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1+X”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侯碧花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遵循“人文主题”与“语用要素”双线并行的编排原则,即每个单元按照同一主题选取课文,在每一课中渗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点,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既强调了课文的范例作用,又突出了其数量的局限性。学生的语文能力往往是在大量阅读中形成的,需要“1+X”主题阅读的补充与强化。“1+X”主题阅读,即在同一个主题的引领下,由一篇课文的学习拓展到多篇文本的阅读,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实现阅读量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明确教学目标,找准拓展方向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那么,要使“1+X”主题阅读有意义,就要建立起“1”与“X”之间的联系,使双方都朝着一个方向迈进。如何建立“1”与“X”之间的联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明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用要素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寻找合适的拓展文本辅助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教师要明确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用要素”。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围绕“尊重动物,善待生命”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郑振铎的《猫》、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和蒲松龄的《狼》,三篇文章共同指向“学习默读,学做摘录,概括中心思想”这一语用要素。其次,教师应在明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用要素”的基础上,结合教情与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应找准“1”与“X”之间的连接点,“X”既要符合单元人文主题,又要服务于课文教学,因而教师既可以选择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写的同主题文本,又可以选择不同作者写的同主题文本。以《猫》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三篇散文作为补充教学内容。这三篇散文写作对象都是“猫”,且都通过描写“猫”与人之间的故事来抒发情感,以此为联系点,教师便可制定相应的导读方案,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完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拓展主题阅读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文本置于课前、课中、课后,开展“1+X”主题阅读,使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实现能力提升。
将文本置于课前,即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文本,掌握一定规律和方法,服务于课文学习。例如,教学《纪念白求恩》时,笔者将课后“积累拓展”中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作为拓展阅读文本,布置课前预习任务:阅读这些文章,小组交流讨论白求恩大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一个外籍大夫能得到如此多的老革命家如此高的评价?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纪念白求恩》一文所处时代较现代较久远,为使学生增强代入感,笔者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白求恩,引导学生提炼人物品质,从而更好地理解老革命家的思想感情。
将文本置于课中,即在课文教学的同时引入同主题其他文本,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深化理解、内化能力。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选择了同主题文本《往事依依》,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不同方法与技巧。
将文本置于课后,即在完成课文教学后,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同主题文本,实现学法迁移。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课后阅读《鱼鳞瓦》《笔墨童年》《海边的童年》等文章,让学生进一步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学法迁移。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实现了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夯实了知识点,训练了语言运用能力,实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三、实现读写结合,强化阅读效果
读写结合是提升阅读效果的有效方法。“1+X”主题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可以通过抄录等方式积累好词好句,扩大语言积累。从入学起,教师就应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习惯,遇到好词好句或有感想的地方,都可以在文中标注出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准备摘抄本,将好词好句分门别类整理出来,学生进行相关类别的写作训练时,便可将积累的内容运用其中。
“1+X”主题阅读也为学生提供了可借鉴的写作方法,教师加强学生写作训练,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强化阅读效果。学生的写作训练可以从仿写开始,仿写是写作的基础训练。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在仿写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单元都包含写作任务,教师每教完一个单元,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学生学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已经了解了“写人要抓住特点”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写作实践的要求,围绕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以人物为主的记叙文,在写作实践中提升能力。
“1+X”主题阅读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1+X”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切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川县培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