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 吴智丹 杨敏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变革研究,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设计的变革,努力实现“知识—素养”的语言转变;“机械—灵活”的实践变革;“被动—主动”的认知转向;“散点—聚焦”的思维革新;“简单—丰富”的文化习得,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英语课堂 教学设计 变革研究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的变革势在必行。教师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努力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研究意义
当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转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时,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改变。首先,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承载着育人的功能,也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使命。教师要夯实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把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其次,教育改革势必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要以教学研究为支点,着力研究和解决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教师仍然聚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对思维培养的研究不够,教学策略有限,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因此,教师要探索有利于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教学变革,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变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变革,一方面需要教师继承传统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紧跟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进行大胆变革与迁移创新。
(一)实现“知识—素养”的语言转变,切实将语言知识与运用能力结合起来
在英语课堂中,很多教师会把语言知识放在第一位。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更要把知识的培养建立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有效地讲解语言知识,实现“知识—素养”的转变。教师要格外注重将语言知识的教学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Signs的 Story time讲述了Mike、Helen和Tim在购物中心逛街,Tim看不懂公共场所的标志,Mike和 Helen则告诉他各种标志的意思。 Tim勤学好问,学会了很多标志的意义,在故事中不仅阻止Helen把果汁带入书店,还阻止了在公共场所抽烟的男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男人扔烟头在地上的环节,并巧妙地在教材的图片上添加一个“禁止乱扔”的标志,让学生扮演Tim的角色,说出:“Please don’t litter here. Can you see that sign? It means you can’t litter here.”从而促使学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英语,切实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均能得到提升。
(二)实现“机械—灵活”的实践变革,将英语学习活动观与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以“灌输”为主,难以顾及语言实践活动。实际上,学生应从理解开始,逐渐走向应用和实践,最终达到迁移创新的目的。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增设具体的语言活动场域,创设真实的语境,改变学生的“机械式”学习,设计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把英语灵活地用起来。
例如,在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Signs的拓展环节,笔者创设了Mike、Helen和Tim去电影院的语言情境:“After eating noodles, they went to the cinema. What signs can they see in the cinema? Guess!”在以上拓展环节中,学生积极联系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自然生成并迁移运用“No shouting.”“No running.”等表达,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实现“被动—主动”的认知转向,把英语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以教材为依托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对此,教师要创设与生活相符合的真实语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的Story time主要讲述了Mike的成长变化和家人的生活变化。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可以询问学生是否还知道其他生活中的电子产品,并顺势引导学生谨慎交网友,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带入学习活动之中,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实现“散点—聚焦”的思维革新,把英语学习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完成语言知识的教学,往往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思维培养是一件很抽象的事情,无法落到课堂实处。实际上,如果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就会停留在低阶思维阶段,无法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英语学习离不开语篇阅读,而语篇的内容和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学习这些语篇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认知过程,包括理解、比较、分析、归纳、阐释和评价等。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思维聚焦起来,从分散走向系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五)实现“简单—丰富”的文化习得,把语言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简单告知学生一些文化知识和文化现象,而没有让学生去深入理解和探究文化背景,文化和语言的割裂就此产生,导致很多学生容易遗忘文化知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在教学内容中添加一些文化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去探究丰富多元的文化。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形成文化鉴别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文化是通过语言传递的,在学生的生活中,文化随处可见。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各式各样的标志,让学生观察和探究不同标志的不同含义。在笔者的课堂上,笔者为学生展示了无锡地铁的标志,它们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顺势指导学生去发现更多生活中的标志,从而促使学生了解更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变革,是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势在必行的教学改革,也是落实课堂“提质增效”理念的行动,更是课程育人的体现。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上聚焦学生的语言、思维、文化、学习能力等,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燕妮.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4,(1):118-120.
[2]冯隽晓.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多维度课堂评价[J].教育,2024,(1):42-44.
本文系无锡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与学方式变革研究”(课题编号:XH20210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