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作者: 甘裕摘 要:儿童时期的阅读,能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奠定学生的精神底色。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借鉴。
关键词:低年级 阅读兴趣 培养探究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阅读这一丰厚的“土壤”。因此,要教育好广大少年儿童,教师必须重视阅读。
一、阅读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唯有将阅读融入生活,才能培养浩然正气、塑造高尚灵魂。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阅读,“全民阅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提倡阅读显得尤为必要。阅读是获取知识、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二、阅读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意义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起步阶段,是学生开始构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长期保持专注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阅读就是一个锻炼学生专注力的好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注意力不集中是普遍现象,而阅读可以促使学生长时间沉浸在书本中,并从中受到教育。对于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考虑从简短的故事或精美的绘本入手,让学生实现从易到难的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讲故事环节,让学生将阅读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既能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对阅读内容“入脑、入心”,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口语或者写作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大捷径。大量阅读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组词造句的能力。此外,学生天生就爱模仿,阅读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促使学生模仿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言行,为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如想象力、感知力、领悟力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个阅读量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文章鉴赏能力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及鉴赏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低,且这种差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进一步拉大。较好的文章鉴赏能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和书中的人物对话,与书中的事物共情,透过字面意思,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真正提高自身的阅读鉴赏能力。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对阅读感兴趣,才会主动去广泛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语文学习任务相对简单,主要包括生字词、拼音的学习,以及简短的文章和诗词鉴赏。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阅读的热情不高,而电子产品也在逐渐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深入书本的世界。
(二)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认读能力、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建立在一定的识字量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还在识字阶段,掌握的字词还不够多,因此只能由教师领读,或者进行亲子阅读。脱离了教师和家长,他们很难独立阅读一篇文章,难以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未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相对不足。目前,低年级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主要以通读和诵读为主,只有少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会进一步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精读文章。
(四)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爱玩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很多低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很难静下心,耐着性子去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小学低年级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原因
(一)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在现阶段,部分教师仍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无法取得有效进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低年级语文教师会存在认知误区,认为低年级学生不必掌握阅读技巧,只要把生字词学好就行。这种错误的认知会限制学生的阅读思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有畏难情绪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一旦遇到不懂的生字词或者理解不了的地方,就会有畏难情绪,想打“退堂鼓”。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上进心,是阻碍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五、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放到书架上,大家互相借阅、分享阅读心得。教师还可以每星期举办一次阅读主题班会,让学生上台讲述精彩的故事,或朗诵一段文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安排丰富的读写活动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教师可以组织校园朗诵活动、演讲活动,鼓励全校学生广泛阅读、积极参赛,获奖的学生可以获得荣誉证书和奖品。各种读写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敢想、敢说、敢写的舞台,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
(三)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学生更为迅速地成长和发展。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坚持,家长也应该参与进来。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阅读对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因此班主任有必要召开家长会,阐明阅读的重要性,促使家长有意识地配合学校的相关阅读活动,在家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亲子阅读的方式带学生走进书中的精彩世界。
总之,阅读是汲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阅读点亮新时代少年儿童心中的梦想,让阅读陪伴新时代少年儿童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亚凤.浅析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9(45):64.
[2]闫秀芳.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程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J].新智慧,2020(32):115-116.(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城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