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里的书生

作者: 黄长贵

我为书痴,书为我爱。书,对于我来说,就是生命之花,它芬芳着我的名字,妩媚着我的身体,旖旎着我的心情,氤氲着我的梦想。“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家里,端坐于书桌旁,我会好好看书,这是难得的休闲时光。读书、教书、写书、送书,成了我最爱的“工作”。书籍美化了我的人生,书香芬芳了我的初心。

读书,让我成为善良的书生,让我成为一名爱书的老师。当时,江西省高安师范学校就在高安市图书馆旁边,仅隔一个操场。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往图书馆跑。记得有一次,看完书已经很晚了,工作人员都下班了,我没有听见锁门的声音,等我下楼时,看见“铁将军把门”,我只好继续看书。图书馆管理员说:“你是我看见的第一好学的学生。我给你一把钥匙吧。”据说,我是第一个进县图书馆学习的师范生,也是得到图书馆最高“待遇”的第一人。我在高安市图书馆,看了近万本书,读了数千种报刊,做了300多本笔记。这些笔记就是我的成长足迹。从此,我更懂得了善良的价值。有了读书的幸福,我爱书如命。每次看书,我都会举行一个简短而庄重的仪式,平摊书本,放好笔记本,逐页逐页,一字一句,翻看学习,希望自己和书达成一种默契,能学有所成。也让自己更加珍惜生命,珍爱生活。如今,我的藏书近两万册,书籍成为我家的珍宝。

教书,让我成为勤奋的先生。读了三年师范,得到了书香的熏陶,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记得拿到语文课本的第一天,我一个人在学校宿舍里,开心地读书背书。晚上,没有电灯,我就点起蜡烛,让自己成为夜色中烛光下快乐的读书人。记得背的第一篇课文是鲁迅的《一件小事》。我从人物入手“背”,很快就抓住了“故事线索”。第二天,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背书,学生们惊得目瞪口呆,以为我有特异功能。开始上课了,学生们安静地看着我讲课。他们说:“第一次看到这么一个不带课本上课的语文老师!”就这样,我不仅背课文,就连练习题,我也是了如指掌。一次,我参加全县语文教师讲课比赛。当时,在泗溪中学举行片区选拔赛,教学内容是临时抽的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我拿到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要熟悉课文。很快,抓阄结果出来了,我是第五个授课的老师。于是,我一个人“躲起来”“背”课文!很快,我就对课文熟稔于心。果不其然,我上课时,台下掌声如雷。结果我代表乡里参加了全县的比赛,当时抽到的是梁实秋的散文《早起》。由于有一个礼拜的时间准备,我更是“背”足了功课!在上高中学三楼阶梯教室上课,学生们惊呼:“黄老师,牛!”教书,我把功夫放在“背”上,体现了“勤能补拙”的精神,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夯实了“基本功”。背书,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却是最可以锻炼记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让我增长了教学智慧。

编书,我是一位帮人编书的老师。全国班主任研究会吸收我为核心成员。出生在乡村,成长在校园,幸福在路上。我把“读好书”看作“架桥”,把“好读书”看作“铺路”。好学是我的“引擎”,上进是我的“油门”,我每年都要自费到全国各地拜师学艺,所以,我接触了不少名师。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不仅喜欢接触外面的教师,而且特别乐意为别人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信息。有的老师喜欢问我为什么要待在乡村学校,为什么不去城里任教。各种疑惑、各种猜测、各种不解,然而,我只能选择沉默,因为我独有的感觉真的很难分享。实际上,我喜欢乡村孩子的朴实、善良、勇敢、真诚、包容、热情、向上。这里有我最诚挚的爱!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农家子弟,在“有点小名气”后,有人邀请我一起把别人的好的教育教学文章编辑出版。第一个是特级教师郑立平把全国各地的数百名优秀教师的成果交给我,希望我挑选。经过几个月的反复阅读、对比、挑选,最后,我对每一篇文章都写了点评。这本书《一线优秀班主任工作72记》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我做了“第一个读者”,出版社给我一个“副主编”头衔,这是对我帮助别人的最高奖赏和最美荣誉。

送书,让我成为可爱的天使,我喜欢送书。我没有忘记初心,因为我是农民党员的儿子,生在红旗下,长在红土地,在党的光辉旗帜下,我茁壮成长。如今,我的女儿、女婿,都是共产党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为党为人民多做点贡献。送书下乡,便是我能够做到的事情。平时,我最喜欢购书,书店是我休闲的最好去处。每年,我花费几千元订阅报刊,购买书籍。买了书,除了一部分私藏在家,其余都送人了。当然,我的书主要送给三种人。一是学生,我的学生会经常收到我送的书。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自费到南昌买书,一买就是几十本,一个学生一本。当时,很多学生拿到书,高兴地拥抱我。后来,在网络信息的冲击下,我仍然觉得有必要鼓励学生多读纸质书。于是,我开始自费办流动阅览室,开着自家车,装一些书,送给偏远地区的学生。另外,我给全县各乡镇农家书屋,先后捐赠了9000多本书。二是同事,好学上进的同事,到了我家,第一件事也是“谈书”。所以,看到好书,他想“借”,我就送。三是社会青年,有的青年朋友到我家做客,也会成为我的书友。送几本书,比送其他礼物要有意义多了。有时候,朋友请客,我也送一两本书,作为馈赠。送书,表面上看,是一种物质上的快乐;送书,事实上,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我希望通过自己送书的行为,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进入新时代,我加倍努力,希望自己不忘初心,牢记奉献,当好一名乡村人民教师。这一辈子,有书为伴,足矣!

上一篇: 做孩子的引路人
下一篇: 幸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