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周妹妮 吴志坚

摘   要:学科知识之间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优化数学课程内容,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数学课堂综合化实施。”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要关注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认识并不同步,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偏科问题,很难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跨学科融合”的理念,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将各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性的融合,促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数学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构建一个高品质的数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

(一)融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运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具体、动态化的呈现,从而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充分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还能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时,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对本课内容进行预习,并总结自己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思考。在课堂上,首先,教师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有效突破学习重难点。其次,在学生了解了“0”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让学生观看相关动画,并在动画中找出“0”,以及它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含义。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在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格外注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有效延伸,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板块,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以综合与实践板块为基础,融合多学科知识,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营养午餐”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板块内容,数学教师可以进行课后延伸,引导学生依据课堂所学知识,为家人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晚餐菜单,并协助家长一同制作。学生要针对“什么是营养晚餐”“如何制作营养晚餐”“菜肴所具有的营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通过不断尝试来确定自己最认可的菜单,之后和家长展开交流,协助家长一同制作营养晚餐,并拍照记录下来。在这种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实践,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三)融合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实验是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渠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科学实验,能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数学推理能力与综合素养。在融合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确定实验主题,整合相关知识内容,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介绍更多的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其次,科学学科最为关注的是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科学知识进行整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最后,各学科教学内容展现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存在类似的教学思想,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思想,并将其进行科学整合,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综合与实践活动时,由于数学课堂涉及的知识范围相对较小,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可以把科学课程中与“节约用水”相关的知识融入数学课堂,展示我国水资源分配区域地图与缺水地区的实景图,让学生充分了解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计算自己家一天消耗的水资源总量。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浪费水资源的弊端,培育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四)融入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解答应用题,不仅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而且对学生读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相关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如此一来,既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的相关内容,又能够让学生理解一些描述复杂、难度偏高的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入一些题干较长的数学应用题,组织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比如:“王大爷家有块菜地,去年,王大爷在菜地中种植了南瓜,秋季丰收时卖了1400元。今年,王大爷在菜地分别种植了南瓜和豆角,已知王大爷今年种植的南瓜可以卖600元,豆角可以卖400元,请问,王大爷今年和去年的收入,哪年更多?”虽然这道数学题的计算步骤十分简单,很多学生即便读懂了问题,也计算出了正确结果,但忘记了比较结果的大小,得出的最终答案为“1000”,而正确答案是“王大爷去年的收入更多”。读懂题意是确保学生正确解题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这道应用题的设问,明确问题究竟问的是什么,之后再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通过这种分析过程,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考

科学研究思想是学生将来开展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倘若只是单纯地依照数学教材来展开知识讲解,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认知与思考,而且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出现抵触情绪。在此情况下,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手段,转变以往落后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学习,从而高效、顺利地推进跨学科教学思想在数学学科中的运用,打破各个学科间的界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与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全面发展。此外,数学教师还要积极改变单调、死板的教育方法,努力打破各个学科间的界限,把全新的教学手段科学融入教学之中,优化自身教学理念,把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直观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总之, 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专题探索中开阔视野,提升学科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东.跨学科作业:内涵、特征及设计策略:以小学数学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2,(11):29-32.

[2]刘庆伟,周萍.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教学的课程导向: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2,32(5):23-26,57.

[3]程文敏.让跨学科融合在数学课堂真实发生: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初探[J].新教师,2022,(8):76-77.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