形可依,充分体验由抽象算理到直观算法的过程。学生直观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进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算法的真正掌握,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竖式计算和口算的联系,建立起竖式模型。

3.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迁移类推算法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创新教法,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探索发现,除到某一位上有余数,就和后一位上的数合并接着除,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第三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武陵小学)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互联网+双减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研究”(课题立项号:2022-X-1-83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