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统整:“新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余必健 宋银红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入口,是母语教学的起点。新修订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将识字融入语文学习的各个板块,让学生在学习课文、阅读故事、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都能接触到汉字,从而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充分体现了全程识字的理念。和前一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相比,“新教材”识字板块在编排上呈现出情境化、整合性强的特点。拼音单元中的识字任务集中为看图学音节词,将看图与识字密切联系;识字单元的课文在内容及顺序上进行了微调,遵循汉字构造规律;“语文园地”板块下的“识字加油站”栏目内容增加,新增了写字任务。这一系列变化,需要教师对识字教学策略进行思考与探索,让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有目标、有策略、有突破、有评价。
一、精准定位明目标
“新教材”延续了“识字单元前置、拼音单元后置”的编排方式以及“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编排原则,观照幼小衔接,遵循儿童学习规律。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以一年级上册中的八个“语文园地”板块下的“识字加油站”栏目为例,笔者梳理了如下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见表1)。
从表1中不难看出,显性目标指向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而隐性目标则更为深远,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素养。这种“多认少写”的原则,既能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量,又能避免过重的书写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精力去探索汉字的奥秘,感受汉字的魅力。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构词规律,以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将识字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策略巧探索
“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识字内容分布在识字单元、“识字加油站”栏目和阅读单元,以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其中,识字单元和“识字加油站”为集中识字,阅读单元为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旨在引导学生习得识字方法,以便学生迁移运用;随文识字,即在整体语境中增加文字的出现次数,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由此可见,生字呈现的方式不同,教学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一)识字单元——情境统整有策略
仔细梳理“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识字教学内容,不难发现,“新教材”更加注重将识字融入情境之中,这里的情境包含激发兴趣的情境和关联学生生活、学习、游戏的情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本,创设相应的情境与体验式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主动感知和体验,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1.统整融合,关联主题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整体性原则,精心规划教学环节。以一年级上册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围绕《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手足》《日月山川》四篇课文设计“汉字博物馆”单元主题,让学生在了解汉字文化的同时,认识自我与万物。同样,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对韵歌》《日月明》《小书包》《升国旗》等课文,其表现形式均为童谣,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学主题设为“童谣里的汉字”,通过“学—练—赛—评”的一体化进程,提升识字教学的效果。
2.情境创设,关联生活
语言学习离不开具体语境,脱离语境的文字只是空洞的符号。教师应着力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情境。例如,教学“认识课程表”时,教师可以创设“今天我是小班长”的学习情境,由“值日小班长”告诉大家,当天有些什么课,需要带上哪些学材等。再如,教学《小书包》一课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包,看看里面有什么,再请学生联系课文知识,将书包中的物品和《小书包》一课中的词语对应,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识字,从而增强文字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多彩活动,关注趣味
单一的识字方式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识字活动。教学《金木水火土》里数词的识记时,笔者注意到,教材通过一首儿歌,将“一、二、三、四、五”巧妙地镶嵌在儿歌中。这五个数词学生在生活都接触过,那如何更好地复习、巩固这五个数词呢?教师可以设计多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识字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报数排队”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请组内学生随机抽取写有数词的卡片,请抽到卡片的学生先读出自己所拿卡片上的数词,再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队。这样的活动生动有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得到了保障。
(二)“识字加油站”——有的放矢巧突破
“新教材”在“识字加油站”板块上的革新尤为明显,不仅在内容布局与识字量上进行了调整,而且增设了重、难点笔画范写,深刻体现了识字与书写之间的紧密关联。这一系列的调整,不仅强化了识字的实效性,更赋予了“识字加油站”新的使命——成为学生高效识字、自主识字的加速器。
1.激发识字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识字加油站”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联密切,这为教师将识字教学融入学生生活实际提供了宝贵契机。教师可以利用“识字加油站”中的生活化内容,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识字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生活中的汉字”收集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记录汉字,并鼓励他们尝试阅读和理解,在课堂上分享和交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识字教学可以更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探索汉字奥秘,领悟构字规律
“识字加油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识字素材,还引领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与构词规律。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本质,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栏目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索汉字背后的秘密。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连线游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汉字的结构,通过连线的方式将相同结构的汉字归类,从而直观地感受汉字结构的多样性。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传授识字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是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关键。例如,“语文园地四”板块的“识字加油站”栏目将表示时间的词语归类,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此为例,让学生观察一类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能很快发现“上午、中午、下午”都表示一天中的时间,但“上和下”又是一对反义词。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归类比较的方法自主延伸、拓展,实现识字的触类旁通。
三、多元评价促提升
明确、简洁的识字评价标准是打通教与学的“最后一公里”,是对低年级学生识字水平的“整体刻画”,也是对教师“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明确指向。
1.课中伴学式评价
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被激发。识字过程中的伴学式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安排“识字积‘赞’”比赛,不同数量的“赞”对应“识字小能手”“识字小达人”“识字小王者”等称号,学生在积“赞”的过程中能增加识字量,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2.阶段性非纸笔评价
教师可以以游园式、主题式活动为载体,设计新颖有趣、灵活多样的检测活动,对一个阶段内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检测,从而提高学生识字的内驱力。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教师要认真梳理、研究“新教材”,发现识字教学的规律,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识字教学方法,将趣味性、规范性、科学性有机融合,为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所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