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汉字精华,凸显育人效能
作者: 宋海鸥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写字教学既包含具有技巧性、工具性的元素,又蕴藏着丰富的美学资源,是课程育人的重要载体。本文提出,要借助写字故事,滋养童心生长;把握写字规律,履行做人之道;借助丰厚文化,彰显育人价值;感受精妙形态,体悟独特之美。
关键词:汉字魅力 育人效能 写字故事 书写规律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写字教学内容既包含了具有技巧性、工具性的元素,又蕴藏着丰富的美学资源,是课程育人的重要载体。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这一方面的尝试和思考。
一、借助写字故事,滋养童心生长
很多教师对写字教学都存在着严重的认知误区,他们习惯以拆分的方式,将汉字“肢解”为不同的“部件”。如此一来,写字教学变得机械、生硬,无法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
对此,教师不妨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促使学生将身心、意识和思维浸润在鲜活的情境之中。比如,爱听故事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更贴近学生的原始经验和认知规律,对于滋养学生的生命具有重要的价值。书法艺术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民族文化的精髓,历朝历代涌现了众多书法名家,他们在勤奋练习、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强大的意志,这些都是当下写字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秉承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理念,充分向学生渗透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利用故事中的人文内涵,唤醒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第二学段的学生在写字时,容易陷入骄傲自满的状态之中。其部分原因在于,第二学段的学生识字量大大增加,他们有了较为丰富的识字经验,同时书写意识和能力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就造成了第二学段的学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的尴尬情况,他们无法真正地认清自己,出现骄傲自大的情绪也就在所难免了。比如,在教学“写好主笔”这一写字策略时,笔者罗列了主笔较为突出的典型汉字,很多学生在一开始都能够意识到主笔在写好整个汉字过程中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如果脱离了练字的情境,很多学生就将训练时的要求抛到了“九霄云外”,仍旧回到了原始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提出硬性的要求,甚至动用强制性命令,则显得智慧不足,同时与写字这一极具艺术美感的活动背道而驰。对此,教师不妨借助我国历史中书圣王羲之写“之”的故事来引领学生。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中一共出现了20多个“之”字,虽然这个“之”字笔画尤其少,却能展现出各种不同的写法。据说,王羲之在创作《兰亭序》时,就曾经为里面重复的“之”字费尽心思,连吃饭的时间都在揣摩、尝试。因此,留存至今的《兰亭序》中20多个“之”字绝无雷同,每个字都展现出不同的精妙之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述与王羲之相关的其他故事,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抒发自己听了这些故事之后的真实感受。教师借助名家的写字故事,让学生接受励志教育,不仅可以端正学生的写字态度,更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把握写字规律,履行做人之道
受传统“灌输式”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于从技术训练的层面指导学生书写汉字。诚然,在学生刚刚接触汉字的阶段,先从基本的技术入手对他们进行指导,能帮助学生快速地把握书写汉字的基本要领。然而,如果始终停留在技术层面,则会严重影响写字教学蕴藏的丰富内涵。写字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有着丰富的美感,更有着基本的规律。数千年以来,书法家都将汉字结构的安排与设置,作为书法创作的重要准则,教师要充分利用汉字结构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在方寸之间领悟汉字的艺术,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信仰,真正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价值。
首先,借助“避让”原理,领悟处世准则。在汉字中,真正的独体字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汉字都是不同部件的组合。这种组合绝不是两个部件之间的生硬组合和机械拼装,而是各部件之间彼此“避让”、相互兼容。教师要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习得“避让”的基本写字规则,掌握写字时结构摆布的方法,在练字的过程中认识做人的道理。比如,学生写生字“规”时,为了使左半边的“夫”字“避让”右半边的部分,需要将原本的捺画转变为点画,将更多的空间留给“见”字。教师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感受“夫”字在不同位置上的形态变化;另一方面让学生书写不“避让”的错字,引领学生进行观察,体会“避让”所形成的美感,感受汉字部件组合下的和谐之美。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世界。汉字蕴藏的文化、思想和道理是非常深刻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自己与家人、同学、朋友的相处,以便学生进一步感受谦虚的重要性。
其次,把握平衡,学会中庸之道。为了展现不同笔画的特点,形成更加和谐的汉字布局,汉字在结构设置上体现了鲜明的平衡之感。比如,“问”字中的门字框需要对应收紧,形成匹配之势;“敏”字的两个部分需要向反方向舒展,从而更加平稳。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于一些典型的斜体字,为什么它的很多笔画都是斜着的,而整个汉字却能够保持基本的平衡呢?”进而引导学生体悟:在书写主笔时,要做到“斜中取正”,形成平衡状态,让整个汉字能够在田字格或者横线格上保持重心的平稳。
当学生在柔和舒缓的音乐伴奏下认真练字,教师可以相机鼓励学生用心面对每一门课程、每一项作业、每一个任务。只有像写字一样,学会中庸之道,才能真正拥有生活的智慧和勇气。
最后,把握规矩,懂得立身之本。写字要求规范、正确,一旦字写得不规范,就会影响汉字的内在气韵。比如,汉字的书写笔画有着一定的顺序,如果打破这种顺序,就是对规则的一种破坏,会损坏汉字的内在之美。有了规则,学生就能够在班级中、在家庭中、在社会上懂得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掌握立身之本。
三、借助丰厚文化,彰显育人价值
写字教学既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也需要学生学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写字教学中,学生要学会观察字形,同时要学会欣赏蕴藏在笔势之中的气韵。从汉字创造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是美的外显。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关注生字的层面,而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审美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挖掘汉字和建筑之间的美学关联。一些汉字呈现出一种“上小下大”的形态,其用意在于用下面较大的部件支撑上面较小的部件,如“品”“昌”“炎”等字。如果仅仅关注机械的文字符号,低年级学生就难以体悟汉字内在的美感,教师不妨将这些汉字与建筑中的宝塔关联起来,找出汉字与宝塔之间的相同点,并促使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规律的认知:宝塔都是上面的塔尖较小,而下面的塔基较为敦厚,展现出不凡的态势,而汉字的构成也是相同的道理。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说一说,在书写这一类汉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形成了基本的认知,即汉字上面的部件较小,应该写得相对紧凑一点;而下面的部件笔画相对较多,书写应该相对舒展一些。
事实上,汉字字形的构建和组合,与建筑相关的还不止这一处,有的汉字左右、上下错落有致,与江南地区的房屋形态相近,如“胡”“郊”“却”等字。教师可以将观察和交流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所蕴藏的“建筑之美”。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直来直去,做人做事有时不留余地。而汉字中的“留白”艺术,就是教师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从汉字审美的角度来看,留下的空白,使得汉字疏密有致,如“勤”和“尉”字,都是左边的部分复杂,而右边的部分相对宽松。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的书写规律,引导学生体悟汉字疏密有致、收放有度的艺术魅力,促使学生自主探寻、积累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四、感受精妙形态,体悟独特之美
汉字作为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四个关键部分,由此来看,汉字关联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能成为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资源。每一个汉字的笔画及部件之间的相互组合,都指向具体的美的呈现,是发展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聚焦汉字的形态,紧扣汉字最真实、最纯粹的美感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要紧扣汉字起源,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象形之美。最初的汉字为甲骨文,甲骨文的本质就是描摹一种事物或者展现一种场景。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独体字“山”“月”“虫”“鸟”等,都是以简洁的方式揭示出世间万物的基本规律,教师可以借助形象化的插图,将汉字与图片集中呈现出来,让学生以对比的方式感受汉字形态之中蕴藏的独特的美。
其次,积极探寻汉字的内在智趣。汉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还承载着传递信息的重任,因此,在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汉字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经历”。比如,在教学生字“明”时,很多教师仅仅从“明”字在现代生活中的基本意思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光明”“明亮”等词语进行理解,生字教学仅仅停留在最原始的意思层面上,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入手,说一说“明”这个汉字为什么由“日”“月”这两个单独的汉字组成。随着学生讨论得越来越热烈,教师可以相机出示“明”的小篆形态,即左边是一个“囧”字,表示窗户的意思;右边则是一个“月”字,与左边结合,则表示皎洁的月光照进窗户。这也是我们常常用“明”来形容月亮的重要原因。如此一来,学生对于“明”字的感知与理解就不再是简单的“亮”,他们更能体悟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美感。
最后,借助书法作品感受汉字的艺术美。书法是我国历史上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历朝历代涌现了大量的书法名家,他们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呈现了优秀的书法作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相机穿插一些著名的书法作品,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与分析,说一说这些书法作品好在哪里,从而助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汉字的巨大魅力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充分挖掘并加以利用。写字教学有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善于开发写字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深度关联,帮助学生习得写字技巧和做人道理,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滕衍平.阅读教学中写字指导的内容选择与指导策略 [J].教学与管理,2019,(32):39-40.
[2]刘蕴清.教师课堂练习设计的反思与改进 [J].教学与管理,2022,(11):1-4.
[3]袁婷婷.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94-96.
[4]陈莉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2):103-105.
[5]周红建.小学语文中低年级写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