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作者: 王贵文

摘   要:“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教师要想高效开展课堂教学,就应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教学,变得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读写结合”理念出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究,以期进一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指的是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引导学生边阅读边积累,通过总结、分析,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和文学体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得到锻炼。

一、“读写结合”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时,教师会发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融合,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学生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产生联想,甚至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尝试进一步创作。如果教师单纯地开展阅读教学,就会限制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应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保证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二)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或者组织学生阅读试卷中的阅读材料。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难以体会到不同文本的文学价值。而在“读写结合”的理念下进行阅读教学,教师会在不知不觉间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会合理融入写作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改革。

(三)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师这个职业较为特殊,需要时刻关注新的教育政策,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高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以提高班级平均成绩为目的开展教学,在探究新型教学理念时,过分注重教学效率。随着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教师会发现,阅读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抒发情感。对此,教师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懂得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掌握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专业能力得到发展。

二、“读写结合”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在课堂中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一般从教材角度出发,鼓励学生阅读课文。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接触到的阅读素材有限,很难真正体会到阅读的真谛。最初,学生会因为好奇积极参与其中,但当教师反复地布置类似的阅读任务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逐渐减退,难以真正融入课堂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

(二)教学方式较为死板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开展教育工作时,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阅读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项相对无趣的学习任务。如果教师还用死板的教学方式,就难以推动阅读教学的开展。实际上,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学习水平有限,在阅读时缺乏自己的理解,所以会习惯地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忽视了对“读写结合”的渗透,进而影响了后继的教学。

三、“读写结合”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阅读目标

在“读写结合”理念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促使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之中,用心阅读,感受不同文本中的故事,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比如,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为他们制定较为简单的阅读目标:“流畅阅读文本,对故事进行概述。”“阅读完成后用自己的话讲述文本内容。”这样的目标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阅读时更集中于文章本身。以教学《陶罐和铁罐》为例,在教学中,首先,笔者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陶罐。其次,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后,笔者提问:“你从中学会了什么道理?”学生会非常积极地完成阅读,并主动记录陶罐和铁罐分别说了什么。最后,学生认识到了谦虚的重要性,体会到了文章的趣味性,认识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利用网络收集更多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资源,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父爱之舟》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阅读经验较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文章中所展现出的父爱。对此,笔者借助网络收集更多与父爱有关的文章,通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类型的父爱。

(二)引导学生摘抄批注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读”与“写”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会设计新的教学方式,将两者充分融合在一起。比如,在教学难度相对较高的古诗词时,笔者先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大致内容,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对诗词中的重要词语进行批注,方便后续的学习与理解。以教学《夜书所见》为例,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很难理解“萧萧”“客情”“促织”的意思,在理解的过程中会遇到障碍。对此,笔者结合全诗为学生解释每一句诗的含义,并在学生进行二次阅读时,将较为特殊的词语标注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另外,笔者让学生摘抄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词语,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未来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无论是批注还是摘抄,都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印象,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大胆扩写

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极为丰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想象进行创作,以此丰富原文本的内容。以教学《观潮》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钱塘江涨潮时的奇观。大部分小学生并没有见过钱塘江大潮,这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对此,在教学中,笔者首先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带来的震撼。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会有画面感,才敢于想象。其次,将阅读和写作融合起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写,学生既可以结合自己观看视频时的感受进行扩写,也可以结合课文末尾扩写。在扩写过程中,学生会格外注意所写内容与原文之间的联系,甚至会通过模仿的方式,掌握新的写作技巧。

(四)培养学生的改写能力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一般不会要求学生研究文本内容,只会要求他们探究每一段所表达的情感。这种教学方式过于笼统,不方便实现“读”与“写”的融合。因此,教师要调整教学方式,更细致地与学生讨论阅读内容,甚至可以让他们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改写,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以教学《荷花》为例,在学生正式开始阅读前,首先,笔者与学生进行互动,并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见过荷花?”“你认为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大胆进行想象,结合文字去体会荷花的美。其次,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印象最深的语句与段落。有的学生选择了作者对荷花、荷叶的细节描写,有的学生选择了作者对白荷花姿势的描写。最后,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对荷花的描写进行改写,可以尝试写一写玫瑰、百合或者牡丹等,在改写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结语

总之,在开展“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合理渗透“读写结合”理念,加强对“读”与“写”的理解,认识到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进行探究,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芳.“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4):149-151.

[2]冯丽文.利用“读写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3):104-106.

[3]刘海霞.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亚太教育,2023,(2):106-108.(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苏武镇西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