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乡土项目化习作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 钟四凤 吴霏 林俊《我的拿手好戏》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特长或拿手的技能。本次教学以《我的拿手好戏》为载体,通过开展“制作客家擂茶”项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习作教学中,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写作灵感,增强写作素养。在这节课中,学生制作擂茶,感受茶文化,进行展示和分享,最终完成习作。
环节一:走近“客家擂茶”——寻之源
师:品客家美食,享多彩生活!同学们,咱们赣州正在筹备一个客家美食节,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
(播放美食节视频)
师:看完视频,你对客家美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客家美食种类很多,客家美食有很多传统的做法……
师:是啊,客家人自古以来就热情好客,招待客人的美食数不胜数,你知道哪些客家美食?
生:赣南小炒鱼、四星望月、宁都肉丸、大余烫皮……
师:是啊,客家美食真不少!老师也带来了一款客家美食,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擂茶。
师:对。
师:请大家观察桌子上的擂茶,说说它是由哪些食材做成的。
生:擂茶里应该有茶叶和一些豆类。
生:可能还有一些坚果。
师:对呀,客家擂茶的主要食材包括茶叶、花生、芝麻、豆类等,冲泡时还会加入少许高山茶油。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哪个同学来向大家介绍擂茶的起源呢?
生:擂茶源自中原,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客家地区,人们会用擂茶招待客人。南方地热潮湿,擂茶不仅可以充饥,还可以防风驱寒、补肾明目、开胃消食,又被称为“三生汤”。古诗“道旁草屋三两家,见客擂麻旋点茶”就描述了民间擂茶待客的场景。
师:原来擂茶有这么多的益处,怪不得客家擂茶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擂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代表着客家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客家美食节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客家丰富的美食及客家美食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客家文化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此环节通过提问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全面、深入地认识客家擂茶,理解其文化象征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
环节二:制作“客家擂茶”——制之技
生:老师,擂茶是怎么制作的呢?
师:擂茶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首先就得有三样宝贝,它们正摆放在你们的桌子上(课件出示“擂茶制作三宝”),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师:这个叫擂钵,同学们可以用手摸一摸,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它里面不光滑,很粗糙。
师:这是擂钵的纹痕。你们猜猜擂钵有什么作用。
生:盛放制作擂茶的食材。
师:对,除了盛放制作擂茶的食材,擂钵中粗糙的纹痕,还能让食材更好地被研磨成粉。这是擂棍(课件出示),擂棍有什么作用?
生:用来捣碎食材。
师:说得对,不过使用擂棍是有技巧的,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轻。这是捞子,请大家观察捞子的形状,猜猜捞子的作用是什么。
(课件出示捞子)
生:捞渣用的。
师:“一钵、一棍、一捞子”,这就是制作擂茶的三大法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制作擂茶。制作擂茶的第一步是捣碎食材,第二步是研磨成粉,第三步是研磨成浆,第四步是开水冲泡。
(教师示范)
师:大家看,制作擂茶时,人们一般坐着,用双腿夹住擂钵,手握擂棍沿擂钵内壁逆沟走向,频频舂捣,把食材捣碎,但要保持颗粒感。接下来,我们分组实践,每组同学都要合作完成擂茶的制作。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学生分组,开始动手制作擂茶)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我们在制作擂茶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力度,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轻。
师:非常好,力度确实很重要。太用力会把材料捣得太碎,太轻则捣不碎材料。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
生:要团结协作,擂钵放在桌上时,需一人扶住一人捣。
(学生继续操作,教师在一旁指导)
师:好,现在大家都捣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加入适量的开水,搅拌均匀。这样,一碗香浓的擂茶就做好了,你们给自己的擂茶评几颗星?为什么?
(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生:我们这组自评三颗星,感觉甜淡适宜,口感很好,非常香。
其他小组汇报……
生:这个擂茶味道真不错!自己动手做的感觉真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擂茶。通过制作擂茶,大家不仅了解了擂茶的制作过程,还体验了动手制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大家通过实践,体会到了客家人的智慧,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你们点赞。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讲解“擂茶三宝”(擂钵、擂棍、捞子),帮助学生理解每种工具的用途和特点。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工具的简单介绍,更是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粗糙的内壁,理解其在研磨过程中的作用,体会客家人的智慧,树立文化自信。在制作过程中,教师不仅强调了操作技巧(如捣的力度和时长),还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制作步骤的理解。通过品尝和自评,学生能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找出优点和不足,更深刻地理解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为写作做铺垫。
环节三:品尝“客家擂茶”——明之礼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茶礼仪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也反映了主人的教养。同学们,你们在家是如何给长辈敬茶的?
生:茶不满杯、双手持杯。
生:敬茶时要用双手递茶杯,表示尊重。
师:这些都是茶礼仪。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敬茶时要微笑,表示友好。
师:接下来请全体同学起立,端起你们的茶杯,跟着老师一边说一边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两两相对,互相敬茶,并纠正对方的错误动作)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取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学生在品尝擂茶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传统美食的独特风味,还通过学习茶礼仪,提升了文化品位,培养了礼仪意识和文明素养。
环节四:推荐“客家擂茶”——荐之策
师:同学们,今年赣州又要举办美食节,主办方让老师给同学们发布任务——推荐“客家擂茶”,推荐成功的同学将代表咱们班参加美食节展示。想不想参加?
生:想!
师:接下来,请每个小组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派代表上台推荐,我们投票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首先,请第一组上台。
生: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向大家推荐的是客家擂茶。客家擂茶是一种传统的客家饮品,它不仅美味,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客家擂茶的历史。
(学生出示PPT,内容包括客家擂茶的起源、历史发展、制作过程以及它在客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师:很好!第一组的展示非常详细。接下来,有请第二组。
生:大家好!我们认为客家擂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文化的象征。我们特别制作了一段视频来展示我们小组制作擂茶的过程。
(学生播放视频,展示了他们制作擂茶的全过程,从准备材料到最后的品尝,他们将每一个步骤都详细记录了下来)
师:非常棒!第二组的展示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客家擂茶的制作过程。接下来,请第三组上台。
生:大家好!我们认为客家擂茶不仅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第三组展示了图表,详细介绍了客家擂茶的营养价值、对人体的益处)
师:非常不错!现在请第四组上台。
生:大家好!我们认为客家擂茶不仅是一种传统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我们特别采访了一些客家人,请他们分享对客家擂茶的记忆和感受。
(第四组播放了一段采访视频,视频中几位客家老人讲述了他们与客家擂茶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客家擂茶和采访客家人,学生加深了对客家擂茶的理解。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动手制作中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师:擂茶不仅是日常饮品和招待客人的必备品,更代表着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它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投票,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
(出示投票标准,学生投票,最终评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
师:恭喜获奖的小组!他们将代表咱们班参加美食节展示!请你们分享一下这次活动的体会。
获奖小组代表: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客家擂茶的历史、文化和制作过程,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表达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我们也更加热爱和珍惜客家文化,希望能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师:是啊,作为土生土长的客家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客家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制作PPT、拍摄视频、制作图表和采访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多媒体制作和展示能力。互动投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在同伴互评中自我反思。
环节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师:一碗擂茶,饱含浓浓客家情。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在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客家擂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请同学们为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师:课后完成以下作业:制作擂茶给家人品尝,完成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本节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语文习作教学中,以乡土项目化学习制作擂茶为载体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思源实验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武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