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给学生留台阶
作者: 何春奎刚任教时,我接手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工作充实忙碌。我在班务管理上较为柔和,很受学生欢迎。初二下学期,学生的学习任务更重了。一天晨会,我看见陈文的课本下面竟放着一本彩色卡通书。我伸手准备没收,陈文惊慌地俯身按住。一番拉扯后,我有些生气了,想起这几天几个任课老师都反映他不写作业,遂命令他站起来,我从讲台拿来戒尺,拍打了他几下,以示警告。
下午课外活动,我经过花坛,看见陈文正在和他姐姐聊天:“何老师平时多好,但今天一点面子都不给我,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我。虽然不疼,但多难为情啊!”陈文抽泣着说:“要是在办公室打,打得再狠再痛我都不会怨他的……”我侧耳听去,脸红了起来。
我坐在办公室里,认真回想晨会上的事情。我反思了一下,其实当时我也是带着情绪的,以前,我是不会这样处理的。别看陈文平时不声不响的,一旦失了面子,给他的刺激还是蛮大的。
留台阶,当时我一下想到了这个词。一个人勇于上台阶,体现能力;在关键处留台阶,展示智慧。班主任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应有高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班主任在处理与学生、家长、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时,要善于留台阶。
袁永久在小学就很有名气,爱打球、爱逃课、爱打架。进入初中后,他分到了我班上。这个特殊角色,令我不得不认真对待起来。永久个子高大,比我们这些老师都高出一头,他头发长长的,说话很大声,推门很用力。上课时,他喜欢将头埋进书堆里;下课时,他经常和几个同学在校内横冲直撞。于是,我勤跟着班,客客气气待他,暂时不和他“正面交锋”,不让他有太多“表现”的机会,其实我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但他的“表现”很快就来了,快得出乎我的意料。一天,在数学课上,永久有意凑热闹,在同学们“呼应”老师的讲解时,他故意发出很大的声音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一名同学上台板演后,老师还没讲评,他便大声欢呼起来。如是再三,数学老师沉不住气了,“动口”教育、制止。永久觉得说不过老师,便先“动了手”,朝老师扔数学书,并狠狠地拉开教室门,扬长而去。
“从没见过这样的学生!”数学老师和我抱怨,“这书还怎么教?”我也着急了起来,脑海中出现了很多应对办法,但很快又都被我否定了。冷静下来,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那么,反过来呢?
晚自习时,我走到永久的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跟着我到办公室。我示意他坐下,然后我故意磨磨蹭蹭找其他事做,把他晾在那里好几分钟。
我说:“老师不太清楚今天数学课上发生了什么事,想先听一听你的说法。”“也没啥事,就是觉得课堂太闷了,想活跃活跃气氛……”永久倒是很爽快。他话里有几个关键点:课堂太闷,老师针对他,老师先发脾气。我等他说完,顿了顿后,又问:“你说的‘课堂太闷’这点,我听来听去都不太明白,你能再详细说一遍吗?我想具体了解下。”
于是,我一边听他说,一边默默地记下他说的一些事,等他说完了,再回过头来,请他解释某一件事。我表现得有些糊涂且忘性大,一遍一遍地让他说。他说了快一节课,好像有些疲了,而我有些兴奋。因为说着说着,连他自己都发现他叙述的事情与之前的观点好像不那么合拍,便有些吞吞吐吐起来。
第一节自习课结束后,我让他先回教室:“你这件事有些复杂,老师要先理一理,明天我们抽时间再说吧,老师还是愿意听你再说说的。”接下来,我叫他来办公室,基本上每天一次。要么接着说那天发生的事,要么扯到作业未完成、留长发、把教室门撞得嘭嘭响等事上。我让他自己说,也鼓励他说。
一开始,永久同学满不在乎,感觉自己很在理。他觉得和班主任待在一起还好,到教室上课反而是个苦差事。但几个回合下来,他慢慢地有些乏了。我总是耐心地听他说完,又从他刚才的话里理出一点思路,让他继续掰扯。他有些烦了,但又不好发作。因为我不置可否,只是很虚心地发问。一两周下来,班里的同学反映,他不会经常捣乱了。
当然,通过他的话语,我也了解了很多事情,包括他与同学的相处之道,他与父母、爷爷奶奶的关系等。其实,他是一个从小被爷爷奶奶娇纵、被父母责骂,又在学校遭受冷眼、饱受他人非议的少年。看来,做好他的工作,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
当他说到他个子高、身体好时,我就问:“个子高是好事,你用你个子高的优势,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我引导他当“门长”,职责是开门、关门、保护门。此后,门少遭了殃。当他说到他篮球打得好时,我就问:“怎么个好法?你给我讲一讲。”末了,时机成熟时,我让他牵头组建班级篮球队,同时抛给他制定球队公约、活动目标等任务,让他明白打球也有很多学问。当他说到他父母经常骂他时,我就问:“你做了什么事?你父母怎样责罚你的?你的看法呢?”我有意无意引导他说出他的看法,或者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纠正他的观点。一次,他爷爷奶奶到学校看他,我当着他的面对他爷爷奶奶说:“永久同学这段时间和老师讲了很多话,把心里话都讲出来了,还挺不错的。你们也要多和他说说话,让他把心里话讲给你们听。”
就这样,在我的影响和争取下,任课老师也都有意无意地给他留台阶,高看他一眼,看淡他一点,不刺激他,不升级矛盾,在关键节点“让让路”,有时迂回一下。三年的时间,永久同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他还时不时出点问题,但都在预料之中,没对班级造成很坏的影响,他也顺利初中毕业了。
给学生留台阶,表面看是一种示弱,实质上是一种尊重、一个拉近师生关系的策略、一个问题解决的起点。因人据事示弱,是应该铺排开来的管理智慧。
(作者单位:四川省西充县张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