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读解品尝” 涵养文言素养
作者: 刘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多篇文言文,这些文言文多以小故事的形式出现。这些小故事虽然被编排在不同单元中,但不难发现,它们在教学要求上存在许多共通点,这些共通点包括朗读、背诵、解释文意、体会情感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鼓琴》教学为例,谈一谈教学文言文的策略和方法。
一、读对句读,读出层次
学生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流畅地朗读文言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
1.听范读,触语感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文言文,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由于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多音字,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挑战。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的方式给学生最直观的指导。
《伯牙鼓琴》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停顿不当、多音字读错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的适时范读显得尤为重要。进行范读时,教师要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确保朗读的流畅性和表达的准确性。这样的范读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支架。
2.熟读文,显韵味
文言文的朗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部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过分依赖停顿,过分强调停顿,以至于把文章读散了,把文言文的韵律美读没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停顿,将其视为一种提高朗读效果的手段,而非朗读的终极目标。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熟读文言文,做到“声断气连”,着力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伯牙鼓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以便更好地感知文本的韵律美,体会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如文中的虚词“乎”,在“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和“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两句中都出现了,朗读指导时,教师应让学生在适当延长声音后再停顿,以体现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这种朗读方式,能帮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独特韵味。此外,教师还可以解释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背后的深层情感,并通过朗读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
3.寻难点,感句式
一篇经典的文言文,往往有着独特的句式结构,这些结构是构成文言文韵律美的关键。尽管在小学阶段,文言文语法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示范,让学生感知文言文的韵律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伯牙鼓琴》中的“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和“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两句体现了文言文中倒装句和叠词的巧妙运用。倒装句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还加深了读者对伯牙和子期情谊的感知;叠词的使用,通过重复音节,使描述更加生动,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泰山的巍峨之姿,听到流水的潺潺之音。
二、文白对读,理解文意
“文白对读”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尤其适用于教学《伯牙鼓琴》这样的文言文。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白话文版的故事,以此作为引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故事情节的基本理解,并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文言文《伯牙鼓琴》,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韵律。逐句对比文言文和白话文,细致分析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能让学生深入体会文言文的特点,同时让“知音”这一概念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引领学生运用“文白对读”的方法学习文言文,对于他们整体理解文意非常有益。这种方法通过将文言文原文与其现代汉语译文进行对比,降低了学生初学文言文时理解全文意思的难度,也提高了故事类文言文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这种阅读方式也使文言文的整体意韵得以保留,能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三、品文嚼句,欣赏古韵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个民族总是把自己全部的精神生活,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古韵悠长,有多少意趣和智慧都藏于文言文中,等待学生去咀嚼,去欣赏,去吸纳。
《伯牙鼓琴》中伯牙与子期的深厚友谊,体现了“知音难觅”这一主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诗词也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和珍视。类似于这个主题的经典诗词数不胜数,教师要趁机拓展。例如,教师可以引入诗词和典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音”这一概念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探索更多关于友情和知音的诗词,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还能体会诗词中对真挚友情的多样表达。
四、浅尝表达,深化感悟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语言典雅、富有韵律,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智慧。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将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让学生深刻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伯牙鼓琴》时,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伯牙与子期的深厚友谊及其文化背景,为学生奠定理解基础。接着,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伯牙在子期墓前所作的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深切悲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伯牙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写一写想对伯牙说的话,谈一谈对友情的理解。这样抓住时机,适时练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学好文言文能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积累和运用文言文中的词汇与句式,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