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拨开云雾见月明
作者: 夏小玲《教育漫话》是由约翰·洛克在荷兰流亡期间写给友人的系列书信整理而成的。书中以话家常的方式将常见的教育疑难问题深入浅出地做了较为详尽的解释,其中表达了洛克的教育主张,并在具体操作指导方面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其中很多观点到现在看来都是科学可行的,很多教育方法在当下社会仍被推崇,《教育漫话》直至今日仍能起到指导作用,不愧为经典。
为人母和为人师的我,常常对教育有很多的惶恐,希望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更加完美,却又担心用力过猛出现反作用。因为无法预知教育结果,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出现了一点与自己意向稍有偏差的行为,我就会紧张。《教育漫话》为我指点迷津,它从实际生活出发,教会我如何教育孩子。
“对于世人幸福的状态的一种简洁而充分的描绘是: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洛克直截了当地论述了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德育和智育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洛克在书的第一章较详尽地阐释了要想保持一个孩子强健的体魄应该注意什么。在做出论述的过程中,洛克对采取的具体措施都有说明。这也是《教育漫话》能在17世纪的英国被广泛奉为教育指导书籍的重要原因。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常常对孩子的奖惩问题存在诸多疑惑,当孩子犯错时,我总会忍不住大声呵斥,但是严厉的教育有时往往收效甚微,当这样的教育方式收不到预期的成效时,我便会反思:这种教育方式是否会让孩子产生暴力倾向或让孩子更加懦弱。于是我又会转而采用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当给予孩子奖励的时候,我又担心孩子可能对于结果会过于重视,而忽视自己在得到奖励的过程中的行为。这样的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在那段时间里,我总是很难找到这些教育方式间博弈的平衡点。《教育漫话》德育这一章节的论述让我一下从谜团中解脱出来。洛克指出,我们若想使儿童变成明智、贤良、机灵的人,将肉体的惩罚运用于教育中,不是合适的方法,只有在万不得已的场合与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使用。此外,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去奖励孩子,博取他们的欢心,也应小心运用。很多人会产生疑惑:那到底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洛克又指出,如果你能使孩子爱好信誉、知道羞耻,你就使他们掌握了真正的原则,该原则将长期发挥效能,并使他们走上正轨。如果洛克只是阐释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了,那就不能称之为高明了,因为很多空洞的理论都能被一般人所掌握,而最难的在于如何将理论付诸行动,让理论真正在教育中起到作用。接着洛克对如何培养孩子的羞耻感做了进一步说明。他认为孩子是极其敏感的,他们感到被别人称赞及得到好评,尤其是被父母及自己依赖的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所以父亲若看见子女行为端庄,便予以爱抚及赞扬;若看见子女行为不端,便冷若冰霜或不理会;同时母亲及孩子周边的人也都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这样不用多久,孩子就会感到其中的差异。当孩子犯错时,其实无需太多的言语教育,只需要沉默地对待。孩子能在父母的沉默中学会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说得太多,让孩子从我们的态度中自己去感悟更多的道理可能才更实用。
学问的教育是被洛克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上的,他认为学问固然不可少,但不应居于首位。这一点跟我本身的观念是契合的。我认为,教育孩子应该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如果他能对周围的事物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完成其他的一切事务都不是难事。关于智育,洛克主张寓教于乐,不要把学问的学习作为孩子的任务和工作,而应该为了孩子的学习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这个对我日常的教学工作有很重要的启发,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一些,将教学内容与孩子喜欢的事物相结合,也许孩子学起来能更快乐一些。他还指出,教师要想办法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办到之后,他就可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前推进。
《教育漫话》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育指导著作,无论是对于初为人父母者,或是多年从教的教师,都是极具启发意义的著作。教育是一项持久的工作,不管是教育子女还是教育学生,我们需要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引下,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