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作者: 徐晓芳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习任务群视域,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从制作微课、鉴赏插图、设置问题、搭建平台、亲子共读等环节出发,设置优化学习任务群,提升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 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学习任务群设置,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以《西游记》为例,探讨如何优化设计任务群的各个环节。

一、制作微课,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

在设计学习任务群的时候,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制订相关的阅读计划,可以通过设置微课课件的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整本书,为后续的自主解读奠定基础。

比如,在教学《西游记》时,首先,笔者设计微课课件,从下面三个角度入手:(1)展示影视片段,激发阅读兴趣。将各种与《西游记》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剪辑在一起,让学生说一说各个片段取自哪一部影视作品,说一说不同版本的《西游记》影视作品有什么异同点,自己最喜欢哪个版本。(2)设置留白之处,探究文本奥秘。设置问题:“六耳猕猴和孙悟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影视剧中是如何处理的?小说中又是如何阐述的呢?”(3)知道基本方法,鼓励自主解读。“拿到一本书,你会如何读?”然后,依次介绍“读目录,知梗概”“读作者,知生平”“读背景,知目的”“读内容,探发展”“读人物,挖细节”等阅读方法。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阅读书籍,对《西游记》可以采用哪些合适的阅读方法?如有一名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挖掘线索的方式来解读《西游记》,可以从时间、空间的角度来分析、探究作品情节发展的方向。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形象的视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多设置一些留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阅读,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为学生后面的探究任务做好铺垫。

二、鉴赏插图,预测故事情节

在设置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介绍自主阅读的具体方法。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却不足。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安排“欣赏插画,猜测情节”的阅读任务,给学生展示艺术大师刘继卣创作的《西游记》系列连环画,让学生参与“解读画面、分析人物、猜测情节、阅读验证”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解读画面”时,教师要让学生观察图画,找出中心人物,猜测其身份,分析其和周围人物的关系,思考该图画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在“分析人物”时,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此前读过的文本内容,说一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在“猜测情节”时,教师要让学生结合人物性格,说一说后续会如何发展。

鉴赏插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构建学科融合的阅读课堂,将美术赏析与阅读整本书结合在一起,能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让学生在猜想、对比中提升阅读水平。

三、设置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支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西游记》时,笔者设计了两个阅读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1)通读作品,了解情节,解读人物。“你了解孙悟空等人物的出身、能力、性格吗?”“作者展现了人间、天宫、地府、水中这几个不同的场景,你能想象这些场景吗?并说一说在这些场景中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从孙悟空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迪,能否体会到他身上的精神呢?”这些问题能让学生从具体的感悟过渡到抽象的分析,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2)读写结合,参与创意写作。该任务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你能否找出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孙悟空等主要人物的?请用简单的句子写出自己的赏析感悟。”“请想象孙悟空的形象特点,试着续写《西游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因此,在设置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搭建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深度交流

在设计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方式,分享交流阅读经验,探讨阅读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探讨阅读的收获,还要搭建线上与线下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博采众长,从他人的观点中得到启迪,深化自己的阅读。

比如,在教学《西游记》时,笔者组织学生参与自主交流活动,该活动分为两个任务:(1)上传阅读笔记,展现个人想法。学生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上传阅读笔记;可以根据作品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展现人物关系;可以绘制唐僧西天取经的路线图,并标注在各个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自主绘制连环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经典的故事情节;可以交流、欣赏其他人的作品,遇到不同的观点,能以网络留言的方式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2)编写剧本,展现创意。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编写个性化剧本,展现对人物独特的理解。如有两个小组的学生展现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一组学生展现了唐僧驱逐孙悟空时决绝的状态,另一组展现了唐僧不想驱逐孙悟空的状态。笔者让这两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哪一组对人物的处理更符合原著。

五、亲子共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设置任务的时候安排亲子阅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以教学《西游记》为例,这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十分适合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在教学中,笔者设计多个任务,引导各个家庭参与解读:(1)和家长一起阅读《西游记》片段,并欣赏与之有关的影视剧或者歌曲作品,说一说自己是否喜欢《西游记》。(2)和家长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更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3)和家长一起组成小说阅读监督小组,制订好每天的阅读计划,并和家长一起填写。

在亲子共读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反馈,了解各个家庭阅读的进度、阅读的方式、沟通的情况等。如果发现阅读效果不佳,则要帮助各个家庭找到问题的原因,推荐解决方法,以提升亲子共读的效率。这样能帮助各个家庭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学习任务群教学方式,设计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展开整本书阅读,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三红.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23,(28):13-18.

[2]王亚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3):3-5.(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