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好农场”里的习作教学
作者: 肖厚明 张小燕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劳动教育有着丰富的实践内容,在“美·好农场”劳动种植园筹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能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体现语文学科的普遍适用性。劳动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促进学生个性情感的表达。
一、“美·好农场”习作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美·好农场”这一劳动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互相关联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项目以“‘美·好农场’蔬菜种植与培育”为情境展开,活动项目包括:蔬菜种植与培育,完成观察单;借助观察单,搭建习作支架;以劳动为主题的习作指导课;创建小组,合作完成劳动任务等。我们将蔬菜种植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我的乐园》相结合进行项目化设计。
二、“美·好农场”习作教学目标及准备
(一)教学目标
在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六大任务群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时,笔者发现,教师应当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
1.依托“美·好农场”基地打造学生的蔬菜乐园,搭建学生真实体验的平台,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2.设计蔬菜种植观察单,记录“美·好农场”蔬菜乐园的样子和相关种植与培育活动,尝试表达自己的感受。
3.借助综合性评价单互评,能写出独特感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评价同学的习作;能总结出蔬菜种植与培育的经验,形成劳动成果。
(二)准备
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和兴趣特长进行分组,各小组自主选择植物。各小组查找资料并结合土质和气候,合作制订蔬菜种植计划,包括准备种子及劳动工具等。完成种植后,小组合作设计蔬菜观察记录单,记录蔬菜的生长过程,对相关资料归类存档。在习作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相关习作素材进行创作。习作讲评课后,教师挑选优秀作品,汇编“美·好农场”习作集。
三、“美·好农场”习作教学过程
(一)项目启动——竞拍“美·好农场”
1.学校发布竞拍公告
学校创编独具特色的拍卖征集令,四、五年级的学生自主拟定土地名字,协作种植、管理,自主设计独一无二的“小农场”,真正实现自主管理。
2.实施竞拍活动
参与竞拍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蔬菜的栽培方式、养护方法,撰写竞拍文稿,制作课件,参加竞拍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创设竞拍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农场,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并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寻找写作素材或创作灵感。
(二)项目实施——种植、培育与习作融合
1.“美·好农场”蔬菜种植
种植前,教师将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组认领一小块种植地,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策划与分工,并填写好记录单。
教师在成活、开花和结果三个关键期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从外形、颜色和变化等方面入手,并填写研究日记。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学生要分工合作,填写记录单,锻炼自己的观察和记录能力。通过持续的观察和记录,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这可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四、课堂实录:“美·好农场”习作教学
(一)欣赏劳动过程,确定习作主题
师:同学们,这个月,我们班把劳动课堂搬到了“美·好农场”。让我们一起重温在“美·好农场”挥汗如雨的劳动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种植过程,激发学生对农场生活的情感共鸣,从而自然引出习作主题。
(二)提取关键信息,明确习作要点
师:请大家默读课本第12页的习作要求,边读边画出习作要点。
(学生默读)
师:请结合“美·好农场”蔬菜种植记录单,填写乐园介绍卡。
师:请大家根据种植记录单,想想乐园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在那儿干了什么,这个乐园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板书:样子、乐事、感受)
(学生填写乐园介绍卡,组内交流后修改)
师:刚才大家交流得很投入!现在,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你们小组的乐园介绍卡。
生:我们组的乐园取名为“绿”,种的是西红柿,在翻土、播种、成活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快乐。
师:小组成员可以对乐园的位置及乐事进行补充吗?
(学生补充,教师指导学生说清楚样子、乐事和感受)
生: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体验到了农耕的乐趣,还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当我们看到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开花结果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师:语言是有力量的!通过你的描述,我知道了你们在乐园里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和友谊。这个乐园对你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生:这个乐园也让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分工协作,还可以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身心、享受乐趣。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习作主题和要点,引导他们从课本的习作要求中提取关键信息,并鼓励他们将自己在农场种植蔬菜的经历转化为写作素材。
(三)借助课文支架,完成习作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乡村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属于作者的乐园。教学时,教师紧扣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此环节,主要借助课文支架盘点四法宝,激活乐园之“乐”。
师: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如何把我们的乐园写清楚。
法宝一:重温关键语句,走进作者的乐园。
师:同学们,再去读读本单元课文的关键语句,回忆一下它们是如何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的。
(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等关键语句)
生:这些关键语句都概括了作者乐园的特点,而且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师:你学得很扎实!这就是老师要送给你们的第一个法宝。你能不能尝试用关键语句来抒发你在种植园的乐趣呢?
生:在种植园里,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每一颗种子都承载着我的希望和梦想。
法宝二:探寻名家乐园,介绍乐园有顺序。
师:大家用一个关键句表达了自己对乐园的热爱,那在介绍乐园样子的时候,课文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生:我们可以参照《乡下人家》,按照时间、方位来写,也可以按照季节变化来写。
师:是啊,这就是第二个法宝。谁能运用这一法宝来描述一下乐园?
生:清晨,我们迎着朝阳来到农场,开始一天的劳作;午后,我们在树荫下休息;傍晚,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
生:农场的北边是蔬菜区,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南边是果园,果树已经开花;西边是花卉区,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
师:有顺序、有方位地介绍,让读者能清晰地了解学校农场的布局和特色。你们真了不起!
法宝三:捕捉独特瞬间,介绍乐园有方法。
师: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我们发现,要写真切发生的事情,就要抓住写作对象的动作、神态等生动地写出写作对象的特点、感受等。如: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生:这是对鸡的动作、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鸡的慈爱和公鸡的神气,真有意思。
师:你们也能学学文中的样子来说说吗?
生:在挖土的时候,我看见我的好朋友弯着腰,撅着屁股,双手抡起锄头,用力地砸向土地,汗水顺着她的脸颊流向地面。我仿佛听见了汗水奔向泥土时清脆的声音。而她呢?依旧奋力地挖着土,不时地冲我笑。
师:通过你的描述,一个栩栩如生的劳动形象映入眼帘,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劳动时的专注。还有吗?
生:当我看到辣椒开出了一朵小小的、白色的花时,我的内心是雀跃的。我盯着那朵小花,一刻也不想离开,担心下一秒,它就被风吹落了。
师:你们通过不同的事例,抒发了自己的感受,这就是第三个法宝。
法宝四:巧用修辞、新颖的句子,文章生动而感人。
师:最后一个法宝是“巧用修辞、新颖的句子,文章生动而感人”。谁能告诉我,这个法宝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要用修辞手法和新颖的句子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师:对!就像我们之前学过的那些新颖的句子一样。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如: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学生试着用这样的方式美化作文,如:在月光的照耀下,一株小小的辣椒努力生长,旁边的茄子姐姐也在喊:“辣椒妹妹,加油呀!”
(四)牛刀小试,书写乐园之“乐”
师:请大家对照自己的乐园记录卡,运用这四个法宝,用上参考提示,开始写作。
1.尝试运用“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写自己的乐园。
2.借助记录卡,写清楚乐园的名字、乐园的样子、乐园中发生的乐事及自己的感受,注意突出主要特点。
3.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文章富有情趣。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参照评价标准,评价乐园之“乐”
师:请大家按照以下评价标准同桌互评作文。
标准:
1.画出描写乐园样子的句子。
2.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
3.读语言优美的句子。
4.评乐园之“乐”,给出相关建议。
(同桌互评作文,教师提供指导)
【设计意图】笔者让学生回顾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技巧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有效地表达乐园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参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写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也能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
我们通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将劳动教育与习作教学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写作素材,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