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作者: 吴淑桦

摘   要:在“大单元”的视域下,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教材为中心,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规划学生的习作学习;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积累与分享;应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习作“记一次游戏”为例,对如何在“大单元”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单元”视域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大单元作文教学,指的是在语文课程中围绕一个主题,整合多篇课文进行习作教学。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主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通过各类习作,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大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学习目标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教师需要对单元内每一篇课文进行深入研读与思考,了解课文内容背后的语文要素——语言、思维、情感、审美等,并从课文中提取写作方法。基于此,笔者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对“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和探究。

一、 “大单元”教学理念概述

大单元教学是指语文教师在对单元课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单元学习目标为指引,整合语文要素,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学习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大单元”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教材为基础,在教材中找到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内容,从教材中提取有效的写作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大单元”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目的,避免教学的“碎片化”,使得教学更具有整体性。

大单元教学强调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进行细致分析,找到课文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技能点与语文要素,并结合教学大纲与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单元目标、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等多方面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方案。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记一次游戏”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明确语文要素——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确定学习目标——感受游戏的乐趣;提取写作方法——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落实学习方式——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习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二、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并未形成系统的习作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时,主要还是通过单篇课文进行教学。这种分散的教学方法既无法让学生对教材涉及的习作内容进行整合,也无法让学生对各个习作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同时,在分析教材时,笔者发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习作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单篇的课文为主,这种分散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习作项目进行系统的学习,也无法帮助学生整合教材内容与习作项目。

(二)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足

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作文训练内容单一、脱离生活,写作方法也比较传统、陈旧,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

(三)学生的写作兴趣较低

当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不注重有意识地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得习作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在“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大单元”课程理念,结合各种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训练,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体会习作的乐趣。

(四)习作教学重模仿、轻创造

就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来说,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只要做到内容真实就可以。小学生生活经验少、知识基础弱,他们在习作过程中很难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因此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只注重让学生进行简单模仿和重复训练,这样就导致学生只会机械模仿,而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能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三、“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一)结合教材,落实写作教学目标

在“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习作目标和教材单元目标结合起来,立足于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小练笔和习作两部分内容,并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完成小练笔和习作的积极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将教材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情感体验和所想所感融入习作中,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在具体的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场景,然后通过自己特有的视角来分析这些事物及场景,并将思考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观察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升习作能力。

第三,教师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习惯。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观察的能力,形成属于自己的个人观察和学习体验。

(二)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在“大单元”视域下,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记一次游戏”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写作。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分别让各组的组长根据本组的情况进行游戏分工。在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各组的表现,并及时进行评价。

其次,教师可以邀请班级中的其他学生作为游戏的观察者,让学生自由选择观察对象及观察内容。然后,教师随机邀请两个学生作为游戏中的小助理,协助教师组织游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发挥,记录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例如,在“贴鼻子”这一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游戏情况,并将被“贴鼻子”的同学的名字记录下来。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记录游戏过程。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其他学生的“贴鼻子”情况,鼓励学生对同学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游戏过程中哪些方面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游戏内容进行扩展,结合实际情况对游戏进行续写,并将续写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能够将游戏与写作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聚焦习作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游戏中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的观察相结合,为下一步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例如,在《陀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进行简单的观察,再详细记录。教师发现,学生在抽陀螺时,都非常认真,他们有耐心、注意力集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游戏过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抽陀螺这一游戏的技巧,并回忆谁的抽陀螺技术比较好,再让学生以“抽陀螺”为主题,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的游戏过程和心得。

(四)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认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作任务,从而真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例如,在“记一次游戏”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顺序写清楚自己玩游戏的经过,并和同学之间互相修改自己的习作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意见。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习作练习,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回忆、想象,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或故事等,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习作主题来确定“看图写话”环节的内容,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准确描述,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习作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进行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真正爱上习作,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习作任务。

(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评价方式

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重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此外,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点带面”式的评价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准评价。

例如,在“记一次游戏”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评价机制: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拟定习作题目。以“记一次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命名。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习作内容。最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精准评价。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习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游戏中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绘画、拍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游戏过程。第二,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内容生成,注重实践,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习作的主题,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芹.随课微写与单元习作目标的统整: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亚太教育,2022,(17):21-23.

[2]邱俊.刍议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单元整体编排思路与教学策略: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5):39-41.

[3]张云鸽.浅析大单元视角下的习作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2022,(8):65-68.

[4]李卫东.基于大单元学习的深度阅读和真实写作[J].中学语文教学,2020,(3):10-15.(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陈毅希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