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研究

作者: 匡翠爱

摘   要:小学体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活动发生了诸多变化,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基于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审视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丰富评价方法,增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 新课程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反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环节。然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就决定了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要选择多元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依旧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如期末考试、体能测试等,对学生的体能水平与运动水平进行评价。这些方法往往侧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成长与变化。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既无法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真实表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也限制了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评价标准不明确,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评价标准往往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许多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发展需求,导致评价体系单一化。比如,部分教师仅依据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表现。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过于强调竞争,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通常扮演着决策者和裁判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评判。这种评价模式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参与度,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三)评价主体具有局限性,忽视学生心理健康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主要集中在教师身上,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较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被忽视。这种局面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多元视角,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体育素养与发展需求。此外,小学体育教学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压力,影响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参与度。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策略

(一)实施交互式生成评价

交互式生成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育评价方式。在交互式生成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他们需要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互动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表扬及鼓励,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进而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产生热情。

例如,在教学跳绳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不愿意参与的情况。这时,如果教师直接斥责学生,可能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他们对体育课程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后续教学的开展。首先,教师应主动走近学生,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不愿意参与跳绳活动的原因。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上下绳跑出、跑进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为自己的跳绳提供保障。最后,在学生掌握跳绳的技巧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使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进行跳绳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运动过程,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这种交互式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

(二)实施分级评价

分级评价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状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分级评价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评价更加公正、客观。通过分级评价,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进行学习,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有效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以“急行跳远”教学为例,在实施分级评价时,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在教学阶段,向学生讲解急行跳远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急行跳远的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和指导。在分级评价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过程,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情况和团队合作,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成长。这种分级评价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急行跳远的动作要领,而且学生也能在不同层次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中,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容易忽视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其他方面表现,如技能掌握、运动态度、团队协作等。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则能够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客观。多样化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多种形式。教师要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标准,涵盖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参与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及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

例如,在进行“广播体操”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广播体操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广播体操的动作要领和节奏,并示范广播体操的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进行广播体操的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等,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广播体操比赛,评价学生的动作熟练程度、节奏感等方面,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评价创新的问题。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策略应以多元化、过程性和全面性为核心,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洪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探析[J].体育风尚,2024,(7):116-118.

[2]翁俊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完善与创新[J].新课程学习(上),2012,(2):4-5.

[3]孟令翅.新课标下提升小学体育增值性评价的效率和实用性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4,5(19):109-111.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伟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