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促读写,让阅读更高效

作者: 王佳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整本书,既指向语文阅读的“增量”,又指向语文阅读的“提质”。《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学生的必读书目,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西游记》,让学生在阅读中浸润心灵,在读写中寻求平衡,建构个性化的阅读路径,获得向上生长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西游记 整本书阅读 经典名著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二者相辅相成。学生的阅读能力犹如一颗有着生长力的种子,这颗种子的茁壮成长,需要适当的、丰富的阅读文本来“浇灌”。整本书就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文本资源。阅读经典书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还可以实现“以读促写”,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切入点,探究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率。

一、经典名著阅读,提高学生读写兴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他们爱想象,有童心,而《西游记》中一个个鲜活的神仙或妖怪形象,既可以满足学生异想天开的好奇心,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基于此,笔者决定和学生一起阅读《西游记》,这不是简单的积累字、词、句段之旅,而是调动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生命意义的心智活动。

(一)营造氛围,让图书角流动起来

首先,教师要建立班级图书角。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好的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之中让人受到熏陶与启迪。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给学生推荐了双语漫画《父与子》,并标上001号标签存入班级图书角,顺势引导学生每人推荐一本好书,标号存入班级图书角。

其次,教师要科学运用图书角。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挑选图书角管理员,建立管理手则,做好日常的整理、记录。在学校没有看完的书籍,可以带回家阅读,看完后再归还。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整个班级充满浓郁的“书香味”,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

(二)精心筛选书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要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班级中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学生不到一半,而且学生选书的随意性很强,读的书基本是当下的畅销书,甚至是一些网络小说,这些书有的并不适合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另外,大部分学生不愿意阅读有难度的书,长此以往,浅阅读和偏食性阅读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选书提供建议。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独立阅读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取主要内容。笔者与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确定选择阅读书目的原则:一是有趣又健康向上的书籍;二是有一定文字量的经典名著;三是对自己的学习与阅读有所帮助的书籍。

最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确定整本书阅读的书目。笔者与学生一致决定共读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难度适宜,既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标推荐的重点书目。只有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的阅读才能循序渐进。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能有效协调学生之间的兴趣差异,从而保证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制订计划,让延时读写“动”起来

首先,阅读要有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整本书阅读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阅读是整体性的,教师要有整体驾驭能力,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先做到“胸中有书”。古典名著《西游记》共有一百回,一个学期大约是20周,每周1节课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把《西游记》纳入延时阅读活动中,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鼓励学生“读有所思”,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

其次,阅读要有计划。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笔者没有急于让学生阅读,而是出示了一幅阅读地图,一共有100个格子,学生看完相关回目就可以及时记录打卡,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进度。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带领学生将整体目标细化,要求学生找准自己的阅读节奏,制订阅读计划,并记录一个月所读的篇章、每周的大致安排、每天读书的时间。这样学生的阅读就有了方向和规划,能确保整本书阅读活动持续开展。

最后,阅读要有鼓励。语文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笔者在带领学生阅读《西游记》时,一直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在阅读时能树立自信。特别是当学生有畏难情绪时,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尊重,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打开阅读世界的大门,让阅读成为他们的“朋友”。

二、经典名著共读,点拨读写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不但要数量达标,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读写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阅读基础与阅读水平还是有所差异。基于此,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笔者设计了“通读、趣读、精读”三个阶段,带领学生读回目、品文本,感受文字的魅力,领略名著的风采。

(一)通读名著看回目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根据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先读回目,回目将一个完整、复杂且连续的长篇故事分为若干部分或片段,每个片段称为“一回”,每回加上句子对称的回目以概括本回的内容,题目用词往往典雅凝练、 对仗工整。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一个回目就是一个故事,回目标题也大有文章,不仅概括了故事内容,而且用词精准。其次,笔者引领学生浏览整本书,通过观察封面、浏览导读、借助图片等,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概况。笔者还为学生补充了《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及吴承恩的生平,让学生了解玄奘西天取经的历史资料,降低阅读难度。最后,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采用浏览、猜读、略读、跳读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二)趣读人物会提问

在整本书主题的理解中,教师要选好切入点,尽量使重点切入的内容与整体建立联系。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笔者选择唐僧师徒四人为切入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人物形象、一件武器法宝等内容展开提问,并通过阅读和交流来共同“破案”。比如,有学生提出:“孙悟空的名字变化?如意金箍棒的来源?他在取经过程中被师父赶走的原因?”在追问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接近真相,从阅读中认识到提问的妙处。同时,在共读的过程中,笔者还让学生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交流,让学生筛选问题,分析哪些问题是跟主题联系紧密的,哪些问题是有助于更全面认识人物的,进而有目的地阅读,提高学生梳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三)精读情节会批注

在《西游记》一百回的故事中,学生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情节一起共读。首先,笔者提出活动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回目猜测大致情节,再一起读一读,最后再回顾梳理一下。比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孙悟空和白骨精斗法的精彩片段:“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这段一半文言一半白话,字难认还拗口,笔者请学生反复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将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文中还有哪些精彩的打斗,如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这些都是必读的故事。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不仅能了解章回体小说的特点,还能抓住情节联想,主动去阅读,从环境、情节、人物角度去做批注,摘抄精彩语段,从而深化学生的自主阅读,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效率。

三、经典名著“悦读”,展示读写成果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设计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建立“读书共同体”,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有了教师的引导与同学的启发,学生能感受文本的巧妙,爱上阅读。

(一)给学生提供分享机会

阅读分享是深化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分享的机会,让学生讲述、推荐、分享自己喜欢的名著,并说明推荐理由。比如,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笔者举办了“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阅读分享会。学生可以谈一谈封面、封底、回目、导读等地方编者或书评人写下的一句话、一段话的推荐感受;可以从阅读的章节入手,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先说明故事名称,再讲故事内容,最后联系自身说一说原因;可以从书的结构、写法、修辞等方面,结合个人感受,以及阅读的经验,分享阅读收获。通过分享活动,学生能思考故事中的亮点、重点、新鲜点,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西游记》带给学生的感受是丰富的,在学生准备分享会时,就会对阅读的一个回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融入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会思考问题。学生通过联系孙悟空的成长,能读懂人物背后的努力,这样的阅读更有意义,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积极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的鼓励与赞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笔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肯定,带领学生感受《西游记》之旅的艰辛与神奇。在这样的“悦读”时光里,学生通过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中的语言、人物形象、主题等展开研讨,做到了“读以致用”,将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提高了读写能力。笔者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校级比赛,在比赛中,学生能积极展现自己,做到“眼中有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参与多样化的活动,不仅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能帮助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认识阅读的力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创意写作

如果一本书中的场景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这本书总能戳中学生的敏感点、兴奋点和痛点,那么他们在阅读中就会把自己融入进去,与故事产生共鸣,从而打开写作的视野,激发写作的兴趣,挖掘写作的素材,厘清写作脉络,甚至产生顿悟,从此爱上阅读与写作。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仿写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的学习任务。学生在仿写情节、人物、语言中加入联想与想象,从经典阅读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用整本书阅读去“孵化”写作,发现阅读在写作上的独特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自强.整本书阅读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J].小学语文,2023(5):1.

[2]曹刚.我们这样读《西游记》[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4):103-109.

[3]刘美娟.“不一样”的写作:用整本书阅读去孵化[J].小学语文教师,2023,(6):69-71.

[4]杨鑫萍,袁婷,刘文军.建构多元阅读方式促进思维深度发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J].中学语文,2023,(31):33-36.(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顾庄学校)