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深度学习,赋能教学高质量发展
作者: 朱斌 陈小荣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碎片化知识为对象、以识记为主要手段的浅层学习已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做中学、经验学习、高阶思维培养为特征的深度学习时代已经到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让教育始终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助力者。我们秉承“做有责任的中国人”的教育理念,以“双新”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教学新样态,以深度学习赋能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将深度学习融入办学的顶层设计,助力教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为“双新”国家级示范校,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将指向深度学习的学科教学模式纳入“一核六翼一体”体系中(如图1),实现顶层设计的长远战略规划,为构建新的学习型教育生态赋能。
我们以“双新”实施为平台,素养培育为导向,以一个核心理念知行合一为行动纲要,借助5G融合和“VR+AR”技术,在整体教学、项目式、议题式等教学形态中积极探索,构建灵动而深刻的多模态教学。我们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流程(如图2),确保深度学习的高效推进。
借助深度学习理念,我们提出“三位一体”成长共同体理念,推动学生成长共同体、教师成长共同体和家校共同体齐头并进。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均以共同体为单位开展活动,推动学习型教育生态的变革。
为了更好地推进深度学习,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创办了《双新建设参考》,开辟了“深度学习”专栏。全景式的推介阅读,在校委会成员、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等层面形成了共学共研深度学习的氛围。
二、聚焦深度学习开展课题研究,赋能创新人才培育
秉着知行合一的原则,在深度学习的推进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有关深度学习的理论探索。深度学习“1-2-4-6”课题群的研究成果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朱斌主持的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中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立项为南昌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招标课题;陈小荣主持的“整体教学视域下高中语文三重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和徐跃平主持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课堂架构研究”,立项为江西省“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邓玉婷主持的“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英语读写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曾敏主持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重难点问题研究”和解耀国主持的“遗传生命科学史在高中理科班的教学实践研究”,立项为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另外,语文学科陈小荣团队的“整体教学视域下高中语文三重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和地理学科贺冰团队的“基于地理要素的‘双课堂’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均获得首批南昌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我们以研究为先导、以学术为准绳,通过不同学科的课堂实践,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为创新型人才培育打下学术基础。
三、积极探索学科深度学习范式,构建多形态高效智慧课堂
语文学科陈小荣的《融读写·慧学习·拓思维:基于三重课堂的高中语文整体教学》为深度学习提供了翔实的样本。高中语文整体教学以“素养涵育”为核心,以整体教学理论为内核,通过“三重课堂”(高效课堂、建构课堂和发展课堂,如图3)的开展,将学生语文素养、学习能力、思维发展三条线融为一体,贯通于整个高中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丰富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融读写”“慧学习”“拓思维”;我们将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相连接,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基。该项目持续了20年,我们围绕此项目开展了4个省级课题研究。
化学学科率先在项目式教学中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上,学校化学教研组李琼、李桥生、熊霞、胡雨晴和刘宇慧5位教师就项目式教学进行了展示,获得了与会教师的好评。李琼做了题为《促进核心素养融合式发展的项目式教学——皮蛋中的化学》说课展示,“研于真实问题、育于真实情境”,项目问题围绕赏、尝、做、探皮蛋逐步驱动,项目任务在学生的“学、思、行、省”中逐步完成,知识网络在释疑解惑、建模用模中逐步建构、完善,逐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式发展。皮蛋的趣味情境引起了专家和与会教师的极大兴趣,项目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一致好评。李桥生展示精品成果“校本推进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典型经验——聚焦核心素养,促推备课组‘双新’建设”,他基于备课组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首届江西省“双新”改革的时代使命,介绍了备课组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规划,从文化建设凝聚人心、制度建设保驾护航、面向“双新”精教精研、课堂教学守正创新、多元活动全面育人、实验显化学魅力、优化作业设计与试题命制助力“双减”等七个方面分享了备课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工作纪实,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一致肯定。李桥生在闭幕式上展示了项目式学习课例《探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他以开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为项目学习课题,拆解细化项目任务,各项目组成员完成查阅文献、调研采访、实验探究和预汇报等前期工作后,各组代表纷纷上台进行项目汇报及成果展示,各项目组学习成果丰硕,汇报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刘宇慧基于学科育人的项目式教学进行了教学实践案例分享——以硫元素为脉络的火山化学探究。他基于学情,结合学科育人功能实现的目标设计教学案例,课程包含三个关键项目——火山喷发机制、火山对气候的影响、酸雨的形成与危害,分别从采取信息并形成模型构建思路、形式问题解决思路、形式实验探究思路展开,分享了学科育人功能实现的具体实施方向。熊霞做了题为《基于实验社团的高中化学微项目教学实践与反思——以深度学习碱金属为例》的汇报,她从实践背景、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实践反思展开,详细分享了深度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宏观感受碱金属实验;微观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建立模型,深度解释物理性质;查找资料,深度解释化学性质;举一反三,运用模型预测碱金属性质。胡雨晴做了题为《基于项目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汇报,从大单元主题的选择、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单元整体设计思路、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总结反思五个方面展开介绍,打破了必修和选修的界限,增强了知识间的衔接。教学以项目式学习为实施途径,让学生的学习从教室、学校转向社会,由学到研,在学中做,做中学。(如图4)
四、构建多维的深度学习评价体系,促进师生教学共同体的深度生长
深度学习的评价强调自主性、真实性、过程性和反馈性,主要是让学习者在对真实任务的主动探究、不断反思中提升高阶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也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同伴反馈可以激发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反思,对同伴的表现进行批判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样,教师在深度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对备课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如何实现“深入浅出”,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并采用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教学。
一方面,在具体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清晰可操作的评价量表,诸如学生是否理解上课内容,能否独立完成合作项目,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如何等,都应该纳入学生评价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引领教研组和备课组开展深度教研,落实“五个一”:学校和教研组工作布置、政治学习或师德分享、读书交流、学术讲座、课例研讨。“学术讲座”,要求定期安排有关深度学习的内容;“课例研讨”,要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案例,从而确保深度学习全覆盖。在备课组会上强调“一二三”原则:一个聚焦——深度学习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两个确定——主题和中心发言人;三个实效——重问题导向、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重成果校本化。我们将这两项内容纳入教研组和备课组年度考核中,从而实现深度教研。另外,科教处还为全体教师编制了深度学习指南,赋能“双新”示范校建设,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物化成果。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渗透到中国教育改革的各个方面。深度学习通过重构课堂教学、改进教育评价体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然而,深度学习在中国教育改革中的推广和应用还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确保深度学习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如何平衡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一支具备深度学习素养的教师队伍?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以期为构建更加公平、高效和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将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大力持续推进,为江西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也为“双新”国家级示范校提供江西经验。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