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课堂跨学科融合的策略
作者: 卜颖颖摘 要:跨学科融合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科之间的融合活跃课堂氛围,深化课程讲解。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跨学科融合以“生本理念”为主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经验,提炼教学重难点,挖掘学科之间的契合点。本文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跨学科融合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跨学科 融合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秉承“知识本位”思想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内容。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无法深刻理解教学的重难点。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用多种视角观察语文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跨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一、融入多个学科,活跃课堂氛围
(一)基于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情境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从定义上看,情境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既符合教材内容,与教学重难点相关,又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对学生听觉的调动,让学生一边感受音乐的魅力,一边与文章产生共鸣,借助高效的跨学科融合,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探寻文章的重点。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为例。由于该文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将音乐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提供大量的“秋天的声音”。“秋天有哪些声音?”“这些声音都是由谁发出的?”“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哪些与秋天有关的声音?”“作者是如何写‘秋天的声音’的?”让学生以自己为主体、以问题为驱动阅读教材内容,并借助此前学习的知识点厘清词汇、句式的特点。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价值,针对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匹配相应的音乐作品,借助合适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基于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缺乏抽象思维。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践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引入丰富的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直观地获取作品中的“美”;应充分发挥教学经验,精确挖掘教材中美术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借助学科的契合点,收集与之相匹配的美术作品,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使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讲解“小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次火柴”“她在点燃火柴的过程中分别看到了哪些景象”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分析“小女孩共点燃了几次火柴”。从后续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基于此前的阅读经验,输出自己的观点。其次,采用读写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小女孩”每一次点燃火柴时的场景。最后,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会遇到逻辑不清的情况。为了让学生的分享更符合文章的特点,笔者引入美术绘本。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以绘本中的场景为参考,描绘“小女孩每次点燃火柴时想象的场景”。
基于美术学科的特点与教学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术元素,活跃课堂气氛,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设计教学内容。
(三)基于体育活动,优化课程讲解
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以写作技巧为主,输出大量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体育活动与写作教学相结合,针对理解难度较大、内容抽象的写作任务,匹配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将实践与作文表达相结合。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为例。本课旨在让学生把游戏的过程以及印象较深的地方写清楚。在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的玩游戏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笔者将教材中的游戏转化为实际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丢沙包”“抢椅子”等游戏。“在玩游戏时,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大致的游戏流程是怎样的?”“从游戏中,你学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一边体验游戏,一边记录整个游戏的过程。当游戏结束,笔者带领学生回到教室,设计丰富的讨论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分享自己的直观感受。比如,有的学生选择“抢椅子”的游戏。“为什么抢椅子会让你感到刺激?在抢到椅子后和没抢到椅子时,你的想法会发生转变吗?”借助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能够抓住游戏中的精彩瞬间,并将其转化为文章内容。
在设计体育活动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材内容与教学重难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将体育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生动的、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活动,将学生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思考。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创新教学模式
(一)基于教学重点,融入多学科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跨学科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将跨学科学习划分为观察记录类、创意设计类、参观体验类、调查研究类等多种类型。与此同时,对不同学段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均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第一学段中,要求学生“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第二学段中,要求学生“关注传统节日、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在第三学段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区举行的诸多文化活动,能够用多种形式的作品分享经验与感受”。因此,在跨学科学习这一任务群中,教师要做好前期的设计、中期的引导与后期的总结。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首先,笔者设计学习任务,将美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要求学生绘制连环画。区别于以往的评价与引导方法,笔者没有过多地强调连环画“画得像不像”,而是分析“连环画与情节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高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既能厘清学习的重难点,又能从整体的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后,笔者将古典名著与课本剧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最后,做好专业引导,让学生收集资料、写剧本,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平衡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二)基于教学情境,融入多学科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1)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融入跨学科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成”。(2)紧扣生活情境,赋予跨学科任务应用性。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笔者围绕“我是小小讲解员”这一“口语交际”任务,设计以下三个学习任务:(1)探寻古村落,提炼其中的传统文化要素。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利用AI、VR等技术,收集古村落,了解古村落的历史变革,明确古村落的发展方向。(2)挖掘古村落的农具,分析其农业发展情况。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要将历史、语文等学科相结合,探寻古村落的农业发展情况。(3)挖掘古村落文化,提炼文化要素。信息技术、美术、语文等学科的结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探寻任务内涵。
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指引,借助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从实践、应用的角度思考问题。
三、融入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一)基于大数据,丰富教学内容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图片化、视频化的资源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基于大数据技术获取学生的学情,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为例。首先,在课程设计阶段,笔者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学生的学情。从数据反馈来看,虽然大部分学生参观过故宫博物院,但是缺乏对故宫博物院的深入了解。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笔者通过VR技术为学生举办线上研学活动。根据活动要求,笔者将自己视为一名导游,以《故宫博物院》中描写的游览路线为参考,介绍沿途的风景、历史故事。其次,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内容,总结作者的写作思路。从后续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将课程导入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逐步构建自己的学习框架。最后,在作业布置阶段,设计“如果你刚游览了苏州园林,你会如何介绍自己的参观路线”的学习任务。考虑到后续的呈现效果,笔者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学习资料,并合理划分线上学习小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化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收集、整合学习资料。
(二)基于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为了提高跨学科融合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紧扣信息技术,创新学习任务,将线上与线下资源结合起来。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为例。在课程讲解的最后,笔者设计了同一个主题的学习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线上与线下等渠道探寻家乡的风俗,针对线上部分,学生要了解城市的历史变革,了解指定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线下部分,各个小组要探寻“城中村”隐含的文化要素。区别于以往的成果展示,学生可以利用视频、演示文稿、图片等多种形式,输出本小组的实践过程与结果。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自然兴趣点与性格不同,他们获取知识的习惯亦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借助丰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小学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将语文与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梦姣.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J].江西教育,2023,(39):51-53.
[2]曾小川.依托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3,(9):82-84.
[3]蔡春龙.教材论视角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主题的溯源与确立[J].福建教育,2023,(36):34-38.
[4]黄菁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J].天津教育,2023,(25):183-185.
[5]陈曦.跨界无限,协同发展:基于跨学科学习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J].家长,2023,(24):124-126.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