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吴淼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逐渐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需要结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课堂 创新 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要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发挥信息技术直观便捷、资源丰富的优势,帮助学生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数学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既是对小学和初中所学的基础数学的总结和提升,又是为高等数学的学习做了知识储备和铺垫。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知识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连贯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通过使用简单的道具,达到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把信息技术引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是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数学概念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理解方式,如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知识讲解。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会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构建函数图像产生的过程,这个推导过程往往十分漫长。对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解释正弦或余弦函数产生的过程时,以三维演示的方式进行展示,这种推导过程形象生动、一目了然,自然事半功倍。

二是可以显著增加课堂容量。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板书等方面耗费的时间,进而增加课堂的容量。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复习课占比很大,且通常以归纳和练习为主。引入信息技术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接展示例题和知识点,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可以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解题方法、总结规律,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提前把知识点归纳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梳理了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也可以使得分散的知识点变得联系紧密,进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能清晰掌握知识点的脉络,对所学的知识点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是可以显著改善课堂氛围。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使枯燥、单一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弥补学生的能力短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关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有利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改善“一言堂”的枯燥氛围,也为部分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帮助,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也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比较低、问题发现不及时等方面的不足。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现状如下。

第一,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情境创设,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短视频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让学生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例如,“智慧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关键就在于师生间的实时互动情境,它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跟踪和分析: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及时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解决;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整理,找出共性问题,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第二,信息技术能够将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过程简化。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解释、计算和推导台体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需要较长的时间,且过程很枯燥。对此,教师可以利用Flash软件制作教学动画,以及通过网络平台下载趣味小视频,将台体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三维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极大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第三,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丰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融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其中,微课的出现和使用比较典型,微课不仅创新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手段,也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当前课程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教学内容。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录制视频,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把学生需要熟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拆分,以集中化、专题化的方式“各个击破”,化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难题。

第四,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加强教学管理。例如,大数据平台可以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而制定更有效的教学辅导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能让枯燥的数学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在实际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关于如何做到“扬长避短”,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信息技术始终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手段,切不可“喧宾夺主”。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如果整堂课都被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课件覆盖,学生充当“观众”的角色,没有思考、没有参与,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就毫无意义。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能仅靠“看”和“想”,还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思考、讨论和巩固。在教学中,信息技术应该始终处于“配角”的地位,它的出现和使用,是为了更好地衬托“理论教学”这一“主角”,因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助力“教”与“学”的衔接。

二是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避免当“甩手掌柜”。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能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教师必须准备大量教学资料,对相关的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将复杂的知识点“抽丝剥茧”,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领悟。

总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迎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技术的融入和使用,高效地解决了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避免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或盲目追求“酷炫”的技术,始终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朱丽苑.基于信息化教学的高中数学公式定理理解强化策略[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7):95-97.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