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之行动范式

作者: 谢称发

小学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之行动范式0

编者按:

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教学都是当下的教育热词。近年来,很多教师也做了相关的探索。本期我们聚焦小学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从小学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之行动范式、小学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的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并提供了两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希望能激发广大读者的研究兴趣,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被逐步应用于小学教育领域。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设计、实施和表达等,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然而,综观教育教学实际,在项目化学习领域中,跨学科习作教学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跨学科习作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在习作过程中引入跨学科内容,促使学生思辨、整合和创新。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强调跨学科整合思维的重要性,通过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让学生学会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建立联系,促进思维的跨越和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学科知识,提高习作水平和创造力,让学生明确习作中的“序”与“物”。

一、何谓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它以解决真实的问题或回答复杂的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参与复杂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实现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作探究为基础,以成果导向为目标,基于真实情境创设项目,通过执行项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助于培养他们未来学习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如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何谓跨学科习作

跨学科习作是指在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知识,探讨和解决某一特定习作问题,旨在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和探讨,深入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这种习作方式不仅关注问题的多维度分析,还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合。跨学科习作不仅是一种习作方式,也是一个思维训练和知识整合的过程,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习作能力。跨学科习作有以下三个特点,如图1所示。

1.多学科整合

跨学科习作要求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以形成新的理解和见解。跨学科习作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理论上进行融合,还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2.多角度分析

教师要结合多学科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避免单一学科的局限性。教师要从不同层次和维度认真分析问题。

3.多层面协作

跨学科习作鼓励知识的交叉和创新,注重促进新观点和新理论的产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跨学科习作通常需要学生合作完成。这种合作不仅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加强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推动学科间的协同发展。

三、行动范式

行动范式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将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习作有机融合,在项目化学习中引导学生巧用资源,跨学科习作。

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接受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学习习作知识,开展积极的习作实践活动,有效实现课堂习作从“技能训练”到“生活运用”的转化。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图2)为例展开探讨。

本单元习作的教学目标为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简言之就是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学科的知识,将本单元的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图3)和河北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材第十课《多彩的编织》相结合,完成本次习作的第一个项目阶段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1.确立行动目标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为此,《介绍一种事物》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的目标确立如下:

(1)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

(2)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常见的、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结合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了解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2.制定行动策略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界限,进行广泛交流与密切合作。学生在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体验、体悟、习作。

3.确定行动流程

(1)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的准备工作

教师整合综合实践课《多彩的编织》的内容,让学生分组从网上搜集整理中国编织的历史,用剪映制作视频,内容包括中国编织的来历、中国编织的意义。

(2)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的实施

教师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多彩的编织》的探究内容及语文课程的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在“小打卡”小程序上安排“制作某某事物实践活动”的主题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此次学习活动,学生要完成三个项目任务:①填写实践记录表一张;②制作介绍某事物的微视频;③项目实践:搭建习作支架,实现自主建构,完成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3)项目化跨学科习作教学成果评价

项目评价要基于习作成果,教师要实施多维评价。教师细化评价要求,多角度开展习作评价,使习作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习得习作方法,也能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总之,项目式跨学科习作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学习写作,真真切切地明确习作要素,提升习作技能。项目式跨学科习作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协作精神。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潭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