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父母如何“神助攻”

作者: 李艳

孩子青春期,父母如何“神助攻”0

青春期孩子的妈妈们聚在一起闲聊,分分钟便聊成了“吐槽大会”。

妈妈A:自从儿子上了初中,我就觉得他不像小学时候那么听话了,他一不高兴,就把门“嘭”地一关,躲到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了!

妈妈B:我家闺女也是,你批评她,她比你声音还大,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妈妈C:我最怕我家孩子什么也不说。打也不敢打,骂也不敢骂,看了很多负面新闻,生怕激怒了她,我心里憋屈死了,能有什么办法啊?

……

在孩子青春期时,父母们普遍会在亲子关系方面有很大的挫败感。其实,我国某一线城市曾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的结果显示: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者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这组冰冷的数字告诉我们,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无法沟通。如果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未和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模式,那么到了青春期,沟通冲突就会尤为突出。父母以为自己掏心掏肺地对孩子好,孩子可能认为父母是他成长路上的“猪队友”!

小学时,很多家长很喜欢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带着孩子往前冲,到了青春期,孩子快速成长,但主要负责理性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脑区——前额叶并没有完全发育好,因此孩子常常理智“掉线”,做出出格的事情;掌管情绪的脑区——杏仁核很活跃,因而孩子冲动易怒。

青春期,孩子变得有独立意识,不再依附于父母,他们开启了自己的人生课题,那就是去探索“我到底是谁,我喜欢什么,我能做什么”,总之一句话,他们开始想要自己做主了。有些家长自视权威,会忍不住评价孩子的是非对错,替孩子做决策,这往往是行不通的。孩子上初中后,父母如何以一种新的姿态与孩子共成长?我的看法是——不当“猪队友”,争取成为“神助攻”!

家庭教育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让家庭教育事半功倍。如何成为孩子的“神助攻”?我有四字提醒。

“懂”:不要“为你好”,而要“我懂你”

孩子最擅长的是什么?孩子在哪一方面很没有自信?孩子最喜欢什么活动?孩子最喜欢读哪类书?有的父母善于发现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却不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孩子不愿意和你沟通,可能是认为你总自以为是。你在不了解或者不愿意了解的情况下,以“爱孩子”的名义去规划孩子的未来,强迫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学习、发展。

如何懂孩子?我们不妨让孩子完成“我的七个人生偶像”彩虹塔状图,并贴在书桌前,让榜样可视化。

让孩子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人、最想成为的人,可以是同学、亲人、名人等,根据自己与偶像的差距,从底层到顶层依次排序。具体可感的人很有参照性,孩子可以通过努力慢慢靠近,甚至将来成为像自己的偶像一样的人,当孩子处于懈怠状态的时候,父母可以适时提醒孩子:你的“最近偶像”正在做什么呀?

如果孩子能更清晰地制定人生目标,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把目标变成阶段性目标。

当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并且做此事是发自内心地开心、也有他人支持的时候,他就会愿意做。

父母给孩子最高级的爱,不是“为你好”,而是“我懂你”,和孩子一起迎接挑战。

“听”:不先“听我说”,而先“听他说”

比如孩子说:“我爸出差半个月了,我其实怪想他的。他晚上回到家,看我没有写作业,就开始责问我——你作业写完了吗?最近考试考了多少分?他讲了一顿大道理之后,我就不想和他说话了。”

为何一谈学习就没劲?也许我们可以这么提问:老爸近期出差没顾得上家,你有什么新鲜有趣的事和我分享吗?今天作业就做完了吗?有难题需要我帮助吗?得空的话,我有新收获和你分享……

其实,我们太容易看见孩子的不足了。如果亲子交谈只追求“有用”,只聚集“学习”,就很容易变成“说教”,孩子就会失去和父母交谈的兴趣。

亲子沟通不畅,很大的原因是父母不会倾听,当孩子说话的时候,家长可以暂停手中的活,双眼望着孩子,从孩子的语言中梳理关键点,发现有效信息,用富有同理心的表情来回应。“听”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见”,从孩子的表情、动作中看见孩子的期待。

“神助攻”家长,定会首先关注孩子的情绪,评估孩子语言和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

“说”:不要“对他说”,而要“和他说”

假如孩子某天回家气鼓鼓地对你说:“今天我的卷子被数学老师改错了几分,老师还没帮我改过来!气死我了!”你怎么和孩子说呢?建议家长按这几个步骤来表达。步骤一,家长重复所听:“我刚听到……”目的在于让孩子感受到被“听见”,帮孩子梳理关键问题。步骤二,家长表达感受:“我感觉……”目的在于让孩子的感受被理解。步骤三,家长引导孩子解决:“你说有什么办法……”目的是发展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步骤四,家长表达自己的意见:“我觉得可以从这些方面……”目的在于给予孩子参考意见。如果家长能做到态度真诚,甚至语言幽默,定能帮助孩子解决小烦恼。

当然,父母很难时刻保持理性,会着急评判,总想改变孩子的想法,沟通时也可能面临双方情绪崩溃的情况。这时父母学会“情绪暂停”特别重要,“我还有点事,等下再和你说”,这不失为解决之策。如果家长当时情绪过激,事后应主动和孩子真诚地道歉,疏解亲子关系的卡点,展现家庭规划,与孩子一起畅想未来。这样,双方的坏情绪就不会累加,双方就不会产生交流隔阂。充满爱与笑声的亲子讨论最能滋养孩子,家长不要喋喋不休,更不要沉默是金。

“读”:不要“高期待”,而要“自成长”

父母要学会阅读孩子的“非语言”,要能看见孩子的小烦恼。孩子情绪突然明显异常,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冲动等,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但上课反应、作业情况、课余活动等与以往表现迥异,谈话时出现明显抵抗、言语表达混乱的情况,这些都是警示讯号,要引起高度警惕。父母要及时阅读教师在班级微信群、QQ群的留言,并及时回应。父母还要多读育儿书,多看育儿视频,从而提升育儿水平。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批判者,少用权力多用约定和规则,传递欣赏,润滑关系。家长要明白,只有孩子认可你时,他才会认同你的做法。家长要积极提升自我,至少在某一个领域让孩子心生佩服。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外在力量,让我们一起修炼——懂孩子,“慧”沟通,共成长!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一篇: 站在传统之外
下一篇: 破晓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