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深耕教育教学日常
作者: 刘懿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一重要论述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普通的一线教师,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一、做悦纳教育教学日常的躬耕者
教育教学日常纷繁庞杂,教师要始终保持初心,悦纳教育教学日常。在教学中,教师要秉持“一堂好课要终身备”的教学理念,做到一堂课常教常新、与时俱进;要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坚持做好课后辅导,设置分层作业,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师要心怀诗意以谋爱,让热衷如常,让平淡有光;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鼓励送给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以微笑迎接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良好的家校沟通是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的桥梁,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对留守儿童、单亲儿童、残疾儿童格外用心,做到回访跟踪、建档咨询不留白。
二、做成就学子无限可能的引路人
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做成就学子无限可能的引路人。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承红色文化,引导学生争做强国少年。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悦纳学生的不完美,宽容学生的过错,在学生无助时,给学生一个拥抱,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在学生迷茫时,做一盏明灯,照耀他们前进的道路。如果学生生活有困难,我们就送去关爱;如果学生思想有包袱,我们就送去慰藉;如果学生学习有负担,我们就送去鼓舞;如果学生生理有缺陷,我们就维护好他们的尊严;如果学生有点滴进步,我们就送去祝福。
三、做勤学精业、追求卓越的探新者
守正创新是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做勤学精业、追求卓越的探新者。
要在勤学苦练中探新。教师可以通过读书充实教育教学理论,丰厚文化底蕴。教师要读报刊,做知书达理的政策宣传者;要读修身养性、寓意深刻的书,做智慧豁达的优雅生活者;要读锤炼师能、增强技艺的书,做专业的领跑者。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炼技艺、增强本领,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课堂掌控能力、完善板书设计等,把每一堂课都当成公开课上。
要在反思应变中创新。教师要经常反思,在反思中求新:是否能克服功利心理?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课程观、教育观?是否落实好了“双减”政策、新课标精神?是否已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渗透到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在尝试中创新,要以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努力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传道授业解惑的明师。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困生的知识辅导,更要唤醒和激起他们的上进心。此外,教师还要在写作中反思、成长。你的作品中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教师在写作中谈读书心得、抒教育情怀、写教学收获、评育人技巧。
四、做启智润心、让灵魂发光的影响者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弘扬教育家精神,广大教师要做启智润心、让灵魂发光的影响者,不要做教书匠,要做学识渊博、师德高尚的“大先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影响、引导学生,让树伟岸、让云飘远、让灵魂发光。
敬畏每一个生命。教师要将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不孤立、不放弃任何一个特殊学生,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敞亮,让他们享受生命成长的欢愉。教师要重视对问题儿童的教育,要坚持正面引导,把握好正确的价值导向,让教育变得有温度。
塑造有灵魂、有信仰的人。教师要注重培根铸魂,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要引导学生守好爱国根、筑牢民族魂,教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延续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引导学生树立志诚报国的志向,引领学生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规划未来,不负党不负人民;要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播给每一个学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引导学生认识文明的多样性,从而让他们树立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的信念。
璀璨星河,我们不是最亮的星,但躬耕教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好教育教学日常工作,每一位教师都能成就学子的无限可能。我们不是教育家,但都走在成为教育家的路上……
(作者单位:江西省铜鼓县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