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游戏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张莉萍

摘   要:游戏化课程尊重幼儿的认知天性,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路径。在丰富、多元、有趣的游戏化课程中,幼儿能学习知识,实现做思结合、快乐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本文阐释了幼儿游戏化课程的设计原则、资源开发路径与课程实施策略。

关键词:游戏化课程   设计原则   开发路径   实施策略

尊重认知天性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遵循认知规律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与权利,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游戏化课程尊重幼儿的认知天性,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贴近幼儿的生活以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能让幼儿快乐生活、做思结合、自由成长。在设计游戏化课程时,教师要兼顾游戏的趣味性与知识性,让游戏活动有形有料、有声有色,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 幼儿游戏化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游戏与育人相结合

游戏是一种活动形式,是一种教育手段,游戏化课程的真正目的是育人,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在设计幼儿游戏化课程时,教师要坚持游戏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证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自由玩耍,开心游戏,又要“寓教于乐,寓学于玩”,将知识融入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

在设计游戏化课程时,教师既要强健幼儿的体魄,提升幼儿的智能,又要在游戏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比如,在组织幼儿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时,教师不能仅仅以玩乐为目的,只是为了愉悦幼儿的心情,而要灵活变换活动形式,科学控制运动量,适当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以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教师还要渗透德育,教会幼儿如何保护自己和同伴,如何互相帮助,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游戏化课程将游戏与育人有机结合,做到了“玩学融合,育人无痕”。

(二)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实践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大部分幼儿都很好动,在课堂上一刻都静不下来。这就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的认知特点,他们依靠肢体动作去认识现实世界。幼儿阶段是儿童动作思维、直观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他们喜欢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活动。幼儿游戏化课程的设计,要坚持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不仅要让幼儿观察,还要让幼儿动手实践,手脑联动,边做边思考,从而提高幼儿的智力。

比如,在教学“6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小棒游戏”“手指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6”。在游戏中,教师可以把游戏方法告知幼儿,让幼儿自主动手操作,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将幼儿的大脑和双手都激活,既提高了游戏操作的体验性,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游戏的启思益智性,发展了幼儿的数学思维。

二、 幼儿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路径

(一)从教材中发掘

幼儿教育的教材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具体化呈现,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建构游戏化课程体系的主要来源。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根据教学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将学科知识融入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究与学习。

例如,“有趣的纸”属于科学活动,在教学该课时,笔者依据中班幼儿的特点,设计游戏化课程,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探究纸的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首先,笔者设计了折纸游戏、吹纸游戏、撕纸游戏,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纸的软、硬、厚、薄。在探究纸的吸水性时,笔者设计了“水中的纸娃娃”的游戏,让幼儿尝试将各种纸放入水中,看一看“什么纸吸水,什么纸不吸水”,比一比“什么纸吸水快,什么纸吸水慢”,教材中的每一课,都可以成为游戏化课程设计的宝贵资源。

(二)从日常生活中捕捉

一日生活皆为课程,生活是教育的内容,是教育的场所,也是教育的方法。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幼儿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游戏化课程的内容来源。无论是晨间还是午间,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处处都能捕捉到游戏化课程的素材。比如,有一次课间,笔者发现两个小朋友在教室前的空地上追逐,一个小朋友边跑边笑,另一个小朋友边追边使劲往地上踩。笔者追问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原来一个小朋友想要踩住另一个小朋友的影子。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开发了“影子游戏”的课程,组织幼儿开展踩影子、找影子、变影子等一系列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究“影子的秘密”。这种生活化游戏课程,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还能让幼儿学会细心观察生活。

三、 幼儿游戏化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在情境中游戏

情境具有激发情感和促进认知两大功效。借助情境开展幼儿游戏化课程,有助于增强游戏的“激趣”作用,提升游戏的益智效能。在实施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游戏。

例如,在教学“6以内的数字”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草原运动会”的故事情境:一年一度的草原运动会开始了,今年小兔子和小乌龟又报名参加了赛跑项目,参加赛跑的还有小鸡、小狗、小猫和小羊,请大家帮助大象裁判给该项目的运动员们编排跑道号码吧。笔者在电子白板上依次显示出动物的图像,请幼儿看图编号码。有趣的故事情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促进了幼儿对数字的感知,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在集体中游戏

集体常常比一个人更有力量和智慧,集体拥有极大的教育力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精神,是游戏化课程的重要任务。在实施游戏化课程时,教师应当采取集体游戏策略,引导幼儿在集体中游戏。集体游戏能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双人夹球跑”“四人拉彩球”等合作型游戏,让幼儿在集体游戏中积极合作,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合作的价值,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三)在共创中游戏

实施游戏化课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幼儿快乐,二是让幼儿学习。优质的游戏化课程不仅能让幼儿快乐学习,还能让幼儿深度学习,充分展现幼儿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在实施幼儿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形式化与简单化的游戏,而要为幼儿营造一种共创的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独立思考、发散思维,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创造的推手与帮手,推动幼儿积极创造。

在共创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尝试,为幼儿提供结构性材料和技术性支持,充分激发幼儿的潜能。例如,笔者创设了一个“图形王国历险记”的故事情境,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依次提出一个个任务,引导幼儿搭建太阳城堡、三角形城堡、正方形城堡等,和幼儿共同创造了一个“图形王国”。这种游戏不仅训练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空间观念与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游戏化课程是幼儿课程建设的重要路径,是幼儿教育的关键路径。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设计兼具趣味性、知识性、创意性的游戏化课程,让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一波.课程游戏化视角下的幼儿建构游戏创新思路[J].教育界,2022,(31):110-112.

[2]张倩.幼儿绘本教学与游戏化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3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