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单元整合:美术教学“新思路”
作者: 刘欣然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美术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难题。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大单元整合理念,并基于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本文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了美术教学的“新思路”,为建构高效美术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单元整合 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从定义上看,大单元整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生活内容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科与学科间的结合,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审美素养。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明晰具体的知识点,还要辅助学生将知识点转化为技能,并应用于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一、紧扣教材内容,促进结构整合
(一)紧扣主题内涵,整合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拘泥于某一节课、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单元,而是从学科的角度、从整体的角度重构教育资源,整合教学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单元整合的作用,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地处理教材”。小学美术教材往往以艺术形式为载体,输出大量的专业知识点。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经验,将课本内容打乱,基于某一特定的主题,按照课本内容重新排序。
以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动物明星(一)》《动物明星(二)》《水墨画动物》《动物装饰画》《我的动物朋友》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上述课程均与动物有关。其中,《动物明星(一)》《动物明星(二)》讲述了“如何用粘接、切削、刻画等多种手法还原动物形态”“如何用泥塑还原动物的神态”。《水墨画动物》阐述了“如何用水墨画描绘出动物的形态。”《动物装饰画》着重讲述了有关“动物头部”的绘画方法。《我的动物朋友》致力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与动物,并用美术作品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课程设计中,笔者设计了主题为“身边的动物”的大单元,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与动物,从美术的角度抓住他们身上的特点,并借助面具制作、美术作品绘制、泥塑等多种方法表现出来。
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把握教材内容、理解专业知识点,将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具体的知识点;应优化大单元整合教学,不断强化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参加线下讲座与教研活动,明晰大单元的内涵,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与升级。
(二)结合实际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大单元整合,紧扣大单元整合的基本要求,补充适当的生活案例。在筛选、补充生活案例时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重视大概念与生活情境的关联。(2)重视单元主题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
以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剪纸(一)》《剪纸(二)》《皮影戏》为例。从教材内容上看,剪纸与皮影戏息息相关。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教材内容,笔者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剪纸与皮影戏两种非遗文化。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借助视听资源,阐述剪纸艺术、皮影戏艺术的魅力。针对剪纸艺术,笔者不仅讲述何为“二方连续纹样”,还从区域文化的角度介绍当地的剪纸方法。“剪纸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能用剪纸描绘学校的日常生活吗?”要求学生一边调动知识积累,创作符合要求的剪纸作品,一边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赋予剪纸作品生动、有趣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实际生活融入大单元整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具体知识点,形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应紧扣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丰富的美术活动,借助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
二、优化目标设计,制定教学方案
(一)把握“准起点”,设计教学目标
“准起点”是指学生要掌握某一学科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知识和观念。一般来说,美术学科的“准起点”包含线条、空间、构图、比例、色彩等。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之前,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即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其次,针对具体的“准起点”,要紧扣学生的个体差异,划分学习目标等级,并根据不同的等级匹配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通过差异化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促使学生积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海洋世界》《海洋怪兽》《做做海洋生物》《鱼的纹样》为例。从课本内容来看,上述课程均与海洋有关。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笔者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明晰学生对海洋、对海洋生物、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从后续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海洋生物,并对海洋生物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少部分学生意识到“海洋生物的家园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保护海洋生物的家园。”基于此前的学情分析,笔者将学生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的学生既缺乏绘画能力,也缺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第二层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但同样缺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第三层级的学生既具备较好的绘画能力,也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基于分层化的学情,笔者设计了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大单元整合“不偏航”,教师在设计分层化的教学目标时,除了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思考“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不同层级的学生能得到什么”。
(二)把握“高视点”,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高视点”是相对于“准起点”的概念,从定义上看,“高视点”研究的是教学目标对学生未来产生的影响,就是应如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时,教师要紧扣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要素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不仅促使学生积累知识,还能让学生形成美术学习的关键能力。
以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老房子》《我造的小房子》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属于“造型表现”,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从“自然界的房子”“人类社会中的老房子”两个方面感受房屋构建的特点,了解房屋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将学科核心素养纳入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感受自然界中的建筑,还要提炼其中的“美”,分析这些建筑美在哪里。针对文化层面,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各民族、各地区的房屋特点,尝试将民族要素、文化要素融入房屋的设计之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单元整合的作用,教师应深刻地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发挥教学经验,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并将其灵活地体现于课程的讲解之中。
三、采用多种策略,践行教学目标
(一)转化教学目标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紧扣单元内容,整合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与传统意义上的问题设计不同,核心问题可以复盘整个单元。教师通过解决问题,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让学生从学科的角度理解知识内涵,实现对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为了确保问题符合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教师应从两个方面设计问题:(1)设计核心问题。紧扣单元框架、单元教学方向设计问题内容。(2)设计一般问题。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问题内容。
以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小鸟》《鸟的纹样》为例。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应明晰“如何观察鸟的特征”“如何用废旧材料、用图案画的形式表现鸟的形象”。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用多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展现鸟的形态与特征。”在教学中,笔者按照课时目标、教材内容设计一般问题,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鸟的特征”。其次,让学生借助手工作品、图案画还原鸟类形象。最后,让学生借助此前的观察创新鸟的形象。针对最后一个问题,笔者设计美术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鸟的形象装饰教室。
单元教学的问题设计基本由核心问题和一般问题组成。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一般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结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差异化、个性化的引导。
(二)优化教学评价
基于大单元整合,传统的评价模式已不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更新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评价。从评价的主体来看,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评价者,而是主动的活动参与者。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从评价的内容来看,教师将评价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不仅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还知道大致的修正方向。从评价的方法来看,教师采用过程式、结果式、评语式、等级式评价,能让学生逐步理解教学目标,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以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罐和壶(一)》《罐和壶 (二)》为例。首先,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要求学生以画图的方式设计形形色色的、可以在生活中使用的罐和壶。其次,考虑到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能力、设计能力,将评价标准前移,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创新罐和壶的形状与颜色。最后,设计主题为“我设计的罐和壶”的任务,让学生一边分享自己的作品,一边分享背后的创作理念。基于形形色色的成果展示,笔者进行拓展:“如何将图画设计转化为泥塑作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泥塑作品。从后续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小组可以按照评价标准制定设计流程。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评价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播,而是师生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基于大单元整合,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通过科学、准确的点评,逐步加深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将其渗透进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之中;应调动自己的教学经验,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对学生给予个性化、差异化的引导,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文娟.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美术教育研究,2023,(2):149-151.
[2]俞亚萍.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内涵特质与路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23,(8):61-63.
[3]陈实.构建大单元,完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J].华夏教师,2023,(11):52-54.
[4]魏雪.探究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28-130.
[5]刘振颖.核心素养导向大概念引领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J].新校园,2022,(9):26-28.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
本文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DBAE教学理念’的小学美术单元设计研究”(课题编号:L/2022/0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